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临湖别墅
-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渴望一处
能够真正“安住”的空间。
不是逃离喧嚣,
而是找到与自我、与自然
与时间共处的方式。
大家好,我是《邦哥看豪宅》的主理人邦哥,专为设计师分享设计灵感及干货。我们致力于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设计思路,让中国设计能走向全球。今天,我们来到一处带有东方美学设计临湖别墅,在这里,生活不再是为了奔赴,而是为了沉浸、呼吸与感受。
别墅坐落于佛山三水之间,犹如水畔的“云筑”,建筑师以东方美学融度假风的设计理念,打造一栋与自然相融合的别墅。
它不以浮夸的设计标榜尊贵,而是在空间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居者“慢下来”,慢慢看一束光如何穿过玻璃,慢慢感知石材肌理的温度,成为建筑与自然共鸣的媒介——水、林、山、光,共荣其境。
入户进入客厅,首先被两层挑空与米色调所震撼,米色肌理壁漆包裹墙面,温润而有质感,加之大面积玻璃,将湖景与阳光毫无障碍引入。
客厅家具配置以米色沙发、大理石单色茶几为主,保持色彩纯净但富有层次。不光是单纯的“好看”,而是为了展现情绪与空间、材质与光影之间的相互作用。
挑高的结构与玻璃立面结合,让四季节律自然落座。白昼天光倾泻,让人沐浴在阳光之下,夜晚由内到外,透出温层暖意。
餐厅毗邻客厅,保留了开放布局,让视觉高宽得以延续,也增强社交互动的连贯性。中央圆形大理石餐桌,承诺了“共圆一桌”的东方情怀,配以白色圆形吊灯,让整体空间的主题得到了互相呼应。
客厅一侧设有一处精致小吧台,使用米色大理石桌板搭配两张舒适的沙发吧台椅,一盏嵌墙小壁灯,为夜间布局了柔和的光源。
通往二楼,一眼便可以看见由三个高瘦的立体人形构成,彼此紧密相依,整体呈现出一种凝聚、亲密与共生的姿态。这种形象呼应东方哲学中的“合一”“和谐”概念,象征着家庭、关系与精神共鸣。进入收藏室的入口,一张造型独特的黑色三足圆桌,放置在一张带有中东图案的编织地毯上。圆桌上摆放着一组白色柱状蜡烛与一只青花瓷花瓶,插满了干枝、秋色植物与野趣花艺,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的自然气息。而酒柜收藏室里,这又是另一层级的“仪式流”。黑与棕色主调空间,木饰面柜体与暗藏灯带相辅,氛围沉静而深邃。主卧以米色调为基底,整体软装柔和,意在营造舒适眠感。主卧不是一个功能性极强的生活场所,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审美留白。它既是空间的注脚,也是屋主对于生活哲学的态度表达。
落地窗对景湖畔,晨光昼影随时间变化投影室内,唤醒或沉静。这个角落传递的不是视觉的炫耀,而是对“静”与“简”的回归。不需要多余装饰,通过空间与自然的对话,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这也是东方美学中“以无胜有”“道法自然”的体现——自然本身便是一种极致的装饰,建筑所要做的,是谦逊地为自然让位。次卧色调除了延续主色调外,背景墙选用深蓝色,体现居住者对色彩语言的多元追求。阳台或落地窗延伸视野,次卧视角更偏向生活的另一种节奏,色彩暗示屋主个性又不破整体美学统一。
沿走廊继续前行,我们抵达湖畔茶室。茶室侧向湖景,落地窗全开,引入自然景观。内部一张大理石茶桌加上一张单人扶手椅,营造极简东方调性。阳光、茶香、湖色,在材质温度与自然语境中慢慢融为一体。
整个区域不仅为动线加入流动节点,也代表了东方生活哲学中的“礼”“静”“天人合一”的理念。
与朋友闲坐对话,或独坐沉思,茶室既是一处功能空间,也是精神空间的延伸。自然在此驾驭,而居者则参照自然,回归本心。
套房内主卧区外延出一整面落地窗,视野向湖、森林与高尔夫球场,远处是一整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构成自然的背景幕布。
这种从室外到室内的自然空间层级,充分体现了东方美学中“借景”“框景”的设计智慧。空间不再封闭,而是引导居者走向自然,甚至将大自然本身作为居住体验的一部分。
钢琴房采用黑色基调,低光环境下,钢琴本体成为中心。旁边配有黑白交织的躺椅,既延续材质空间语言。整个空间在黑暗与白色点缀间达成“静赏艺术”的氛围,亦是居者内在探索的出口。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户外露台,这里强调“生活由缓至简”,体现设计师追求“日常即度假”的理念。毕竟,生活不必是他处,而是自家每一处空间的延伸。
露台缘窗设置大浴缸,静卧其中,仿佛将湖畔风景揽入怀中。水的温润与自然的广袤交织成一幅身心放松的疗愈图景。生活哲学不是浮夸的仪式,而是“悠然”“内省”“回归”“共享”的共生模型。在材料与空间语态的相互共振中,居者被邀请“慢下来”。
当我们在湖畔的一隅,品一盏茶、听一段琴声、看光影在石面上缓缓移动,这样的生活,究竟是退隐,还是回归?我们终其一生向往的居所,是否恰恰就是这样一处,让身体放松、让心灵沉静、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对此,你怎么看?撰文 Writer :Michiyo 排版 Editor: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