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的数据,
中国女性卫生用品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703.4亿元,
其中卫生巾仍占主导地位。
然而,从近期315晚会曝光的翻新卫生巾事件,
到更早的卫生巾被检测出含虫卵、用劣质材料,以及长度争议,
卫生巾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刺激着女性的神经。
愤怒和担忧之外,
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在社交平台上
讨论月经碟、月经杯等相较陌生的经期用品。
在豆瓣小组“亚洲女性vs月亮杯(月经杯)”里,
超过5000位成员答疑互助,拼团买月经碟,分享使用经验;
而在小红书的几则数万高赞帖下,
也有人表达强烈的不解和质疑:
“好恐怖”,“处女用不了”,“麻烦脏手”,“不卫生”……
各种经期卫生用品(从左至右)
上排:布卫生巾、医用硅胶月经杯、医用硅胶月经碟
下排:一次性卫生巾、一次性卫生棉条、一次性月经碟
图片由受访者Yuming提供
除了卫生巾,女性还能怎么选?
置入式的经期卫生用品,是有害、难以使用的吗?
多元的经期卫生用品选择,对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条找到了几位正在尝试放弃卫生巾的女性,
与她们聊了聊。
编辑:蓝雨约
责编:鲁雨涵
许泽瑜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二学生,她已经用月经碟度过了她的十个经期。去年5月,她网购了人生中第一个医用硅胶月经碟,兴冲冲地等待下一个经期的到来。“受不了了,我一定要换掉卫生巾。”长期受到痛经和卫生巾闷热的不适感的困扰,许泽瑜对这次可能改变经期体验的新尝试格外期待和迫切。
在6月经期的第一天,她带着用假牙消毒泡腾片消毒好的月经碟和医用指套,走进了宿舍楼的公共卫生间。回忆着预先看过的步骤教学,许泽瑜小心翼翼地下蹲,用双手将暂时叠起的月经碟放入体内。然而,月经碟并没有如网上所说,带给她无感的体验。在从卫生间走回寝室的几步路里,她感到月经碟正顺着阴道慢慢滑出来。
从下午5点到晚上7点多,许泽瑜跑了四次卫生间。“我知道要把月经碟卡在靠近子宫颈的耻骨上,但不知道那具体是什么感觉。”最后一次,她尝试推得更深,终于摸到了自己耻骨的位置。这次放好之后,许泽瑜没再有异物感,她成功了。
“Wavelet月潮”制作的经期用品介绍和置入方法科普图
图示中左为月经杯,右为月经碟
图片来源:“Wavelet月潮”小红书账号
受到个人经历和大学课堂上“环保”议题的启发,许泽瑜想到月经碟不仅比卫生巾更舒适,也是可持续产品,却鲜为人知。她找到同班同学钱雨菲、周品杉和另一位女生,组成了“Wavelet月潮”团队,开始探索和科普多元经期卫生用品。
来自北京的95后女孩Yuming如今也习惯使用月经碟。她的探索历程则稍显波折。
Yuming,27岁
作为环保爱好者,Yuming一直尝试换掉身边的一次性物品。从2020年夏天开始,她先后用过布卫生巾和月经杯。经过一年多的体验,她发现,布卫生巾实际使用起来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维护成本——她需要把用过的卫生巾装进袋子里带回家,到家之后因为血已经干了,还得用水泡一整夜才能洗。“泡完之后就是一盆血水,当时我在家里住,爸妈看见就很崩溃。”
于是,Yuming决定再试试月经杯。她特意买了“新手友好款”,照着网上说的叠法试了20分钟,结果都因为体积太大没能放入。
去年4月,她在小红书上刷到分享月经碟使用体验的帖子,被“自动排血”的说法吸引,好奇地下了单。试月经杯的失败经历,让她这次有些紧张。不过,结果比预想顺利不少。她只花了10分钟就放好了。
Yuming买了一个小锅来专门消毒月经碟
每月经期第一次使用前,她会把月经碟放入水中煮沸
月经碟有医用硅胶和一次性版本
最让她惊喜还是传说中的“自动排血”功能。所谓的自动排血,是指当骨盆底肌放松(比如排尿)时,月经碟会短暂移位,让部分即将溢出边缘的经血流出,并且通常会在起身之后复位。“其实就是用拉屎的劲儿,使劲儿挤压你的核心。当时第一次听到血往下滴的时候我太惊讶了,还真能排出来。”
与许泽瑜和Yuming强烈的探索动机相比,将近45岁的符璧莹则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开始使用卫生棉条。
符璧莹,45岁
符璧莹是广东人,小时候家中有收看香港电视台的习惯。那时,只有五六岁的她在电视上看见一家海外品牌的棉条广告,第一次知道了这种卫生用品。但因为当时棉条价格相对偏高,购买渠道更少,她在月经初潮后的十数年里基本还是使用一次性卫生巾。
约六年前,璧莹去做志愿者,收到了一家以色列品牌的棉条作为纪念品,决定试试看。在此之前,她曾试过指推式棉条。或许是操作不当,她感到疼痛和强烈的异物感,便暂时放弃。导管式棉条用起来则要容易得多。第一次试用,璧莹发现经血会浸湿棉线渗到内裤上,因此她之后使用棉条都会垫一个护垫。
最近,她也在学习月经杯和月经碟的知识。相比棉条的4-8小时一换,月经杯和月经碟最长可在体内放置12小时。她希望能学会它们,让自己“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