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时评] 默茨惊险过关,打造“经理人内阁”,德国新一届政府有何看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8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默茨惊险过关,打造“经理人内阁”,德国新一届政府有何看点?

文/周睿睿(发自德国汉堡)

编辑/漆菲

弗里德里希·默茨度过了难熬的一天。当地时间5月6日,作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的他在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下院)总理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因没能获得两个执政党的全部支持而落败,直到几小时后的第二轮投票才惊险过关。

此时距离两党开启组阁谈判整整两个月。和近几届政府组阁谈判时长相比,效率算是很高了。但如果从2024年深秋“交通灯”熄灭算起,德国政府已瘫痪足足半年。这段时间,德国错过了太多。

0.jpeg

5月6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 (右)在总统府向新任联邦总理默茨颁发任命证书。

默茨显然希望成为一位能够延续德国“压舱石”传奇的总理,通过稳定德国在欧洲的主导角色来稳定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只可惜,开局不利。上一个立法期好不容易通过的巨额债务还没花出去,政治势能就像回旋镖一样飞回到他的身上。

1.jpeg

默茨直到第二轮选举才当选总理,可谓开局不利。

在一个以革命性技术进步和国际政治动荡为特征的世界,德国需要稳定的政府,更需要不惧痛定思痛的理性共识。只有当新政府做到了这一点,总理选举首轮投票的失败才会只是历史故事中的一个插曲。

体现“霸总”做派

第一轮投票中,默茨仅获得310张赞成票,比所需的316票少了6票。这创造了联邦德国的历史纪录:从未有一位在选前已与执政联盟达成协议的总理候选人,会在一个走过场的选举中落败。这一结果令舆论哗然。受此影响,当日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大幅震荡下行,周边股市纷纷下跌。

2.jpeg

4月9日,作为候任总理的默茨在柏林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联合执政协议。

在联盟党、社民党等各议会党团举行长达数小时的闭门会议后,联邦议院决定举行第二轮投票。社民党联合主席拉尔斯·克林贝尔、新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延斯·施潘以及其他主要政治人物纷纷呼吁党内议员支持默茨。“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在关注这次选举。”施潘直言,“我呼吁大家意识到这一特殊责任。”

最终,默茨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325票,闯关成功。5月6日下午5点30分许,他宣誓就任德国总理,比原计划晚了5个半小时。

第一轮投票中发生的意外,其影响不只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它反映出德国主流政党面临的困境。来自社民党的杜塞尔多夫大学经济学家苏德库姆批评说,“柏林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出了一个毁灭性信息:在这个动荡时代,德国不再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稳定的源泉。如果执政联盟拒绝批准自己的总理,未来在敏感问题上也可能出现交锋。”

此前,极右翼德国选择党(AfD)在联邦议院选举中以创纪录的得票率首次跃升为第二大党,并成为德国目前民调支持率最高的政党。这对联盟党、社民党等传统主流党派构成严重冲击。5月2日,它被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列为明确的极右翼组织。为此,多个来自其他阵营的政界人士主张尊重程序正义,不要不经思索地取缔选择党。

3.jpeg

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将德国选择党认定为极端组织,引发美国副总统和国务卿的批评。

然而,选择党内影响力极大的高层人物霍克在社交平台上出言威胁“郑重建议宪法保卫局工作人员找份新工作。历史终将重演——一同吊死,一起遭殃”。这样的时刻,执政联盟在施政思路上是否图景清晰,对党内是否具有约束力,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信心,也是各党必争之地。

新政府的搭建上,默茨展现出万事亲力亲为的“霸总”做派,无论是内阁人选,还是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无不体现出他在等待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坚决要尝尝权力滋味的意志。按照目前的情况,默茨无意于与任何一位部长发展出类似于施罗德、默克尔和朔尔茨与他们的下属间所存在过的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部长人选好似为默茨量身定做的工匠,祸福都将取决于总理。

内阁名单让人想起默茨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此刻,他的操作思路简单来说是将政治视为客户、将公民视为自主创业者、将国家视为服务机构。此前竞选时,他表示自己喜欢借鉴企业家的管理风格,从而和低调谦让的朔尔茨形成对照。这不失为一种给选民增强信心的姿态。

但真正的内里是:总理是否以及通过什么掌控政府,政府又用什么方式执政?说到优化管理,减轻官僚主义、提高效率,企业家精神无疑大有裨益。但要实现整体的现代化,往往没这么简单。

按惯例,比例代表制在党派和联邦州的层面都很重要。但对默茨来说,权力的稳固性更为重要。任命部长时,他并没参考各地区和议会党团代表通常所占的比例:权重最高的部委多数分配给了联盟党,社民党仅得财政部和国防部。人口大州、基民盟辖下的下萨克森州在内阁人选中颗粒无收。反而由来自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巴登-符腾堡州的弗莱、施尼德和瓦尔肯分别担任总理府办公室主任、交通部长和卫生部长——因为这几位在议会党团里常常维护默茨。施尼德是在联邦议员的位置上接到交通部长职位邀约的,他甚至没有要求过。不同寻常的提拔路径清楚表明,一切由“老大”说了算。

打造“经理人内阁”

新内阁由十名男性和八名女性组成,其中基民盟和社民党各有七名部长,基社盟有三名。

4.jpeg

5月6日,默茨(中)及新政府内阁全体成员在总理府合影。

现年47岁的克林贝尔来自下萨克森州,如今担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是内阁中仅次于默茨的第二大权力人物。尽管他承诺要做一名“投资部长”,但迄今为止,他在财政和金融领域尚无建树。今年选举,社民党取得史上最差成绩,但作为联合主席的克林贝尔却兼任了议会党团领袖和组阁谈判的首席代表。有德媒指出,作为社民党保守派的代表,这可能成为克林贝尔2029年竞选总理的跳板。

和以往内阁相比,本届默茨内阁散发着极强的商业气息,人员构成较依赖职业经理、管理顾问和私企高管。在他们看来,当前的首要目标是提升经济活力——为企业提供超额折旧(AFA)、降低能源价格和推进税制改革。此外,社保涨幅必须得到控制,克林贝尔认为这是“对勤劳的人的信号”。

新内阁中,有三位部长因其商业背景以及与默茨的私人关系备受质疑,分别是数字与现代化部长卡斯滕·维尔德贝格、经济与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希和文化部长沃尔夫拉姆·魏玛。默茨在介绍人选时说,他们将“带着丰富的商业经验进入联邦政府”。外界因此直呼,这是一届“经理人内阁”。

维尔德贝格现年55岁,原是物理学博士,后投身商界。任命时他连基民盟成员都不是,与该党唯一的联系仅仅是担任一家为基民盟提供经济咨询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在海外度过,喜爱科技并有志于把自己的关注带入内阁。他曾负责过能源集团Eon董事会的运营业务,还曾就职于波士顿咨询集团以及沃达丰、T-Mobile等大型电信公司。

进入政府前,维尔德贝格是控股公司Ceconomy的首席执行官,旗下拥有“媒体市场”和“土星”这两家德国最大的电子零售连锁店。Ceconomy上一财年的营业额为224亿欧元。维尔德贝格曾对公司进行过重大重组,从而让一些过时的品牌再次变得“酷”起来。类似重组很可能也是默茨希望在内阁中看到的。

宽带通信协会对这位“具有高度数字亲和力和电信领域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感到满意,并认为由商界管理者出任这一关键职位体现了政府的勇气和变革的意愿。但业界对此存在疑虑:一个没有公共行政经验的人能否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全新的部门,并将缓慢的行政数字化推向正轨呢?有评论语带嘲讽地说:“维尔德贝格必须适应柏林的政治环境,它有时运转得非常缓慢。”

文化部长魏玛此前创办了魏玛传媒集团,该集团最为人所知的是每年组织举办被称为“德国达沃斯”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峰会。活动在风景优美、排场十足的泰根湖地区举行,是众所周知的企业政策盛宴,单日入场券价格超过1000欧元。默茨在该地区也有一处居所,与魏玛是老相识,也是峰会常客。据悉,默茨和克林贝尔将是下一届峰会的主要发言人。为了避免利益冲突,魏玛在接到任命前辞去了其出版集团的管理职务,但他的妻子仍继续担任该集团总经理。

经济与能源部长赖希的名字就很有口彩——她的姓氏“赖希”在德语中意为“富人”。此前,赖希一直领导Eon集团旗下一家能源公司。获悉她得到任命后,Eon公司首席执行官称赞她是“经验丰富的经理”,“对能源行业和经济领域的挑战有着深入了解”。

虽然没有从政履历,但她与政治的交集还是比维尔德贝格要多一些:她曾担任德国政府氢能委员会主席和市镇企业协会主理人,该协会主要活跃于能源供应、水和废水管理、废物管理和城市清洁以及电信领域。她还曾担任议会国务秘书,在环境部和交通部都有过任职。

对于赖希的任命,默茨有两重考虑:一是希望能借助其在企业和能源两方面的专业经验,帮助中型企业,降低能源转型的成本;二是赖希出生于勃兰登堡,其家族经历可以帮她更好地理解东德地区的痛点。长期以来,东德地区在联邦层面倍感失声,经济发展也长期滞后。换句话说,如果她干得好,能对正在东德地区攻城略地的选择党形成一次有效阻击。

“赖希是一位能够成功将不同角色糅合在一起的人。”德国知名经济学家维罗妮卡·格林评价说,她的政治经验丰富、果断自信、有方向感,“拥有能源行业的背景应该会有所帮助”。业界也普遍传来赞许的声音,期待赖希能够加强创业自由和简化投资。

5.jpeg

默茨在胜选后说,作为总理,他的首要任务是 “尽快加强欧洲”。

面对这届“经理人内阁”,坊间担忧也不少。主要批评集中在:政府中几乎没有来自社会专业、工会或民间社会组织的代表。左翼人士直言,德国将由一群百万富翁统治。透明度监督机构“游说监督”在一份声明中警告说,维尔德贝格和赖希在部长位置上能否与他们以前的行业保持距离,值得怀疑。还有人将德国和美国的情况做对比:“如果默茨和他的‘游说内阁’真的这么做,我们很快就要考虑德国的‘反寡头政治’之路会通向何方。”

洪堡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授、德意志经济研究所所长弗拉彻认为,对默茨的“商界人士团队”的广泛批评是一种十分德国化的现象。“这里的普遍看法是,政客必须被孤立。这与公务员的角色更加相关:只有忠诚的公务员才能保持独立。”弗拉彻在社交平台X上评论道,“任命部长时更看重能力而非政治权力,是勇敢且正确的做法。”

外交有三大支柱

更值得关注的还有,外长职位重回基民盟手中。自1966年起,德国外长职位传统上交由执政联盟中较小政党出任。如今情况起了变化——时隔近60年,总理与外长首次出自同一政党。

从人事选择到出访安排,默茨明示外交政策将是重中之重。他任命党内亲信约翰·瓦德富尔领导外交部,并在总理府内设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默茨直言,他的新政府“将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高级政策研究员亚娜·普格利林认为,瓦德富尔将对默茨保持高度忠诚,贯彻总理府制定的外交目标。“默茨已构建起制度框架,将成为在外交政策上握有实权的强势总理。德国与美、中、俄三国关系都将由他亲自掌舵。”

新政府在外交和安全上有三大支柱:一是建立更强的欧洲,二是坚持跨大西洋主义,三是在安全政策上采取强硬路线。

上任第二天,默茨启程前往巴黎进行首次外访。这次访问对新任德国总理来说属于惯例,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与默茨有过数次会面。助手们透露,5月7日在巴黎讨论的议题包括:法国或将其核保护伞扩展至德国,未来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以及欧洲对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回应。

访问巴黎后,默茨将飞往波兰,预计未来还将访问乌克兰。最受关注的外交决策之一是他能否兑现此前的暗示,即德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默茨曾批评前总理朔尔茨避免局势升级的尝试,在组阁谈判期间就承诺会加强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尽管国内对德国在乌克兰的角色心存疑虑,一些人呼吁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但他认为,德国继续支持乌克兰“没有任何借口”,因为俄乌战事是一场“针对整个欧洲大陆政治秩序的战斗”。

6.jpeg

2024年12月9日,泽连斯基与到访的时任基民盟领袖默茨会面。

一切与外交和国防有关的重要位置上的人选都持相同理念。默茨和克林贝尔都是“跨大西洋桥”成员,这是德国致力于推动德美关系的游说组织。外长瓦德富尔在方方面面都和默茨保持一致,坚信当前的全球政治局势将推动欧盟拥有更强的政治凝聚力,德国必须重新获得欧洲的领导地位。

去年秋天,瓦德富尔还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但必须以西方和乌克兰的条件为前提,认为只有“当俄罗斯意识到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取得成功时”谈判才可开始。到了上任前,他的口径变得和默茨完全一致:战争并非关乎乌克兰境内几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是一个根本问题:“是否能容忍一场典型的欧洲征服战争”。

7.jpeg

德国一直是乌克兰在欧洲最大的支持者。

上任前,瓦德富尔频繁往来于欧洲各国,以弥补国际经验的不足,还与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拉斯和北约秘书长吕特举行了会谈。卡拉斯对会谈评价积极,并称:“强大、团结的欧洲是持久稳定的关键,而德国的领导地位对于塑造这个欧洲至关重要。”

要想不被“踩着头”达成协议,核心是加强自身实力。默茨认为,德国不应再以模棱两可的态度或被称为“德国投票”的弃权方式来吸引欧盟的注意。德国不少军方人士担心,俄罗斯或将在2029年前拥有足够火力威胁欧盟领土。有鉴于此,德国准备在2029年前再训练10万名预备役士兵,未来德国武装部队的总数将达到46万人,其中现役部队为20万人。

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是唯一一位能从上届政府中留任的社民党部长,在民调中广受赞誉。65岁的他面临一项艰巨任务——将德国联邦军转型为一支专注于国家防御的军队。他进行的军队改革措施包括设立新的作战指挥部,并将网络领域提升为与陆军、空军和海军平行的独立军种。

8.jpeg

乌方一直在敦促德国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对于跨大西洋主义者默茨来说,他和政府中不少重要人选都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识形态也偏向西方式保守主义。然而,眼下的德美关系来到了划分“敌友”的时刻:一是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收缩使本地留下不小的安全真空,不安感和被背叛感上升;二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急需“回血”的德国经济是一记重拳;三是两国在价值观上渐行渐远——德国选择党被官方列为极右翼组织后,遭到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和副总统万斯的尖锐批评。

这些口角并非孤立事件,它揭示了德美之间的一个根本问题:美国是否在干涉德国内政?默茨有一个短期难以清除的地雷阵:既不愿打破国内旨在遏制极右翼政党上台的“防火墙”,又绝不让华盛顿以此为借口来终止或解除与德国的安全伙伴关系。

一直以来,德国和其他国家关系的远近都受到德美关系的影响。如今,在“战略自主”的口号下,德国试图寻找一个不再以德美关系为参照的坐标系,虽然这并不容易。

从默茨此前发布的联合施政协议来看,外交与安全章节中除了美国部分以外缺乏细化,似乎不愿使人看清底牌,也可能自身也没把牌理好。对华部分潦潦提了几句,基本延续了朔尔茨政府此前发布的《中国战略》中的定位,即视中国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

经济与工业界不少人援引朔尔茨的主张,认为“欧盟应与中方就正在进行的反补贴谈判进行进一步对话,在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的背景下与中方达成更多共识”。参与了组阁谈判的代表在回应这些人的诉求时表示:“美国并不只有特朗普与愤怒”。

德意志工业协会主席西格弗里德·鲁斯乌尔姆不无悲观地指出,“在全球竞争中,德国已落后于中美”,他进一步要求政界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吸引更多投资、减少官僚主义和税收,尤其应推动《中欧全面投贸协定》(CAI)的重启。“以经济为压力,把我们自己对于公正社会的认知强加于其他国家,这种做法未免太天真。”尤其是,从欧盟方向正传来更多与中方靠近的风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23 04:25 PM , Processed in 0.0420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