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2

[休闲时尚] 安徽一位家庭主妇,46岁学画画,泼辣生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1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一位家庭主妇,46岁学画画,泼辣生猛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5年05月10日 18:55


今天是母亲节,

最近我们拜访了三位既是妈妈,

也是艺术家的女性,

她们不束缚于主流社会对母职的想象,

探索着生命多样的维度,

也通过艺术,表达对自然、人生,

以及作为母亲的感受。

IMG_0696.JPG
孙瑶瑶在工作室

孙瑶瑶是合肥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

此前的二十多年里,

做饭、带孩子是她生活的全部。

46岁,没有受过专业艺术训练的她开始画画。

如今4年过去,她已经办了两场个展。

画画让我像是重新活了一次,

我想用我的余生去做我喜欢的事。

IMG_0697.JPG

何呐呐和女儿阿米在挂满羊毛画的客厅

80后羊毛艺术家何呐呐

和女儿阿米一起在大理生活。

2023年,她租下一栋360㎡的老房子,

将它改造成生活、创作一体的“艺术之家”。

母女俩将这个空间与所有朋友共享,

朋友们则做什么都带着阿米:滑板、打拳、骑马,

全村一起“社区带娃”。

《荒呼山》·张显展厅内,一对母女在张显的作品前驻足

80的张显,

将成为妈妈的经历融入羊毛毡创作,

用一针针戳出怀孕的身体,

鼓胀如球般的孕肚,妊娠纹,

肿胀、漏奶、干瘪的哺乳期乳房,

也讨论分娩之痛、产后抑郁。

她用创作审视内心,亦反思母职,

只歌颂母亲的伟大会成为一种枷锁或绑架,

我们也应该去歌颂平凡、歌颂普通。

IMG_0699.JPG
一条
,赞1441
我叫孙瑶瑶,是46岁时才开始画画的。但其实我心中关于画画的种子在童年时就已经种下了,一直深埋心底。

我从小学二胡,虽然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艺术剧院工作,但因为生完孩子后非常忙碌,基本上就没有再去工作了。

IMG_0700.GIF
孙瑶瑶在家做饭

从儿子出生,到申请完大学,将近20年的时间里,在家里带孩子是我生活唯一的重心。早上6点多起床做早饭,送孩子去上学,然后回家做饭,再接、再送,一天要跑好几趟,周末还要送他去一些别的兴趣班。

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完全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心里有一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0.jpg
孙瑶瑶在画室进行油画写生

儿子读高中后,不需要接送了,空余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我很快在网上找到一家成人画室,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画过画,哪怕素描都没有学过,但画室给了很大的自由度,让我可以直接开始画油画。

我开始对画画“上瘾”,每周雷打不动要去两次画室,画室的人都称我为“勤奋的瑶瑶”。儿子出国后,我去加拿大陪读,也找了家附近的画室练习,疫情期间画室关门,租住的公寓很小,也不方便画油画,我只能从网上买了本子和彩色铅笔,开始尝试在纸上画。

IMG_0702.JPG

孙瑶瑶创作的纸本色粉画

左:《远山》

右:《咖啡馆一角》

我是个很内向的人,但为了画画,我主动联系上30多年都没有联系过的老同学朱春林,因为他是我唯一知道在艺术领域的老师——当年他考到了中央美院油画系,现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油画院的院长。他从最开始就很鼓励我,跟我说你画得非常好,要坚持画下去。

朱春林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就这样每天画一幅,直到回国前,一下子画了一百多张。

IMG_0703.JPG

孙瑶瑶在油画院进修时

去浙江、青岛等地写生

2021年,我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研修班录取了。那一年里我是我们班画得最多的,每天都画到师傅拿着电筒来赶人了才肯走。

油画院修复室的邰武旗老师还将我的画拿给了陈丹青老师看,没想到他不仅赞不绝口,甚至还临摹了一张。时至今日回想,我依旧觉得不敢相信。画画带给了我太多惊喜和幸福感,我特别感激。
IMG_0704.GIF

一条拜访孙瑶瑶家

墙上挂着孙瑶瑶给儿子画的画像
IMG_0705.JPG
《婷婷与仙人掌》
IMG_0706.JPG
《墙角的花》
开始画画后,我开始记录自然中那些微小的细节、简单的愉悦:池塘里戏水的鸭子;墙角的紫萝藤;在集市上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木瓜,我像宝贝一样买回家画下来……
IMG_0707.JPG

《小鸭子》

IMG_0708.JPG

《木瓜》

IMG_0709.GIF
孙瑶瑶介绍她画的公园里的小松鼠
我自己很喜欢很宁静的一种孤独感,虽然是一个人,也很温暖。如今孩子长大独立了,丈夫忙事业,我一个人走上了画画的路,家人们各忙各的。当然会想孩子,但我觉得大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更好,我们也互相不打扰。我现在也很享受这种孤独。
IMG_0710.GIF

工作室墙上的“塔莎奶奶”系列

我过去很少画人物肖像,唯独塔莎奶奶是个例外。塔莎奶奶也是插画家,坚持画画直到90多岁,在家里养了很多小动物,每天在园子里劳作,种四季的花卉,穿着碎花长裙,戴着头巾。那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
《塔莎奶奶的生活组画》被很多人喜欢,但我暂时不想出售,想自己先留着。
我想留一个纪念,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很多人担心我学多了以后,会失去那种‘朴拙’,说实话我也害怕。我不想丢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也不想忘记了画画最初给我带来的愉悦。看到它们,就会想起最初画它们时的那种状态。
IMG_0711.GIF

孙瑶瑶在工作室创作

IMG_0712.JPG

孙瑶瑶工作室一角

几十年前我所向往的“自由自在”,如今也已不再是只能观望的遥远想象。

很多人都觉得我太吃亏了,几十年在家里带孩子,也没有了自己的事业,我不这么觉得。为家庭、为孩子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我其实得到了很多快乐,也和他共同成长了,我不后悔。

但是现在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人生其实很短,我要抓紧时间,我觉得我现在还来得及。画画给我一种像是重生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25-5-11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713.JPG
一条
,赞6131

我叫呐呐,呐喊的呐。人遇到痛,得喊,对不对?但我的性格不太喜欢呐喊,所以就通过创作,去勇敢地呐喊一下下。

我是四川人,今年36岁。我的女儿阿米今年7岁,是一个很丰富的女孩,有时叫我妈妈,有时叫我姐姐。

和她爸爸分开了,现在是很好的朋友。我和阿米就是搭伙过日子,你爱我我爱你互相鼓励往前走。

IMG_0714.JPG
呐呐和阿米

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知道可以给她储存些什么。我就想着,我的朋友如果变成她的朋友,她以后到外面就会有很多的亲戚,就像来到这个世界自主选择的亲人。现在她身边都是大朋友,同龄的几乎还不到两三个。

他们平时去户外,甚至工作都带着娃一块。阿米喜欢玩的不是那种小游戏,更喜欢滑板、打拳,那种我又不动的。我就给他们做饭,他们运动完就回来吃饭,慢慢地就促成了大家去共同生活。


朋友们带阿米一起玩耍

我们自己也经常调侃,把一个村变成了“社区带娃”,蛮浪漫的。

我觉得伴侣得要承担一些情绪的索求,而且人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顾好另一半。我太忙了,照顾女儿已经觉得很满,如果还要再分心照顾另一个,我的创作时间都快没有了。

朋友就很简单,大家该吵还得吵,完了就炒菜吃饭。一个人生阶段过了,有的人可能会“飞”走,也不用道别,因为下个阶段又开始出现了。

其实我也是后来慢慢才学会做饭的,因为身边更多都是从外面来的人,常年吃外卖很难受,就学着给大家做。而且我自己常常一作画就停不下来,很容易忘记吃饭。

他们就会监督我,“12点了,你吃了没?” “今天家里面还有菜吗?没有那我们过来煮个菜。我也希望饭桌上人多一点,就我和阿米两个人吃饭是不是有点孤单?所以我们家有一个很大的餐桌,每次吃饭都能坐满。

那天我出差,孩子打电话来,“今天登舟(生活在大理的艺术家)带我去她家玩,然后我要和阿卢一起吃饭,晚上等甘玲回来陪我睡觉。” 现在我每次出差,孩子就自己盘算,今天要让谁陪我吃,谁陪我玩?

跟大朋友玩多了,阿米特别有责任感。她下车会让我先走,“手机拿了吗?钥匙拿了吗?” 倒垃圾的时候,提很重的东西,“给我,我可以”,然后两个手接过来,“噌噌噌”地就往垃圾场跑。

我对她没有期待,只要快乐、自由就好。未来我可能也托举不了那么高,只希望她去体验世界,遇到无助、委屈的时候,回头能看到妈妈的” 亮着——“在呢,别怕!” 就行啦。

IMG_0718.JPG
何呐呐和她的羊毛画

我在大理生活17年了。我是2008年来大理读书的,学的艺术设计,那几年到处“跑村子”,找当地的传统手艺。慢慢地,我发现这里好有趣,每个村子都不一样,这个村子染布,那个村子打银子,还有村子打铁、做纸……

毕业一年后,我去了成都工作。两个月左右我就受不了,特别想念大理的空气和土地。所以又回来了,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待了一年。然后我发现,我的内心还是有很强的创作欲,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IMG_0720.JPG

羊毛画作品《江河入梦》

2016年,我去格鲁吉亚旅行,第一次看到了羊毛画,觉得怎么那么柔软,那么美。回来以后就自己开始研究,发现羊毛纤维艺术在中国历史很悠久,大理也有非遗擀毡。我就去找老一辈聊天,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慢慢摸索。

逐渐摸到门道的时候,阿米出生了,我也开始构想自己的织物品牌——我的女儿、最想做的艺术和事业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有三个“女儿”。

现在我每天都很忙,工作、创作、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这样下来一天就没了。人家羡慕我每天我浇花,其实没有那么潇洒,我的花一浇得浇两三个小时,很累的。

我们都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因为想要逃离人生面对不了的苦难。但是人家的烦恼你不知道,你的烦恼人家也不知道。所以我会让自己尽量地活在当下,通过创作抓住瞬间的情感。

比如说今天的风很美,或者树叶掉得一塌糊涂,那一刻觉得好丰满,就会起针作画。

阿米陪妈妈一起作画

羊毛画的工艺分针毡和湿毡,我用湿毡比较多:像洗衣服一样,用手去羊毛。羊毛含酸,肥皂含碱,热压时产生化学反应,就会粘上。碱性越强的皂毡化的效果越好,所以我的手常年接触碱性水,春天就会开始掉皮。擀毡的时候,得像擀饺子皮一样把散散的羊毛擀成一片,很费力。我其实没啥力气,所以作画前一定会吃饱,不然真的可能晕倒。

羊毛画的制作周期特别长,有时一幅画要花五个月,也只能一针一针去做。但我很感激这个过程,因为它给了我一个情绪的出口,很治愈。

2023年,我以一年5万不到的费用租下这幢360平的老房子。经过两年的改造,这里变成了一个集住所、工作室、与朋友们的共居空间为一体的艺术之家

一楼是工作室,工作台正对着花草繁茂的院子:我们母女俩和朋友会在这里燃起篝火烧烤,我还圈出一个小水塘,给阿米养小鱼和乌龟。

IMG_0724.JPG

呐呐的羊毛画和织物随处可见

二楼宽敞的客厅充满和纤维相关的各种元素:羊毛画挂满墙,抱枕、毯子也都是我亲自设计的。

窗边的壁炉是朋友们亲手帮忙安装的,旁边摆着一捆新劈的木柴——大家平时会一起去砍柴,在冬日的夜晚围炉烤火,喝酒聊天。

IMG_0725.JPG

客房内景

屋内一共五间卧室,四间都是客房,即使自己不在,我也欢迎要好的朋友们随时来玩。我和阿米希望通过这个空间链接到更多朋友,但凡是有趣的灵魂,都是敞开怀抱,让整栋房子更加温暖一点。

顶楼天台可能是整个阳和村最好的观景点:西面苍山环绕,东面便是洱海,每天早晨都能毫无遮挡地看到太阳升起,夜晚则可以将漫天繁星尽收眼底。

我有一大帮“捡来的”朋友——许多都是偶然邂逅,继而变成胜似亲人的存在。改造房子时,大家都来帮忙,把砌砖、装地板、造院子等大项都包了。

以前我不觉得自己在大理有家,但是现在,当我在自己喜欢的空间、喜欢的事情里生活,又在生活里也能看到自己的时候,我觉得,这里就是家,是我和阿米的家。未来会发生什么,都不知道,但大家在一起,相互依伴,细水长流,心是安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1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727.JPG
一条
,赞1.2万
我叫张显,80后。全职妈妈这个身份,曾经让我很自卑,很有羞耻感。
我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动画专业,毕业后教过艺考、小朋友画画,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做游戏UI设计工作。2014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组羊毛毡小老鼠的照片,觉得特别灵动,就在网上搜了一些教程,每天下班后,睡前两小时,就在家里做着玩。

我是2015年结婚,3年后生了宝宝。大部分普通人的现状,孩子可能需要自己带,收拾卫生、做饭,无限循环的琐事,看不出你有什么明显的贡献,妈妈很多的辛苦都被抹去了。

怀孕的时候,我就想兼顾孩子和事业,后来发现兼顾不了。2019年,孩子一岁多,我想着要不要回到职场,面试了几份工作,都没有结果。

面试官会问你,你结婚了吗?生育了吗?孩子多大?也是一种职场歧视。我从事的是新兴行业,年轻人总是更受欢迎。那段时间我就挺自卑的,想着自己是不是要完了。

IMG_0729.JPG
《听》
同一年,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去世了,我们当时约好第二天见面,结果我去的时候,就看到她躺在一个又小又窄的棺材里,那个画面给我的冲击非常大,一种巨大的虚无感,人生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我什么也不想做,因为疫情又被困在家里,想着不能再这样下去,我就断了所有的退路,也不打算去上班了,决定就只做手工这一件事看看。

IMG_0730.GIF
带娃头3年真的就是“熬”,妈妈的时间是碎片化的,他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立刻出现。白天在带娃和生活的缝隙里创作,孩子空出五分钟,我就赶紧去戳几针羊毛。
只有晚上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孩子哄睡了之后,在我3m²小阳台,几乎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3点,时间太珍贵了!
IMG_0731.JPG
第一批作品《莫迪利亚尼》系列
IMG_0732.GIF
夜晚,属于张显的创作时光
孩子大点了,我就开始回顾前几年的经历,把每个阶段的经历,具象化在一件雕塑作品上。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一次对自己的审视,从创作中慢慢找回丢失的自我。
IMG_0733.JPG
《成为妈妈·哺乳期》
成为妈妈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外观看上去就是三排乳房,我想表现女性在哺乳期间乳房的变化。
第一排乳房是涨奶,涨奶的乳房会鼓得像一个铁球,一碰就可疼可疼了;第二排是漏奶,这是作为妈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你刚换完衣服,漏奶又给沾湿了,有时候还会经历乳头皲裂,孩子越吸越疼;最后一排扁平的乳房,是随着孩子喝奶,乳房就又吸瘪了。
IMG_0734.JPG

我觉得哺乳期的时候,妈妈跟一头奶牛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乳房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存在。

有时候觉得乳房不是我的,甚至也可以说是公共的,家里面来人,七大姑八大姨过来都可以捏一下,看怎么还没有奶?好像也挺没有尊严的一件事儿。你想反抗,但长辈们对待这件事又都习以为常。
0.jpg
《成为妈妈·分娩》(摄影:大声艺术/张丽萍
我在分娩的时候,隔壁床上的产妇叫得特别大声,整个产房都能听到,我就比较关注她。一般医生会建议先顺产,我听到她边哭边大声地说:“求求你们让我剖了!”
她在挣扎的时候,盖在她身上的那块布忽然滑了下来,我看到她是一只断腿。忽然间,生产的疼痛好像具像化了。
有一个观展的小朋友问她妈妈,“为什么这个产妇是断腿呢?”小朋友自己推断说,“因为我们体会不到妈妈生孩子有多疼,所以作者想用断腿来告诉我们有多疼。”
IMG_0737.PNG
《成为妈妈·变化》(摄影:大声艺术/张丽萍)
张显在戳孕肚上的妊娠纹
《成为妈妈·变化》最直观地呈现生产前后身体、心理上的变化,产前就是正常的、平平的胸,肚子却吹得很大,很慈祥地在憧憬着小朋友的到来。
生完孩子之后,胸就胀起来了,但是肚子又瘪瘪的,还有一堆褶皱的皮肤堆积在那里。我仰着头,带着一丝倔强,不想让自己一直沉浸在压抑的情绪里。
1.jpg
《我没病可是我有病》(摄影:大声艺术/张丽萍)
我理解的产后抑郁,一方面是激素会直接影响你的情绪,有段时间我看见桌子上的白开水都会想哭,看着窗户,就觉得跳下去也就那么回事儿。
精神上,我觉得身边的家人给妈妈的关心和理解太少了,更多是在关注孩子。他们对你所处的心境是体会不到的,时间久了,甚至会觉得怎么你好像有点矫情?
2.jpg
《听

但我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很多鼓舞,有挺多私信都是全职妈妈发给我的。一位全职妈妈曾和我说:“我看了你的作品,激动地从床上翻了个身,是你的作品让我又一次觉得活着真好,希望你继续加油,去鼓励更多人!”

3.jpg
《我想静静

我觉得只歌颂母亲伟大,那会变成一种枷锁或者绑架,我们也应该去歌颂平凡、歌颂普通。虽然我现在是一个妈妈,但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选择结婚生育。

4.jpg
张显创作的“自己”,希望能“开出一朵小花来”
IMG_0743.PNG
张显第一次个展《成为妈妈》的现场

孩子正常上学了,我的时间就多起来。2023年疫情结束后,我想出去看看,慢慢有了第一次个展。

当作品在一个展览空间呈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朗读者,我用作品去朗读我的经历、感受和情绪,我也希望能给有共同经历的人带去某种理解与安慰。我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全职妈妈这个群体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和理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24 01:09 AM , Processed in 0.0893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