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1

[军事] 技术派|“不死鸟”的后代:漫谈美海军列装新超远程空空导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1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派|“不死鸟”的后代:漫谈美海军列装新超远程空空导弹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邰丰顺
2024-08-21 07:09
来源:澎湃新闻
 ∙ 澎湃防务 >
字号

美军重新装备超远程空空导弹,意在削弱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但现实情况会让美军难以如愿。

为期一个多月的美国组织的“环太平洋”演习在8月初落下帷幕,在这次军演中,一款导弹成为此次军演最受关注的武器。在军演中,印着编号N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挂载在F/A-18E/F “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上,显示该导弹已进入装备阶段。从目前流出的照片推测,前缀字母N表示这些导弹被用于特殊测试。弹体前部有蓝色细线,表明这是惰性训练弹(实弹为黄色细线),弹体中心附近的黑黄色标记也表明它的测试用途。

630.png

美舰载机机翼下挂载的AIM-174B导弹,该导弹的出现再次让美航母舰载机拥有了远程防空打击能力。

美国媒体报道称,这种新型导弹将为美国海军提供新的战术选项,使美军舰艇免受以往未遭遇过的远程攻击。其中就包括了计划将现有的海军“标准-6”舰空导弹转化为机载版本,重新编号为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美军希望通过这种快速见效的武器研发项目,保持其在空战中的长距离打击优势。削弱对手轰炸机、预警机和加油机等大型作战飞机的作战效能。

从“不死鸟”说起

二战末期,在战争的刺激下,纳粹德国研制了一系列跨时代的武器,比如喷气式战斗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制导炸弹以及空空导弹等,这些“初出茅庐”的武器没有改变战局,但对战后的武器发展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主角——空空导弹也是诞生于炮火连天的二战。为了对付盟军的铺天盖地的战略轰炸机,处于奔溃边缘的纳粹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制出了空空导弹——X-4空空导弹。这种基于火箭弹发展而来的空空导弹采用了“令人惊讶”的遥控制导,即用一副遥控器通过导弹后面的一根电线来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之所以说“令人惊异”,是因为在人们印象里,天上飞行的飞机机动性比较强,遥控制导很难击中飞机,但X-4空空导弹主要目标是体型庞大、机动性差的大型轰炸机,并不是战斗机,所以可堪此任。

1944年8月,空空导弹首开战果。8月11日上午,一架双座型FW-190战斗机携带两枚X-4空空导弹升空,与盟军轰炸机群接触后,飞行员操纵X-4空空导弹击落了多架“兰开斯特”大型轰炸机,这开启了人类空战的导弹时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虽然空空导弹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红外制导、固体火箭发动机、雷达制导,让空空导弹性能大幅提升),但是空空导弹的战场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以越南战争为例,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麻雀”中距空空导弹和“响尾蛇”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战前的两款导弹测试结果分别是71%和65%。但在实战中,“麻雀”导弹击落成功率只有约10%,“响尾蛇”导弹也只有18%左右,如此不堪入目的战绩固然有飞行员和载机的因素,但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容忽视。直到1982年的马岛战争,改进型“响尾蛇”导弹的表现才为自己正名。

与上述中距或近距空空导弹能够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检验自己不同,远程空空导弹作为空空导弹家族中的“晚辈”,在两伊战争之前鲜有实战的机会。与诞生之初的空空导弹一样,远程空空导弹也是为拦截轰炸机而生,主要区别是二战时期拦截的携带常规炸弹的轰炸机,而战后主要针对的是携带可“毁天灭地”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

提到远程空空导弹,想必军事爱好者都会想起曾经名噪一时的美国AIM-54“不死鸟”超远程空空导弹,其实在“不死鸟”之前,1957年,美国海军还提出一个AAM-N-10“鹰”超远程空空导弹计划。这个计划是空中舰队防御概念的产物,概念设想装备一款携带超远程空空导弹的截击机,配合强大的雷达和空中预警机,在200公里外拦截目标。但这个计划因为技术原因,最终胎死腹中。

AAM-N-10“鹰”导弹项目被取消后,美国海军启动了AAM-N-11(后来命名为AIM-54“不死鸟”)导弹计划,该导弹最初是给F-111B战斗轰炸机的,但该战斗机项目被取消,最后该导弹成为了当时正在研制的F-14“熊猫”舰载战斗机主要武器,“不死鸟”导弹近150公里的射程加上性能强大的AN/AWG-9机载雷达(F-14战斗机最多可携带6枚“不死鸟”导弹,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在最远 240 公里的范围内同时跟踪多达 24 个目标,有效地同时攻击6个目标)打造了冷战时期美国航母防空作战的“黄金搭档”,F-14战机也成为美国航母防空圈的主力。

航母的防空圈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航母取代了战列舰在海军装备序列的核心地位,战后,蒸汽弹射器、喷气式战机、核动力和斜甲板等航母技术和配套武器的发展更是让航母逐渐成为海上霸主。但导弹时代的到来也严重威胁新海上霸主地位,反舰导弹尤其是远程反舰导弹对航母的威胁最大。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应对美国在航母上的优势,从武器装备到战法战术上全力打造反航母体系:远程反舰导弹、核潜艇、水面舰艇、轰炸机以及目标指示体系……不断更新迭代。

对于航母来说,航空兵是最大的威胁之一。二战时期,航空兵就是美日海军反航母作战的主力,美国海军中被击沉的12艘航母中,有8艘是被日军航空兵炸沉(或炸成重伤之后由己方驱逐舰击沉)。日本海军被击沉的12艘航母中同样有8艘是被美军航空兵炸沉的。二战时期,航空兵对付航母只能靠俯冲轰炸机或鱼雷轰炸机进行“贴身肉搏”,而战后空舰导弹的出现,航空兵可在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外发动攻击,打击效能大幅提升。

对于美国航母来说,携带远程空舰导弹(配备核战斗部)苏联超音速轰炸机是防空作战的最大威胁。以图-22M超音速轰炸机+Kh-22超音速空舰导弹这对反航母“搭档”为例。图-22M超音速轰炸机作战半径约3000公里,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最大飞行速度2.3马赫,Kh-22导弹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约4.3马赫,最大射程超过500公里,每架图-22M可携带3枚Kh-22导弹。这意味着图-22M系列轰炸机在航母500公里外就能发动攻击,威胁还是相当大的,而且美国航母不仅要面对来自空中远程打击,携带远程反舰导弹的苏联巡航导弹核潜艇和水面舰艇也是心腹大患,如果协同作战,会进一步放大空舰导弹的威胁。

631.png

图-22M系列轰炸机和Kh-22远程空舰导弹是冷战时期让美国航母倍感压力的组合。

为了降低苏联反舰导弹对美国航母的威胁,美国海军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探索多层纵深防御体系,舰载预警机、远程防空导弹、喷气式战斗机、空空导弹……航母防空圈也不断扩大。美国航母编队一般由1艘航母、1-2艘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组成,巡洋舰主要负责航母防空任务,2-4艘驱逐舰或护卫舰主要负责反潜任务。冷战结束后,随着“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和“佩里”级护卫舰的退役,多面手“阿利·伯克”级成为主力,防空和反潜“一肩挑”。

在应对空中威胁方面,舰载航空兵是主要作战兵力,航母编队作战过程中,以航母为圆心,防空区域划分为预警区和作战区两个部分,预警区又可分为外层预警区和内层预警区,外层预警区依靠上级和友邻部队提供情报信息,内层预警区主要靠航母携带的舰载机和舰载远程预警雷达,固定翼预警机一般在离航母400公里处活动,雷达探测距离约为370公里,航母编队内的护航舰艇搭载的雷达主要担负中层预警任务。

航母编队拦截体系主要由舰载战斗机、防空导弹和火炮组成,采用远、中、近三层拦截配置,远程拦截区在距离航母约400公里处(由于舰空导弹射程大幅增加,远程拦截区现在可能已经进一步向外扩展,可能会设置在500公里处),主要由舰载战斗机负责(美国航母以往主要由F-14A和 F/A-18A/B负责,目前美国主要由F/A-18E/F和F-35C负责),中程拦截区主要由舰载战斗机和舰载防空导弹负责(“标准-6”防空导弹最大射程370公里,“标准-2”防空导弹最大射程约165公里),近程拦截区主要由舰艇搭载的各种火炮、中程防空导弹、点防御防空导弹以及电子战系统负责,拦截突防到离航母50公里内的各种目标。

从这个兵力配置来看,冷战时期,美国对于来自苏联远程空舰导弹的威胁,在外层拦截区主要靠航母上携带的F-14A的舰载战斗机,由于配备射程150公里以上的AIM-54导弹,可在苏联轰炸机发射导弹之前进行拦截。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失去了最强的对手,虽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军事资产,但糟糕的经济状况无法让庞大军事机器正常运转,压力骤减的美国海军没有为F-14寻找直接的替代者,而是由F/A-18E/F接替。2006年,F-14开始退役,一并成为历史的还有AIM-54导弹。配备了相控阵雷达和AIM-120系列中距防空导弹的F/A-18E/F在防空能力上,除了导弹射程低于AIM-54导弹外,整体防空能力并没有削弱多少。

632.png

携带6枚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的F-14A舰载机,该机是冷战时期美国航母防空的主力。

从冷战结束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航母如同海上霸主般的存在,无人能敌,但随着潜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提升——以反舰弹道导弹为主的反航母体系的出现,美国海军认为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如何削弱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成为过去十余年美国海军乃至三军重点研究的课题,各种作战概念层出不穷,在新武器研制和现役武器改进上,针对性也越来越强。

635.png

俄罗斯“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射程接近2000公里,俄罗斯宣称该导弹具备反舰能力,这意味着该导弹具备反航母能力。

美国海军认为,对付对方陆基反舰弹道导弹在进攻方面主要依靠远程对地打击火力——“战斧”巡航导弹、AGM-158B空地导弹等导弹,防御上则提升航母编队的反导能力。对付对方的空射反舰导弹、空射反舰弹道导弹以及高超声速导弹,除了提升反导能力,还可以像冷战时期那样,使用超远程空空导弹,对上述导弹载机平台——主要是轰炸机和多用途战术飞机(类似俄罗斯携带“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的米格-31截击机)进行猎杀。由于现在的轰炸机可携带上千公里射程的高超声速导弹或反舰弹道导弹,外层拦截区也相应扩大,文章开头提到的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就是这一构想下的产物。(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派|“不死鸟”的后代:漫谈美海军列装新超远程空空导弹(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邰丰顺
2024-08-22 07:46
来源:澎湃新闻
 ∙ 澎湃防务 >
字号

脱胎于导弹“多面手”

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由“标准-6”舰空导弹发展而来,这款舰空导弹可以说是近年来美海军的“当家花旦”,不仅在“主职”——防空反导方面“尽职尽责”(不断改进,提升对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的拦截能力),在“兼职”方面也是干得有声有色,开始承担对地攻击(美陆军中程导弹系统“堤丰”配备了“标准-6”导弹,用于对地攻击)、对海攻击(紧急情况下还可进行反舰作战)任务,现在又开始“上天”——发展出了超远程空空导弹。

0.png

携带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起飞的美航母舰载机。

其实,美海军从第一代“标准”舰空导弹开始就一直寻求多用途化。美海军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标准”系列导弹,由于当时水面舰艇一直遭遇到速度越来越快的飞机和反舰导弹的威胁,因此要求海上防空范围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防空导弹的射程越来越大。为此“标准”系列导弹便一直在进行着增程改进,从最初的30多公里的射程一直扩大到了120公里,而导弹的动力、制导及弹头等技术也不断升级。在“标准”导弹的发展中,美国使用了“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即根据需要每次改进一部分就定型部署,然后根据实际试用情况,再利用新技术进行改进。

例如,“标准-1”RIM-67A就是改进了RIM-66A导弹的发动机,使射程从30公里扩大到了64公里,而“标准-2”Block I、II型不仅改动了火箭发动机,还对弹头和引信进行了改进,使之能打击更远、更小的目标;“标准-2” Block III型则改进了打击反舰巡航导弹等低空目标的能力。这一系列的改进使“标准”导弹系统从点防御的中近程防空系统逐步演变为区域防御的远程防空系统。越战时期,美军就在“标准-1”导弹基础上发展了“标准”反辐射导弹,用于攻击对方雷达,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和伊朗曾在波斯湾发生海上冲突,美海军将“标准”舰空导弹作为反舰导弹进行使用,用于攻击伊朗导弹快艇。

进入到80年代后,为了配合“宙斯盾”系统的发展,美国开始研制与之配套能垂直发射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1987年,美国海军与雷声公司签署了“标准-2” Block IV导弹的发展合同,并于1995年完成了研制工作。“标准-2” Block IV导弹采用了与“爱国者”导弹类似的石英天线罩、“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飞行导航技术、“爱国者”导弹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麻雀”导弹的抗电子干扰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使得“标准-2” Block IV成为了当时先进导弹技术的集合体。后面,在增程型“标准-2” Block IV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标准-6”舰空导弹。

2004年3月,美国国防采购办公室正式确定了“标准-6”的采办战略。当年9月,美国海军授予雷声公司一份总价为4.4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对“标准-6”导弹开始系统研究和先进技术演示。2005年8月,美国海军对雷声公司的具体研发方案和计划进行了关键设计评估,“标准-6”项目由此启动。

高起点的AIM-174

作为“标准”导弹的独家开发商和生产商,雷声公司在研制增程型海上防空导弹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雄厚的技术底蕴,雷声确定了一个极具可行性的“标准-6”导弹低风险和低成本的开发方案。把增程型“标准-2” Block IV导弹的动能增强型弹体结构、推进系统、气动控制系统和AIM-120C型“阿姆拉姆”超视距空空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整合为一体,从而推出一种全新的舰空导弹“标准-6”。

1.png

“标准-6”导弹已经成为美国海军名副其实的“多面手”,防空、反导、反舰和对地攻击,样样具备。

2013年5月,美国国防采办委员会批准了导弹的批量生产,根据从美国海军和雷声公司披露的一些资料推测,“标准-6”全弹长6.55米,主弹体直径340毫米,重量1500公斤,飞行速度3.5-4马赫,射程370公里,射高33公里,推进系统为MK72型火箭助推发动机和MK104双推力固体主发动机,制导方式为中段惯导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战斗部为MK125破片杀伤型,起爆方式为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碰炸引信。在今年年初,“卡尼”号驱逐舰拦截胡塞武装射向红海的无人机和反舰弹道导弹,“标准-6”也获得了不少战果。

此次出现的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从外观上来判断,就是在“标准-6”型舰空导弹的基础上去掉了助推器直接挂在战机的发射架上。目前由水面舰艇发射的“标准-6”射程370公里,空射型的射程取决于多种因素,当战斗机以高空高速状态发射导弹,意味着其射程超过400公里,并且初始的飞行姿态更好。这就使得AIM-174B比现役的AIM-120C型“阿姆拉姆”的100公里射程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并且也远超仍在研制的远程空空导弹AIM-260。

其实早在3年前,“超级大黄蜂”和AIM-174B超远程导弹的这对组合就被发现,但当时导弹涂着黄色的试验涂装,美海军当时没有公布更多信息。如今该导弹已经由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正式挂载,表明它的性能逐渐成熟可能具备作战能力。美军战机可以使用AIM-174B导弹在极远距离对付轰炸机、空中预警机、侦察机、海上巡逻机、空中加油机等大型飞机。

另外,AIM-174B是脱胎于“标准-6”舰空导弹,该型导弹也可以用于打击地面或水上目标,因此推测AIM-174B导弹也继承了这种特性,由于它的飞行速度非常快,使得对手的防御面临巨大挑战,可以用来对付防御严密的目标。而此次AIM-174B导弹在“环太平洋2024”演习期间也很可能参与击沉退役的4万吨级“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

2.png

在本次环太平洋军演中,AIM-174B导弹出现在了演兵场,借演习检验该导弹的性能和战法。

“拉郎配”的背后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看,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的作战能力还是值得关注的。直接采用现役成熟的舰空导弹为蓝本,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和时间就让美海军拥有一款超远程空空导弹,填补美国海军战斗机部队的远程对空作战装备空白。这也说明美国在基础工业能力上的积淀还是十分雄厚的。

但是对于美国海军来说,AIM-174B超远程空空导弹更多是为了跟上对手的步伐,因为两个主要战略对手已经列装超远程防空导弹,着急的美国海军只能以“拉郎配”的方式强行令F/A-18E/F挂载AIM-174B导弹实现远程对空作战。此外,由于“标准-6”、“标准-2”和“阿姆拉姆”空空导弹共用一条生产线,所以任一生产延迟都会对制造AIM-174B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是,F/A-18E/F搭载AIM-174B类似于截击作战。因此相比起普通的近距格斗空战或超视距空战,截击作战的一大特点就在于突然性很强,执行截击的一方往往要对远距离上突然出现的敌空中目标进行升空拦截,这种突然性要求战机具有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并且能够快速升空、爬升和占据空中有利阵位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截击作战的成功率。显然升限只有15000米的“超级大黄蜂”在高空截击方面还是十分吃力的,而在实战中没能及时爬升到截击作战所需的高度或抵达相关空域,那很可能使对方战机从容地掉头撤离。

最重要的是任何作战目的实现是涉及整体的支援和作战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海军似乎过于简单化地认为依赖原先的工业研发及技术积淀,通过整合现有发射平台和武器系统就能实现任何作战目标,但是对手也会根据美军的新动作在武器装备和战术上进行针对性调整,而且若轰炸机携带的空射反舰导弹或者高超声速导弹射程提升至1500公里以上,F/A-18E/F战机就基本无法对载机进行拦截,此外,无人僚机、隐身战机前出也对携带AIM-174B导弹F/A-18E/F战机进行攻击,扰乱美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因此,美国海军还是得面对自身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少的现实。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6 05:05 AM , Processed in 0.0368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