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养老消费季活动启动,外卖大战上演大爆单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7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老消费季活动启动,外卖大战上演大爆单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年07月07日 19:21


中国将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7月7日,民政部、商务部于7月至12月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更好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主要内容有: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服务质效,深入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


主题活动还包括,加大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高品质生活需要。实施惠老助企政策,降低企业服务成本。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另外民政部表示,在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期间,多措并举规范市场秩序,保障老年人消费安全。(央视新闻)


|点评| 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的开展不仅旨在释放国内经济活力,更是为了满足老年人与日俱增的服务需求。国内老龄化进程加速,但国内养老产业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优质养老院的数量极其稀缺。各类老年保健品市场异常繁荣,能够切实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种类却有待丰富。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有望促进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补齐短板项目。

提升老年人品质,通过专项补贴激活银发经济,是应对国内老龄化探索的积极尝试。不过,消费季活动对国内养老产业的提振效果或将只在短期内有所体现,养老生态的完善更应该成为“持久季”,聚焦老年人刚需,让更多普惠措施向支付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倾斜。

6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5%



7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5%,较5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但仍在50%以下。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6%,较5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低于49%,显示美洲制造业保持在收缩区间,恢复力度较弱。6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较5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


6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8.8%,较5月份微幅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小幅上升,但指数水平仍未突破49%。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6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9.7%,较5月份上升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走势,但仍在50%以下。(证券日报)


|点评| 6月处于关税暂停期,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下降,全球不同地区制造业PMI迎来“普涨”。亚洲延续稳定复苏态势,中美关税摩擦阶段性缓和,部分企业供需回暖明显。为了减少后续关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成本压力,美国部分企业加快生产扩张,但在通胀预期下,需求端依然偏弱,整体仍处于收缩区间。对外部依赖较强的欧洲与非洲地区国家,制造业恢复也较为缓慢。

无论如何,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都是全球经济回暖的基础。伴随关税暂停期结束,美国政府若重拾贸易制裁武器,可能会带来新一轮扰动。此外,美国最新就业数据分化严重,而考虑到关税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美联储的降息政策短期内或还是较难落地。

日本5月实际薪资创20个月最大跌幅



7月7日消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日本5月份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工资较上年同期下降2.9%,这是过去20个月来的最大降幅。4月份经修正后的实际工资同比下降了2%。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工资是评判日本家庭购买力的关键决定因素,而今年,该数据已经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降。


此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政府用来计算实际工资的消费者通货膨胀率(包括新鲜食品价格,但不包括租金成本)5月份同比上涨4%。这远远超过了日本名义工资的增长速度。日本名义工资5月份增长1%,至30.0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9万元),较4月份修正后的2%增幅明显放缓,是202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财联社)


|点评| 今年日本工资涨幅继续创下近30年新高,在居高难下的通货膨胀率面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反而在减弱。不过,薪酬上涨对于居民来说更加直观,一度推动了日本国内消费需求上行。高通胀下,各类消费品涨价有时间上的差异,居民对于购买力被削减的感知总是后知后觉,前两年高通胀抑制消费的效应延后至今年显现。

雪上加霜的是,美日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日本车企暂时承担了更多关税,以稳定美国市场销量。然而,日本车企难以长期维持低利润状态,后续关税如果不能取消,迟早需要涨价,代价则是销量的下降。出口和内需的压力,给日本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外卖大战补贴升级上演大爆单



7月7日消息,在刚过去的周末,“爆单”成了不少外卖骑手口中的高频词。在7月5日,美团单日零售订单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据悉,当晚阿里系淘宝闪购与美团加大补贴力度,两个平台狂发“满25减21”“满16减16”“0元购”无门槛的外卖券。美团系统直接被“挤崩”上热搜;奶茶店订单堆成山,店员直呼“忙哭”……


有餐饮门店店长透露,自己旗下门店最高预约单量已经接近400单,而有门店更是预约了超过3000单,有奶茶店员甚至坦言,“一天把半年的库存都卖完了”。自去年10月的阶段高点以来,美团、京东港股股价均累计下跌逾30%,进入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最差成分股的行列,公司市值蒸发千亿美元。(澎湃新闻)


|点评| 美团和饿了么突如其来的大额优惠券让用户狠狠薅了一波“羊毛”,外卖平台订单创纪录的背后是一地鸡毛。奶茶餐饮店面对短期大量涌入的外卖订单,人力远远不足,难以及时出餐,部分餐品的品质更是直线下滑。骑手到店后餐品等待时间被延长,用户囤积十余杯奶茶,两三天内喝不完难免造成一定的浪费。

对于外卖平台而言,巨额补贴下企业当期利润严重缩水甚至亏损,现金流快速消耗,阿里已经开启了百亿级别的债券融资。最关键的是,外卖行业早已脱离发展初期,不需要通过补贴提高平台知名度来让更多消费者习惯点外卖。现在行业高度成熟,只依靠补贴很难提升用户黏性。补贴结束后,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门店数量多、送达时间快等硬实力更强的平台。

白羽鸡价格再次“破3”行业经历寒冬



7月6日消息,山东毛鸡价格再度跌破3元,这是半年内二度“破3”,产业链大部分环节陷入深度亏损。今年上半年,白羽鸡毛鸡价格在今年上半年经历过一波跳水。春节后,因为供应过剩,毛鸡价格暴跌至10元4斤,后来有所反弹,但在6月迅速下行。进入下半年后,更是呈现加速下跌的态势。7月6日,山东白羽肉鸡毛鸡报价3元/斤,较一个月前下跌0.65元/斤,多地实际成交价在2.8—2.9元/斤之间。养殖户本来微薄的利润瞬间变成了亏损。


卓创资讯白羽鸡行业分析师冯筱程表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白羽肉鸡苗孵化环节亏损0.28元/羽,同比缩减171.79%;毛鸡养殖亏损0.17元/只,同比减少165.38%。屠宰环节二季度同样处于亏损状态。(财联社)


|点评| 受供需失衡影响,白羽鸡价格持续低迷。近两年,国内多数商品需求疲软,肉类市场同样如此。鸡肉消费量不仅出现自然下滑,牛羊肉价格大幅回落,替代肉类对鸡肉需求形成挤压。今年5月,由于巴西暴发禽流感,中国海关暂停进口巴西禽肉产品。这个消息曾短暂地刺激国内白羽鸡价格上行,不过国内鸡肉自给率极高,进口市场的变化对国内鸡肉供给影响微乎其微,白羽鸡价格很快恢复下行。

畜牧业门槛偏低,产能很容易提升,可需求却在下滑。白羽鸡产业链因为供大于求陷入亏损的困境,几乎是国内畜牧业的普遍情况。进入暑假期间,随着学校团餐需求减少,肉类市场价格恐怕更是易跌难涨。全行业无法达成主动减产以匹配市场需求的共识,就只能等待被动淘汰的企业数量足够多,来扭转供需天平。

深圳发布借稳定币非法集资风险提示



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实施非法集资。据悉,一些不法机构以“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为噱头,利用社会公众对稳定币等了解不足的特点,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诱导社会公众参与交易炒作,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非法集资、赌博、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风险提示指出,若发现相关机构以投资稳定币等名义从事非法集资行为,请及时向市、区处非牵头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界面新闻)


|点评| 美国、中国香港相继立法,带火了稳定币的概念,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作为支付工具,稳定币本身并不具备升值空间。香港金管局也已经多次表态,稳定币并不是投资或投机工具。目前,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尚在前期探索,相关发行人、沙盒参与者都以稳健、合规为基本原则,监管的严格限制下,机构更不会贸然进行募资活动。如果有涉及稳定币的投资项目,很可能是不靠谱的。

稳定币被纳入法律框架,并不代表围绕其展开的一切行为都合法。一些利用稳定币概念的炒作,不仅背离了稳定币的设计初衷,还可能构成欺诈。对于新兴事物,抱有好奇去学习、了解值得鼓励,但在行动上还是要谨慎。尤其面对高收益、高回报的承诺,更要提高警惕。


A股规模最大银行ETF完成份额1拆2



7月7日消息,作为A股规模最大银行ETF,华宝基金旗下银行ETF周一已按1:2的基金份额拆分比例完成基金份额拆分。基金份额拆分比例为1:2,意味着每1份基金份额拆为2份,每1手的场内交易门槛由拆分前的约177元降至拆分后的约88元。基金份额拆分,就是基金单价(单位净值)降低,数量(基金份额)增加,但是基金总资产不变。


截至周一收盘,中证银行板块上涨0.41%,续创历史新高,板块总市值已达16万亿元。今年已先后有18只银行创出历史新高,成绩斐然。年初至今,板块内42只个股全部收红,其中涨幅超过20%的银行股有17只,涨幅超过10%的银行股则达到了37只。(财联社)


|点评| 银行板块今年稳步上行,将“大象起舞”的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各类银行ETF净值一路走高。基金分拆只是对经济单价和数量进行改变,原持有者的权益没有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当基金净值提升后,部分投资者会觉得基金价格已远高于面值,从而产生“畏高”心理,担心基金未来发生调整,选择赎回。一些场外投资者在选购同类型基金时,也更倾向于购买净值更低的基金。

基金进行拆分,就是为了迎合投资者心理,让基金看起来“更加便宜”,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申购,对于交易活跃度的提升聊胜于无,毕竟交易门槛极低。银行ETF究竟能否延续涨势,还得观察银行板块本身的趋势变化。

周一两市全天震荡调整沪指涨0.02%



7月7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尾盘翻红,创业板指领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2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199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电力、电网股逆势爆发,稳定币概念股再度活跃,地产股展开反弹。下跌方面,PCB概念股展开调整,生物制品、CPO、创新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473.13点,涨0.02%,成交额为4762亿元;深成指报10435.51点,跌0.7%,成交额为7325亿元;创指报2130.19点,跌1.21%,成交额为3465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周一个股略有修复,却依旧难以改变热点快速轮动的表现。从板块上看,上周末市场传闻称一线城市将全面取消房地产限购,周一早盘房地产板块领涨。夏季用电高峰期来临,午后电力、电网设备板块走高。目前,多数板块都是单日行情,板块当日走强更像是资金轮动的结果,消息面的因素只是由头。

周一两市成交量有所萎缩,与成交量缩减与量化新规实施之间的关系有限。此前市场热点缺失,指数微幅振荡时,成交量水平与周一基本相当。上周末市场对于今年行情像2014年的讨论热度较高,事实上,2014年能作为牛市起点,决定性因素是各项重磅政策,讨论市场环境的相似度,有些刻舟求剑的味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8 03:33 PM , Processed in 0.0367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