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型化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的特工行动作为表达主体,与商业元素的动作场面作为辅助,麦奎利交出了很不错的答卷。但在戏剧层面,本作终究没法深入到最直接的世界格局部分,以各国政府作为主角,完整呈现他们的“当下状态”,以及更可信的“转变”,一切的“世界视野,宏大格局,文明去向,政治议题”,都停留在了非常单薄的呈现,得到了极度轻易的化解。
最典型的是第二阶段。美国政府与俄罗斯政府的整体存在基本缺席了这个部分的叙事,只以一线的军人的形式出现,可以直接转入动作场面。并且,由于政府整体组织的缺失,他们与伊森的互动也就无法深入,对伊森的打压、其管理逻辑与手段所表现的“当下风气”也就无从表现,甚至没有到第一部或第四部的水平,彼时尚有着“旧组织/IMF抛弃伊森等人”的宏观设定,不需要太多的铺陈,只要让伊森直面旧同事与上司的反水即可。
本作试图扩大“整体组织”的范畴,从特工组织IMF上升到各国政府主导的世界环境,又要呈现1996-2025的大跨度时代。如果展开落实,必然会让本片变成一部以“特工与政府,多时代中的对抗与共融”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在不同时代中的表现,应对各种现实中大事件与政治局面之时的反应,其内始终不变的“牺牲个体”与“互相怀疑”,反映出内里的权力贪欲。这会让本片变成非类型片,不再是《碟中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