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1|回复: 0

[转贴] 奇袭珍珠港是谁的指令,日军的决策体制到底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1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奇袭珍珠港是谁的指令,日军的决策体制到底是怎样的

 未定君 历史学堂君 2024年09月22日 20:57
作者:未定君
编辑:莉莉丝

在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中,以国家为单位的庞大的战争机器是怎么发动运作的,或者说,一个个有预谋的关键战役是怎么被策划出来的呢?

具体的来说,奇袭珍珠港这一改变二战走向的关键战役,这一计划是日军哪一级层的指挥者提出的,其他方面有无知情人士,例如日本天皇或者陆军指挥官呢?

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关于日军的决策体制的探究。

IMG_6530.JPG
IMG_6531.JPG
上图_ 日本偷袭珍珠港

  • 一、    日本初期决策机制的形成


日本从1874年开始的七十多年,几乎每五到十年就要发动一场对外的侵略战争,因此在战争的推动和国内军政关系的演变下,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争决策机制。

这机制的确立要追溯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根据当时颁布的《职员令》,日本政府设立了一个叫做“兵部省”的国家军事机构,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

明治五年,日本政府废除兵部省,分别设立海军省和陆军省,随后继续学习西方军事体制,设立参谋本部,分离了军政权和军令权。所谓的军政权,就是部队要怎么建设、怎么进行训练、提拔谁打压谁的问题,这一权利归属海军省和陆军省。而军令权则是战争准备和具体的军事调动,这一权利归属参谋本部,参谋本部就是日军决策体制最重要的一环。

之后这一体制有所改动,因为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相互对立,处处要求平等,譬如说陆军有参谋本部,那海军也得有一个。

IMG_6532.JPG
上图_ 明治天皇在广岛参加大本营会议

但总的来说,日本最后形成了陆军省、海军省分管两部军政,两方参谋部(海军是军令部)管军令,海军、陆军相互分离的军事体制。

等到日军开始对外作战之后,渐渐发现了这套体制作为平时的管理体制来说完全足够,但进入战时状态就会力有不逮。于是日本创立了战时大本营制度。

这一制度来自日本天皇第52号赦令公布的《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设立一个叫做大本营的“最高统帅部”,直属天皇,幕僚长包括陆军的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部长,用来负责战时的军队指挥。

为了协调国务和军务之间的矛盾,又加入了“御前会议”由首相、元老、大本营幕僚参加。

“大本营”和“御前会议”,这就是日军早期的决策体制,大本营负责军事方面的战时的总指挥,御前会议则是国家层面的计划决策。前者是日军的核心决策机关,后者是日本的决策机关。

IMG_6533.JPG
上图_ 五·一五事件 相关报道

  • 二、    二战前后日本的决策机制


等到二战期间,日本的决策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日本有一次五一五事变,几名日本军人公然的杀害了有裁军意向的时任首相犬养毅,之后组建新的内阁时,军方在内阁内的力量占比明显上升了。实际上,东条英机上台组阁的时候已经完全表明日本军人控制了政府。

不是国家控制着军人,而是军人控制着国家,这是非常危险的。

当时日本的决策机制是“五相会议”,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五部参加。通过几次会议,日本提出了《中国事变处理纲要》,这也是日本的第一号国策。同年,日本设立“大本营”。设立大本营之后,为了处理国务和军务之间的矛盾,又设立了“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

这就是二战时期日本作为国家来说核心的决策机制,大本营设立前,由“五相会议”来处理日常的国事军事。大本营设立之后,一般的战略政略问题通过“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处理,重大的国策通过天皇主持召开“御前会议”解决。

这是日本作为国家而言的决策机制。

IMG_6534.JPG
上图_ 二战进攻中的日军

  • 三、    二战前后日军的决策机制


至于军队的决策机制,从上而下主要是大本营的陆军海军两部参谋,向下的各个方面军司令和海军舰队司令,再下则是师团长和舰长。前线指挥官有军事计划时向上申请,得到批复后执行。

这套军令系统其实非常独特,它独特的地方就在于海军陆军各干各的,互不相关。

日本陆军军令的指挥机关是陆军参谋本部,陆军参谋总长是最高的指挥官。海军这边的指挥机关是海军军令部,最高指挥官是海军军令部部长。

IMG_6535.JPG
上图_ 二战日军

战争爆发,设立大本营,由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共同组建大本营。陆军参谋本部改名为大本营陆军部,其所发布的命令为“大本营陆军部命令”(大陆令),陆军参谋总长所发布的命令是大本营陆军参谋总长指示(大陆指)。海军军令部改名为大本营海军部,所发命令为“大本营海军部命令”(大海令),海军军令部长的作战指示则是大本营海军军令部长指示(大海指)。

大本营理论上的主席是天皇陛下,但天皇陛下至高无上不参加具体决策。因此还是海军和陆军各干各的。日本的中央指挥系统和别国的中央指挥系统相比有重大的硬伤,别的中央指挥系统的工作情况是——重要情报此处汇总、重要命令从此处发出。日本则是签合同,当遇到需要海军陆军一同解决的问题后,双方就会通过签合同的方式来解决。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同为法西斯国家的德国,希特勒本人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总司令,他就是“大本营”。而苏联虽然也有大本营这么一说,但大本营主席斯大林和总参谋长都处于工作状态,战争中最关键的决策都从此处发出。

IMG_6536.JPG
上图_ 二战日本海军

海军和陆军的分裂对立,最终导致了日本军队海军和陆军两部分完全分离的现象。甚至海军有自己的坦克,陆军也有自己的舰船。

二战起初,陆军的想法是集中兵力应对苏联,维持东亚的霸主地位,和英美保持良好关系,等等时机成熟,将英美赶出东亚。

海军的想法则相反,他们认为应该向太平洋地区发展势力,着手对抗美国。

也就是“北上”和“南下”,陆军海军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大伙决定各干各的。北上计划失败后转而集中南下计划。

偷袭珍珠港就是南下的一环,这个计划是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提出,送交大本营海军部,随后被批准执行的。

这个计划日本陆军也是知晓的,因为这个计划过于冒险,因此召开了御前会议,在天皇面前得到了陆海两相的通过。因此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陆军方面也快速的闪击东南亚,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战果。

IMG_6537.JPG
上图_ 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

  • 四、    结语


日本军队两元决策体制必然会出现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爪哇海战之后,瓜岛上的日本陆军由于缺水缺粮等非战斗因素减员一万五千余人,而海军在既不缺船也不缺补给的情况下在后方养老,彻底激怒了日本陆军。甚至陆军大将今村均乘坐海军的运输船增援时,被友军悍然击沉,今村均在海上漂流三小时后才成功上岸。

日本的陆海矛盾进入不可调节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日本二战的表现。这一点虽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也和日军建立起来的二元决策体制有关。

参考资料:

【1】《日军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 藏运祜
【2】《中国抗日战争史》 步平、王建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04:41 PM , Processed in 0.0301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