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重读了《商代宗教祭祀》和《周易》等,尤其是在读《周易》的时候,我有了新发现,原来其中有大量周文王个人经历的记录。
很多人在阅读《周易》的时候,会注入一种“神力”,但我把它当成一个纯然的客体,我要在里面找的是历史的答案。那时候我整天在看《周易》的原文,看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原来“孚”这个字,就是“俘”,是俘虏的意思。这样一解释就很可怕了,“孚乃利用禴(禴,殷人春祭也)”,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俘虏正好用于禴祭。
2019年12月12日那天,我在豆瓣上记录下了这个发现。后来,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我就去查阅了资料,发现已经有老先生论述过了。类似的猜想和印证还有很多。此时,我已经萌生了再写上古史的念头。
大约两个月后,我又在豆瓣写了一句话:“古人对周易的解释已经有很多,有些有价值,也有些是陈陈相因的误解。而用甲骨文里的字意释读周易,这比较接近它的时代语境。” 如果你看过《翦商》就会发现,在后来的创作中,我也使用了不少甲骨文向读者解释那段历史。
最终,我在2020年初辞去了教职,获得时间的自由,先后去了安阳和洛阳小住,看过殷墟和二里头的遗址后,落脚成都,开始了《翦商》的创作。
等不到这个人,那么我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