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针对国际学生的“逐客令”,是特朗普政府与美国高校关系持续紧张之后的又一次升级。
早在1月,特朗普上任伊始便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国土安全部加大打击校园反犹主义的力度,并公开反对以多元、公平和包容(DEI)为名的校园政策。2月,美国司法部设立“清除校园反犹太主义工作组”;3月起,联邦政府开始实质性施压,从哥伦比亚大学开刀,冻结该校4亿美元联邦资金,要求其限制校内抗议,配合政府立场。
哈佛大学校园(图源:VCG)哈佛大学是下一个重击的目标。自3月31日起,教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美国总务管理局相继启动对哈佛的赠款和合同审查。4月11日,哈佛被指“未能遵守联邦资金附带的民权与知识产权条款”,政府要求其压缩学生和教职工的参与校园事务的权力、改革招生与招聘制度、取消DEI项目、拒绝录取“被认为敌视美国价值观”的学生,并接受对中东研究相关中心的审计。4月14日,哈佛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拒绝接受上述要求。作为回应,联邦政府冻结了对该校总额22亿美元的拨款和6000万美元的合约资金。
5月2日,特朗普宣布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截至5月中旬,累计冻结金额已达约30亿美元。哈佛方面已提起诉讼,要求恢复拨款。
杨雨从4月就感受到,紧张的局势已经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切身的影响。当时美国各高校陆续开始因“不良记录”取消部分学生的SEVIS记录(即学生与访问学者信息系统),而SEVIS是持合法学生签证的必要前提。“我一个朋友就是那时被取消签证的,只能靠打官司才拿回来。”他回忆,“很多案例都显示,政府对’不良记录’的定义很模糊。我朋友连一张违停单都没拿过,也照样被取消。”
5月22日,一名北加州联邦法官就多起SEVIS被终止的案件作出裁定,认为政府若不遵循正当程序,不得随意终止国际学生身份。这项裁定可能会产生全国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适用于哈佛面临的国际生驱逐危机。
除身份问题外,预算紧缩也在悄然发生。杨雨提到:“我们明年学术工作坊的订餐预算都还批不下来。”她目前在文理学院攻读博士,学院经费主要来自学费,暂时影响不大。但她说,工学院、医学院依赖于NSF(国家科学基金会)和NIH(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拨款,受冲击更为直接,“听说那边已经开始裁员了”。
一些曾经让人习以为常的学术交流也因形势的不确定而被迫中断。在哈佛读硕士的兰惠告诉本刊,自己的导师原计划邀请一位日本学者下学期来校讲座,机票和日程都已安排妥当。但几天前,这位学者突然来信表示自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些激烈言论,担心入境时遭遇海关拦截。她的导师最后决定取消邀请:“哪怕只有1%的风险会被扣留,我们也承担不起。”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师、太和智库研究员陈征长期从事美国研究,她并没有为这次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感到意外。“有两个原因,一是自从特朗普上台以后,他其实一直在打压高等教育,还扬言要取消教育部,因为他认为美国的教育部门在传递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或者叫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哈佛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这首先是一场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文化战争。削减哈佛的经费,并非单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为了清除自由主义大本营、民主党大本营的影响,这是他的一个核心的诉求。”
“二是从特朗普本人的行事方式来看,他推崇强人政治,不能允许他的权威受到挑战。哈佛在美国高校中有龙头的地位,所以对于特朗普来说的话,他是希望能够杀一儆百,出手整治最不听话的学校。”陈征说。
在陈征看来,特朗普政府与犹太的利益集团有深度的利益绑定,这让他必须站出来支持以色列,但这个看起来最公开的理由并不能完全解释特朗普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支持者的立场是民粹和反精英的,对抗哈佛这样的传统精英机构,是对选民的讨好。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7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的哈佛 yard,示威者举着标语围绕约翰·哈佛雕像,抗议总统特朗普对哈佛大学的攻击。(图源 视觉中国)
旅美政治学者、法学博士王浩岚也认为,惩罚哈佛对特朗普来说是“划算”的政治行动:“没什么代价,但是选民很喜欢”。“特朗普上任后在对精英机构搞服从性测试,哈佛作为这么几个受到打压的高校的当中,唯一一个跟决定说要跟特朗普抗争到底,就是一个靶子。对美国的国家声誉、科技竞争和人才引进来讲,哈佛当然重要,但对选民来说,惩罚哈佛这样的精英机构不伤及个人利益,不会像加高关税那样造成什么反弹。而特朗普选择顶尖高校的国际生作为打压对象,也是因为国际生政治话语权最小,不构成选民基础。”
至于这次一刀切的国际生驱逐令是否有可能真正执行下去,王浩岚觉得可能要分情况看。“比如说,如果政府禁止哈佛继续招收国际学生,对于那些尚未入境但收到录取通知的外国学生来说,他们未必能够主张美国宪法下的相关权利保障。但对于已经在校的留学生而言,作为在美国境内的自然人,他们依法享有包括‘正当程序’在内的一系列宪法权利。此前联邦法院在审理一些被吊销签证的学生案件时,也是基于这一法律原则作出的裁定。”
王浩岚预计哈佛大学在本地也就是民主党占优的麻省提起诉讼,很可能获得一个有利判决。“麻省的联邦法官可能会下一个短期禁令,把国土安全部的决定叫停。但是这个判决可能要被上诉到评审法院,然后要上诉到保守派主导的最高法院,这个过程就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哈佛即便是能够赢得本案在地区法院判决,跟特朗普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而在哈佛之外,还有很多高校在观望特朗普未落下的锤。“地区法院的判决,也很难说成为全国范围的标准。”
哈佛大学的大四学生肖宁觉得,母校承载了一种全球化的理想。尽管巴以冲突以来,学校的匿名论坛上不时会有激烈的争吵,但正是学校的多远和包容允许交锋存在。“我觉得哈佛是有在努力地促进多样性,尤其是国际学生的多样性。而且无论国籍、分数,只要录取,学校就为家庭收入低于特定数字的本科生提供奖学金,有的甚至能拿到全额奖学金,这在美国的高校中并不常见。”哈佛大学本科生每年的学费在六万美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四十多万。
在国土安全部的命令下来之前,硕士生兰惠曾经跟导师有一场对话。“他告诉我,他挺担心哈佛未来还能不能招到国际学生,因为他认为这对于整个学术界的开放和多元都是很重要的。他希望能一直教到世界上最好的学生。”
博士生杨雨这两个月开始关注中国国内的教职和就业市场。“我还来不及准备好Plan B,但是长远来说,我会更多地看看国内的机会。”杨雨说,“美国的政策实在是太动荡了。”
(为保护隐私,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实习记者余雯彤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