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鬼魂吓人也需要冲 KPI,「都市传说」成为阴间职场内卷的一环,电影《诡才之道》以「冥界娱乐圈」的奇诡设定,撕开了现实社会的生存焦虑。
如何评价这部喜剧恐怖片?一起来看看答主们的回答吧。
如何评价陈柏霖、张榕容主演的喜剧恐怖片《诡才之道》?
| 答主:陆冠均(opllx)
《诡才之道》是一部既吓人又好笑还暖心的电影。
看完此片后,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它评分一路走高,即便没有那么优秀,也依然很有观众缘:
笑点紧贴设定,新鲜、自然且到位,让人在发笑的同时亦能感到巧妙,同时主题温情感人,影片再次剑指生活中常见的「存在感焦虑」,用死鬼的经历告诉大家,普普通通的也没啥不好。
先来讲笑点部分,《诡才之道》最突出的优点,是基于对中式传统恐怖片/鬼片的范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与解构,通俗点来说,便是「用阴间的鬼,整阳间的活」。
在这个世界里,鬼吓人几乎不再是出于生前怨念,而是为了 KPI 和业绩,你能看到鬼委会、娱乐圈、网红圈等一切现实世界里的职场魔咒和流量战争,但因为装了「鬼界」这个新瓶,原本的旧酒还真的有了全新的甘甜。
《诡才之道》名义上是恐怖片,实际上却处处在掘恐怖片的根:
恐怖片里最常用的 JUMP SCARE,被处理成了出糗或侥幸的表演;非人类的肢体动作,背后是连鬼都要喊苦的刻苦训练;前脚还在吓人的鬼,后脚就可能因为绩效太差而被当成「冗鬼」淘汰消失……
在此大前提下,《诡才之道》选用王净饰演的卓晓雷当主角,就显得特别好玩,因为她实在太平庸了。
如果在人间,我们取笑这样一个普通女孩或许会显得缺德……
可在以吓人为绩效指标的鬼界,我们要是再不笑话这样一个毫无特色的孤魂野鬼,就显得不礼貌了,《诡才之道》中相当一部分笑料,就源自卓晓雷实在不像个能吓人的鬼。
伴随着这些好笑的内容,接下去就该聊聊影片不那么好笑的内核了。
谁能想到,人生前要为「被看见」、「被记住」、「功成名就」等奔波劳碌,等死后做鬼了还要为这些东西卷到半死不活?
那份始终挥之不去的生存焦虑感,正是《诡才之道》试图讨论与把玩的重点。
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主角卓晓雷都是「名利体系」下的炮灰和耗材。
家人们当然是爱她的,但父亲为了鼓励她而自制的奖状,却成了禁锢她的枷锁,卓晓雷一直生活在优秀姐姐的阴影下,最后被装满姐姐奖杯的柜子砸死,成为了片中最啼笑皆非的讽刺;本以为死后可以放松些了,但为了不彻底消失,卓晓雷又不得不再去努力练习同样不擅长的吓人,意外获得成功,还是靠凯萨琳踹她跳楼的……
所以,我很喜欢影片结尾那场高潮戏,卓晓雷终于鼓起勇气跳楼了,结果落地位置又出现了偏差,她满身是血、颤颤巍巍地起身后,那句「为什么我连跳楼都跳不好啊!」顺利抵达了情绪最高点。
不仅是因为「同学」在好笑又好怕的氛围下,又一次歪打正着吓到了人,更是因为在此时此刻,一直以来都在内化自我的卓晓雷总算有了一次向外释放的机会,在这一刻,她是最真实、最没有负担的自己。
近些年来,批判与反思东亚家庭社会太内卷、太功利化的作品屡见不鲜,先不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至少从观众们的普遍反馈来看,大家还是比较买账的,这说明相关探讨和改善确实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我也很喜欢那场高潮戏的收尾,Makoto、凯萨琳、卡密拉、柯国隆一家子都换上带血的水手服去追着卓晓雷一起吓人去了——没有观众了怎么样,不被看到又如何,开心自得不就好了吗?
| 答主:闲人电影
《诡才之道》内地版比台湾版多了两分钟。
分别是开头结尾给制片人打电话的片段,让有鬼变成了拍片,倒也符合建国后不能有鬼的审核。
影片侧重的是都市传说中的各种鬼故事,只不过以喜剧的方式讲出来。
特别照顾喜欢看鬼片但又怕被吓到的观众,也满足了我们多年的愿望,给所有鬼片去掉音效换上猪八戒背媳妇的配乐。
有了这一层保护,接下来就能踏实看片,导演把许多鬼片的经典造型与创意融在一起。
如《驱魔人》的折腰,《鬼影》的骑脖,《午夜凶铃》的长发,《鬼来电》的电话,又借鉴了《寻梦环游记》的内核,但本质上还是台湾擅长的温情小品。
导演很巧妙的做到了学而非抄,人间不被遗忘,阴间不会消失,消失就得交钱办证,定期考核,没钱没业绩那就末尾淘汰,一样消失,从而引发关于社会现象、生活困境、东亚家庭的深层思考。
真正的鬼是职场,是内卷,拼命的拼效率、拼才华、拼绝招、考核 kpi,富了老板,苦了自己,头发少了,身体垮了,分币不挣。
还要为设定的各种不给钱没调休的荣誉奖过度操劳,结果老板赚的盆满钵满,打工人累的直不起腰,面无生气,甚至功劳都是领导的,自己只能当替身。
做着各种杂活,创意也被领导抢去为她锦上添花,洁西卡的手底下的「人」就是这么被她剥削的,所谓选秀助你成名,其实都是做她炮灰。
同时,必须与时俱进,随时学习以免被时代淘汰或他人取代,还得注意职场竞争,命硬的打工人不止 996 简直 007,「这人八字怎么这么重?」「是社畜。」
天天盯热搜,抢着蹭,生活没了规律,不敢一日不看手机,生怕错过热度,少了一键三连的准赞评。
阅读量是多少,转化率做了多少,有没有增粉,想办法出圈红起来,以至于为了被看见底线一再被放低。
真是一日社畜,一世牛马,即便当了鬼也不得一刻安闲,还得为一张厉鬼证日夜奔波,「都当鬼了怎么比当人还累啊!」
真正的鬼是落后的原生家庭。
影片批判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东亚传统养育价值观,天天给子女施加压力,要做别人家的孩子,念书时要好好学多得奖,毕业后要事业有成娶妻生子或相夫教子。
人生的每个阶段总逃脱不了无形的枷锁,这也让在东亚家庭下长大的孩子能吃苦会努力但总有些不自信,而这种教育不会轻易改变,我们当了父母之后又会重复,说实在的,当下社会能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已属不易。
《诡才之道》值得一看,只是票房有些惨淡。
《周处除三害》三天便破亿,而《诡才之道》预测票房才 3525.9 万,还不如《周处除三害》的单日票房多,大概率不会复制它的奇迹。
一来没有可玩的梗,如「时间差不多啰」「新造的人」,二来宣发不给力,没有扭转鬼片给人的刻板印象,口碑没发酵起来,三来主演的知名度在大陆确实不如阮经天。
《诡才之道》一开始就输了一大截,再加上后续乏力,追上《周处除三害》难如登天。
题图来源:《诡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