|
楼主 |
发表于 2025-9-2 07: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5-9-2 07:37 AM 编辑
记忆黑洞:承认战争真相
2025年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站在硫磺岛上庆祝“昨日的敌人,今日的朋友”。日本和美国曾作为竞争帝国而非意识形态对手交战,他们共同的敌人始终是社会主义。
历史修正主义正加速上演。在2023年广岛G7峰会上,原子弹爆炸被重塑叙事——不再是美国对平民的大规模屠杀,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核威胁”的警告。美国核武器的受害者竟成为宣传工具,用于指控从未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日本首相站在站在14万人的死亡之地指责北京和莫斯科,却丝毫不提华盛顿。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五年里,麦克阿瑟开始重新武装日本。六年内,《旧金山和约》就将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真正打败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国家排除在外。如今,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宣布日本为对抗“共产主义中国侵略”的“作战总部”。
这条时间线揭示了真相: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是暂时的(1941年至1945年),而反对社会主义的战争是永久的(1917年至今)。美国与日本交战了三年半,而与社会主义的斗争已逾百年。
大西洋列强承认的数据与受害者记录事实之间的差距绝不是误差,而是对真相的抹除。以下是证实它们谎言的数据:
4100万至6800万伤亡人数被抹去,这超过了法国人口,这些人彻底从历史中消失了。
施暴者的自白印证了受害者记录的事实。当加害者承认犯下种族灭绝罪行时,否认即成为共谋。
4100万到6800万人被从历史中抹去。这就是帝国撒谎的方式——让死者经历双重消亡。首先,夺其生命,摧其肢体。然后,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西方承认数据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绝不是误差、疏忽或方法上的差异。这是蓄意为之、系统性操作且仍在持续进行中。每一个被抹去的死亡都是政治选择;每一个未被统计的伤亡都在为帝国服务;每一个被淡化的种族灭绝都在保护罪魁祸首。
背叛有迹可循:从开罗到旧金山
战后的背叛在战争结束前就已注定。
《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7日)承诺朝鲜将变得“自由和独立”——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签署这份宣言时,朝鲜强制劳工正死于日本矿场。
《大西洋宪章》(1941年)保证“……未经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愿,不进行领土变更”。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要求日本彻底非军事化并归还中国领土。罗斯福的“四警察”构想设想联合国由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这四个实力相当的国家组成。而每一个承诺都会被系统性背弃。
逆转随即开始。1945年9月,时任陆军上校的迪安·腊斯克划下了三八线,分割了曾获许诺独立的朝鲜。到1950年,美国却将其承诺要解放的朝鲜半岛付之一炬。《大西洋宪章》中的领土完整原则呢?美国在80个国家建立了750个军事基地。
美国著名外交家迪安·腊斯克
二战后,美军占领了琉球王国——这个1879年被日本强行吞并的王国。《波茨坦公告》将日本主权限制在其本土和"我们确定的小岛"上,却未规定琉球人的自决权。美国只是取代日本成为占领者,直到1972年才将行政权交还日本——同样未征询冲绳人民的意见。但如今美军基地仍占据该岛18%的土地,驻日美军70%的兵力都集中在这里。
日本的非军事化呢?广岛原子弹爆炸仅五年后,即1950年,麦克阿瑟就创建了警察预备队(后来的自卫队)。
《旧金山和约》(1951年9月8日)通过精心策划的排除条款将背叛固化。尽管中国在打败日本的战争中承受了3500万至5000万人的伤亡,但无论是北京政府还是台北当局都没有受到会议邀请。苏联出席了会议但拒绝签字,认为该条约是“单独媾和”,违背了联合国原则。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的抗议直言不讳:该条约“将日本打造为美国军事基地”,却将“作为主要受害者之一的中国”排除在外。美国通过排除在战胜日本时牺牲最大的两个国家来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这不是疏忽,而是奠定战后东亚格局的基础。
本为通过大国合作实现集体安全而设立的联合国,立即遭到架空。美国利用苏联缺席安理会的机会操纵朝鲜议案表决,随后制定各种替代机制绕开苏联的否决权。北约(1949年)和其他平行架构在联合国职权外运作。美国将朝鲜战争称为“警察行动”,开创了无需安理会批准即可进行无休止干预的先例。如今,在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也使用了同样的语义操纵。
三场战争,一种模式
最终的清算粉碎了帝国神话:拥有巨额财富者对最贫穷者施加了最大程度的暴力——却依然失败。拥有最少财富的社会主义力量却动员了最多人士——并取得了胜利。
当今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新冷战”也遵循同样的剧本。面孔变了,但帝国主义仍未改变。当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而忽略中国让8亿人摆脱贫困的事实时,当西方媒体将俄罗斯描绘成一个侵略者,而北约却扩张到俄罗斯边境时,我们看到的正是那台曾抹除谁打败了法西斯真相的宣传机器。
结语:百年斗争中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并不是人类战胜邪恶后迎来和平的正义之战,而是帝国主义自1917年俄国革命开始延续至今、百年侵袭社会主义历程的一章。
自由主义虚构的三种相互竞争的制度——民主、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掩盖了真相。法西斯主义实为危机中的资本主义,其面具已然脱落。真正的斗争从未存在于三种制度之间,而是存在于两种制度之间: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为应对革命威胁而启动的紧急机制。
殖民宗主国曾支持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从丘吉尔盛赞墨索里尼,到美国企业为希特勒的战争机器添砖加瓦——为了解决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可能出现的社会主义萌芽,并摧毁苏联这一伟大尝试,法西斯主义就成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只有当法西斯主义威胁到西方自身的利益时,它们才不情不愿地加入那些它们曾希望看到被摧毁的社会主义阵营。
数据无比清晰地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苏联和中国掌控着不到全球六分之一的经济产出,却摧毁了超过80%的法西斯军事力量,同时承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1.9%的死亡总人数。他们赢得了战争。罗斯福和丘吉尔则布局赢得了战后秩序。这不是巧合、策略或巧妙把握时机,而是一场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的背叛,且经过了精确的执行,并通过持续至今的宣传所掩盖,当他们庆祝诺曼底登陆日却抹去斯大林格勒战役,敬仰丘吉尔却隐瞒他的孟加拉种族灭绝罪行,宣称胜利而那些真正的胜利者却数百万长眠于无名坟墓时,这种宣传仍在继续。
但战争从未结束,它只是改变了形式。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1955年,美国接管法国在越南的战争。“打败法西斯主义”和攻击社会主义之间没有间隙——因为摧毁社会主义始终是他们真正的目标。
同样的牺牲算计还在继续。朝鲜战争:朝鲜死亡人数为400万至500万,而美国损失54246人;越南战争:越南官方记录的死亡人数为310万(西方历史学家仅承认150万),而美国损失5.8万人;印度尼西亚:根据美国提供的死亡名单,在1966年的“反共运动”中,有100万至200万人被杀害;对于非洲来说,从奴隶贸易和殖民种族灭绝开始,六个世纪以来帝国主义暴行从未间断。今年也是1955年万隆会议70周年,当时29个非洲和亚洲国家宣布拒绝成为冷战的棋子,同时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新兴的新殖民主义支配,获得真正的独立。
如今,反共和殖民种族灭绝已从朝鲜群山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群岛,从刚果矿场蔓延至智利铜矿,再到加沙——目标从未改变。每个寻求独立的国家都为追求独立付出了血的代价。武器变先进了,但种族灭绝仍一如既往。任何尝试独立发展的国家都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屈服于资本,要么面临灭亡。
当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占据世界总军事支出的75%以上,当北约背弃承诺持续扩张,当制裁措施扼杀从古巴到萨赫勒地区任何主张主权的国家时,帝国主义以其他手段推动着同一场战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与“文明使命”内涵无异:要么屈服,要么被摧毁。
当西方领导人援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侵略行径正名时,请记住那些真正战斗和牺牲的人。他们口口声声捍卫民主,却在被迫参战之前与法西斯结盟;他们承诺保护人权,却任由数百万人遭受战火,以保存自己的实力。
苏联和中国人民拯救人类凭借的不是财富而是牺牲,不是优越的资源而是出色的战略,不是保存资本而是动员群众。他们证明了更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帝国主义八十年以来一直试图抹去他们的胜利。
社会主义人民和领导层能够击败任何形式的帝国主义——无论是过去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现在的超级帝国主义,纵使面临各种物质劣势。这一胜利需要天才、勇气和难以想象的牺牲。它还证明了帝国主义无法接受的一点:只要组织得当、领导有方,动员起来的普通民众也能击败任何帝国。毛泽东在《论持久战》(1938年)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真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不在于GDP增长率或军事预算,不在于殖民掠夺或工业能力,而在于那些拒绝屈膝的被动员起来的民众。数据证明他是正确的:占世界GDP的 8%的国家击败了占30%-32%的国家。准则保持不变——当人民被组织起来时,任何帝国都无法屹立。
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证明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已过去百年。如今,八个最富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占世界GDP的比重自1900年以来首次从近50%降至31%——随着全球南方的崛起,它们的经济扼制正在减弱。我们从倒下者和所有烈士身上汲取力量。我们不会让他们白白牺牲。历史站在我们这一边。
这正是他们在谁赢得了战争问题上撒谎的原因。
这正是我们必须揭示真相的原因。
注释: (原文注释有上百条,编辑需要仅保留部分数据,如对全文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留言索取)
【1】直到1941,日本90%的钢铁来自美国,请参见:
a.Herbert Feis. The Road to Pearl Harbor: The Coming of the War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1950. p. 108.
b.Jerome B. Cohen. Japan’s Economy In War and Reconstruc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olis, 1949.
【2】利奥·艾默里写道:“我看不出丘吉尔的观点与希特勒有什么区别”。请参见:
Mukerjee, Madhusree. Churchill’s Secret War: 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Ravaging of India During World War II. Basic Books, 2010.
【3】1937年10月至1941年6月期间,当美国作壁上观之时,苏联向中国提供了超过2.5亿美元的贷款等援助,请参见:
a. 张泽宇. “不可虚无苏联反法西斯的贡献.” 历史评论, no. 4 (2025): 22–28.
b.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近代中美关系.” 历史评论, no. 4 (2025): 97–98.
c. 张泽宇.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 对中共的援助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no. 8 (2011): 71–77.
d. 普京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 “Vladimir Putin: Interview to Xinhua News Agency.” n.d. Accessed August 30, 2025. https://globalsouth.co/2025/08/2 ... inhua-news-agency/.
【4】 参战之后,中国也仅获得了16亿美元的《租借法案》援助(1941年至1945年间),而英国则获得了314亿美援。请参见:
POLITICO. “Senate Approves Supplemental Lend-Lease Act, Oct. 23, 1941.” October 23, 2017. https://www.politico.com/story/2 ... oct-23-1941-243990.
【5】在德军 300-350 万死亡中,有 260-310 万死于与苏联红军作战。请参见:
Glantz, David M., and Jonathan M. House. 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5.
【6】红军消灭或果断击败了德国国防军80%的兵力。请参见:Glantz, David M., and Jonathan M. House. 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5. p. 369.
【7】中共牵制了60%的日军和95%的伪军;国民党与其余的战斗。请参见:
Zhang Weidong. “Speech by Ambassador Zhang Weidong at the Seminar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of China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n.d. Accessed August 29, 2025. https://www.mfa.gov.cn/eng/zy/jj ... 0606_11381447.html.
【8】美国的空袭摧毁了朝鲜 18 个城市中的至少一半,其中一些被完全摧毁,另一些几乎被摧毁。请参见:
Cumings, Bruce. The Korean War. A History.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10.
【9】1950 年至 1960 年期间,中央情报局秘密资助文化自由大会数百万美元,以进行一场“争夺思想的战斗”。请参见:
Saunders, Frances Stonor, and Frances Stonor Saunders. The Cultural Cold War: The CIA and the World of Arts and Letters. Paperback edition. The New Press, 2013.
【10】中国记录的死亡人数为24,070,000 (1931-1945),请参见:
卞修跃.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问题研究(1937-1945)》. 华龄出版社, 2012. p. 401-405.
【11】大英百科全书的二战伤亡表中所列中国军人死亡人数为1310224,但并未录入平民死亡人数或死亡总人数——留下的只有空白,请参见:
“World War II - Costs, Impact, Legacy | Britannica.” August 27, 2025.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World-War-II.
【12】德国匡特家族因集中营劳工而致富,成为今天的宝马亿万富翁,请参见:
Jungbluth, Rüdiger. Die Quandts: Ihr Leiser Aufstieg zur mächtigsten Wirtschaftsdynastie Deutschlands. Bastei Lübbe, 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