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呐呐,“呐喊”的呐。人遇到痛,得喊,对不对?但我的性格不太喜欢呐喊,所以就通过创作,去勇敢地“呐喊”一下下。 我是四川人,今年36岁。我的女儿阿米今年7岁,是一个很丰富的女孩,有时叫我妈妈,有时叫我姐姐。 我和她爸爸分开了,现在是很好的朋友。我和阿米就是搭伙过日子,“你爱我我爱你”,互相鼓励往前走。 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知道可以给她储存些什么。我就想着,我的朋友如果变成她的朋友,她以后到外面就会有很多的“亲戚”,就像来到这个世界自主选择的亲人。现在她身边都是大朋友,同龄的几乎还不到两三个。 他们平时去户外,甚至工作都带着娃一块。阿米喜欢玩的不是那种小游戏,更喜欢滑板、打拳,那种我又“搞”不动的。我就给他们做饭,他们运动完就回来吃饭,慢慢地就促成了大家去共同生活。
朋友们带阿米一起玩耍 我们自己也经常调侃,把一个村变成了“社区带娃”,蛮浪漫的。 我觉得伴侣得要承担一些情绪的索求,而且人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顾好另一半。我太忙了,照顾女儿已经觉得很满,如果还要再分心照顾另一个,我的创作时间都快没有了。 朋友就很简单,大家该吵还得吵,完了就炒菜吃饭。一个人生阶段过了,有的人可能会“飞”走,也不用道别,因为下个阶段又开始出现了。 
其实我也是后来慢慢才学会做饭的,因为身边更多都是从外面来的人,常年吃外卖很难受,就学着给大家做。而且我自己常常一作画就停不下来,很容易忘记吃饭。 他们就会监督我,“12点了,你吃了没?” “今天家里面还有菜吗?没有那我们过来煮个菜。”我也希望饭桌上人多一点,就我和阿米两个人吃饭是不是有点孤单?所以我们家有一个很大的餐桌,每次吃饭都能坐满。 那天我出差,孩子打电话来,“今天登舟(生活在大理的艺术家)带我去她家玩,然后我要和阿卢一起吃饭,晚上等甘玲回来陪我睡觉。” 现在我每次出差,孩子就自己盘算,今天要让谁陪我吃,谁陪我玩? 
跟大朋友玩多了,阿米特别有责任感。她下车会让我先走,“手机拿了吗?钥匙拿了吗?” 倒垃圾的时候,提很重的东西,“给我,我可以”,然后两个手接过来,“噌噌噌”地就往垃圾场跑。 我对她没有期待,只要快乐、自由就好。未来我可能也托举不了那么高,只希望她去体验世界,遇到无助、委屈的时候,回头能看到妈妈的“灯” 亮着——“在呢,别怕!” 就行啦。 我在大理生活17年了。我是2008年来大理读书的,学的艺术设计,那几年到处“跑村子”,找当地的传统手艺。慢慢地,我发现这里好有趣,每个村子都不一样,这个村子染布,那个村子打银子,还有村子打铁、做纸…… 毕业一年后,我去了成都工作。两个月左右我就受不了,特别想念大理的空气和土地。所以又回来了,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待了一年。然后我发现,我的内心还是有很强的创作欲,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羊毛画作品《江河入梦》 2016年,我去格鲁吉亚旅行,第一次看到了羊毛画,觉得怎么那么柔软,那么美。回来以后就自己开始研究,发现羊毛纤维艺术在中国历史很悠久,大理也有非遗擀毡。我就去找老一辈聊天,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慢慢摸索。 逐渐摸到门道的时候,阿米出生了,我也开始构想自己的织物品牌——我的女儿、最想做的艺术和事业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有三个“女儿”。 现在我每天都很忙,工作、创作、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这样下来一天就没了。人家羡慕我每天我浇花,其实没有那么潇洒,我的花一浇得浇两三个小时,很累的。 
我们都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因为想要逃离人生面对不了的苦难。但是人家的烦恼你不知道,你的烦恼人家也不知道。所以我会让自己尽量地活在当下,通过创作抓住瞬间的情感。 比如说今天的风很美,或者树叶掉得一塌糊涂,那一刻觉得好丰满,就会起针作画。 阿米陪妈妈一起作画 羊毛画的工艺分针毡和湿毡,我用湿毡比较多:像洗衣服一样,用手去“洗”羊毛。羊毛含酸,肥皂含碱,热压时产生化学反应,就会粘上。碱性越强的皂毡化的效果越好,所以我的手常年接触碱性水,春天就会开始掉皮。擀毡的时候,得像擀饺子皮一样把散散的羊毛擀成一片,很费力。我其实没啥力气,所以作画前一定会吃饱,不然真的可能晕倒。 羊毛画的制作周期特别长,有时一幅画要花五个月,也只能一针一针去做。但我很感激这个过程,因为它给了我一个情绪的出口,很治愈。 
2023年,我以一年5万不到的费用租下这幢360平的老房子。经过两年的改造,这里变成了一个集住所、工作室、与朋友们的共居空间为一体的“艺术之家”。 一楼是工作室,工作台正对着花草繁茂的院子:我们母女俩和朋友会在这里燃起篝火烧烤,我还圈出一个小水塘,给阿米养小鱼和乌龟。 呐呐的羊毛画和织物随处可见 二楼宽敞的客厅充满和纤维相关的各种元素:羊毛画挂满墙,抱枕、毯子也都是我亲自设计的。 窗边的壁炉是朋友们亲手帮忙安装的,旁边摆着一捆新劈的木柴——大家平时会一起去砍柴,在冬日的夜晚围炉烤火,喝酒聊天。 客房内景 屋内一共五间卧室,四间都是客房,即使自己不在,我也欢迎要好的朋友们随时来玩。我和阿米希望通过这个空间链接到更多朋友,但凡是有趣的灵魂,都是敞开怀抱,让整栋房子更加温暖一点。 顶楼天台可能是整个阳和村最好的观景点:西面苍山环绕,东面便是洱海,每天早晨都能毫无遮挡地看到太阳升起,夜晚则可以将漫天繁星尽收眼底。 
我有一大帮“捡来的”朋友——许多都是偶然邂逅,继而变成胜似亲人的存在。改造房子时,大家都来帮忙,把砌砖、装地板、造院子等大项都包了。 以前我不觉得自己在大理有家,但是现在,当我在自己喜欢的空间、喜欢的事情里生活,又在生活里也能看到自己的时候,我觉得,这里就是家,是我和阿米的家。未来会发生什么,都不知道,但大家在一起,相互依伴,细水长流,心是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