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或恢复生产此前被禁止的中短程导弹,增强远程打击能力和威慑力。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6月28日在俄联邦安全会议常务委员会上表示,由于美国违反《中导条约》等有关协议,俄罗斯应恢复生产此前被禁止的中短程导弹,这一举措是为了确保俄罗斯的全面安全。普京表示,美国已将中短程导弹运到欧洲用于军演,还以演习为由在菲律宾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系统,并扬言将于今年内在亚太常态化部署。对此俄罗斯不能置之不理。
美国陆军已经装备了更够发射中程导弹的“堤丰”系统,促使俄罗斯考虑也装备陆基中程导弹。
复杂形势促使俄考虑重启中导
陆基中程和短程导弹一度受制于1987年美苏两国签署的《中导条约》,在该条约签署后,美苏一同销毁了射程介于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以及射程介于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以及导弹的陆基发射器。不过在2019年8月2日,美国以“俄罗斯长期违反《中导条约》规定”为由,宣布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并于之后开始再次重启中导的研发和部署。
不过,俄罗斯考虑到各方因素,在美国毁约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生产或部署此类武器。按照普京的说法,条约破裂后,俄罗斯一直在履行承诺,即“只要美国不在全球任何地方部署此类系统,俄罗斯就不会生产这些导弹,也不会部署它们”。但是,随着美国在海外部署了此类导弹,以及西方对于乌克兰军援力度的增大(数日前,莫斯科指责乌克兰使用装有集束弹药的美制“陆军战术导弹”对位于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市发动袭击,造成包括两名儿童在内的4名平民死亡,另有151人受伤),普京认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俄罗斯现在需要“对此作出回应,决定进一步的措施”,并暗示恢复中短程导弹的生产和全球部署。普京补充说,“看来我们需要开始生产这些攻击系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何处部署它们,以确保我们的安全(如果有必要)。”
雄厚技术储备可让中导“招手即来”
由于是美国毁约在前,所以俄罗斯重启中导在政策上没有什么障碍,外界更关心的是俄罗斯在技术方面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从《中导条约》签署时的情况看,苏联的中导型号和数量都远超过美国,技术上也有独到之处。按照条约规定,苏联总共销毁了1752枚导弹,美国销毁了859枚;在苏联销毁的导弹中,SS-20中远程导弹和SS-23“奥卡”近程导弹性能最先进,这两款导弹也是俄罗斯重启中导的底气之一。
SS-20导弹采用机动发射,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
SS-20导弹是苏联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研制、1977年交付部队使用的中远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由SS-16洲际弹道导弹的两级组成,主要用于摧毁敌方军事工业目标、军事基地、政治行政中心或其他类型的固定目标。SS-20弹长16.5米,直径为1.7米,弹重33吨,载荷重1.1吨,战斗部是由3个装在平台上的可以单独分导的弹头组成,每枚核弹头当量15万吨,射程5000公里,命中精度400米,可同时攻击3个不同目标,也可集中攻击1个目标,当只携带1枚核弹头时,据称射程可达8000-10000公里。
SS-20导弹使用冷发射技术,主要为地面公路机动发射,导弹装载在六轴式自行越野运输发射车上。由于采用两级固体发动机作为动力,因此发射准备时间短,在紧急时刻导弹可在数分钟时间内就可将导弹发射出去。而运输发射车在发射导弹后,可迅速转移,车速可达每小时40公里,生存能力强。从SS-20导弹研制成功到服役,再到最后被销毁仅仅9年时间,当时苏联已经部署了450余枚SS-20。
而SS-23导弹是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三代地对地战术导弹,旨在提高苏军在核大战和常规战争中攻击纵深目标的能力。该导弹长度7.5米,弹径0.89米,弹重4360千克,在射程、精度和作战使用方面大大超越其前代产品“飞毛腿”导弹。SS-23导弹的设计初衷强调了对战场上战术目标的打击能力及战役范围的纵深目标攻击。从技术性能上看,SS-23导弹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达到500公里,比“飞毛腿”导弹提高了60%。这种导弹还采用了惯性制导技术,使其偏差距离减小到350米以内,显著提高了对远距离目标的射击精度。而且为了突破美国的“爱国者”等导弹防御系统,SS-23导弹采用了先进的突防技术,战斗部外敷雷达吸波涂层,战斗部携带电子对抗设备并配备假弹头和箔条诱饵,采用三种复杂的突防弹道,可以在飞行末段进行复杂的变轨,弹道顶点高度可达120公里,末端速度高达10马赫,几乎是垂直下降。 此外,为了提升快速机动能力,SS-23导弹使用了大型轮式运输和发射车,SS-23导弹原本计划部署250枚,最终实际部署167枚后便停止装备,已生产的200枚也被销毁。
虽然以上两款导弹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们的技术遗产仍然以某种方式保留了下来。如在《中导条约》签署后,苏联在SS-20两级火箭的基础上加装了第三级就变成了“白杨”洲际导弹,后俄罗斯在“白杨”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改进型“白杨-M”和“亚尔斯”。因此俄罗斯想恢复当年的SS-20,只需要去掉第三级火箭即可。
SS-23导弹被销毁后,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又研发了与之非常相似但性能更为先进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伊斯坎德尔-M”导弹基本型长7.3米,可携带核弹头和常规弹头,常规弹头重700千克,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突防速度为5.9马赫,射程50-480公里,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GPS/GLONASS)+景象匹配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最高精度10米以内。虽然“伊斯坎德尔-M”的极限射程号称是480千米,但之前已有报告指出延长其射程并非难事。而且“伊斯坎德尔-M”还是一个多功能的发射平台,俄罗斯现已将9M729巡航导弹整合进“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虽然俄罗斯声称9M729的射程为480千米,但美国一直认为9M729导弹是“口径”海基巡航导弹的陆上机动版,射程可达2350千米,鉴于9M729的确是“口径”巡航导弹诸多型号中的一个,所以即使9M729巡航导弹眼下的射程真的是480千米,那也是俄罗斯限制的结果,并非技术上达不到,一旦相关的限制被取消,俄罗斯或将很快拥有实战用的陆基中导。
SS-20导弹采用多弹头设计,可携带3个核弹头。
打开“魔盒”的另外一个盖子
如果未来俄罗斯部署了中程导弹,那么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如果实战部署的时间碰上俄乌冲突仍没有结束,那么中程导弹的加入可能会改变俄乌冲突的战场态势。这种导弹具有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破坏力,能够打击乌克兰的纵深目标,如指挥中心、军事基地和重要工业设施。这可能会对乌克兰的防御能力造成更大压力,迫使其调整战略部署,增加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削弱俄乌冲突的国际调解努力。同时中程导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威慑,它向乌克兰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即俄罗斯有能力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起攻击,这种威慑可能会影响乌克兰军队和民众的士气,甚至可能影响国际社会对冲突的看法。
同时俄罗斯重新研制部署中程导弹的行为很可能将欧洲中程导弹竞赛推高到一个新的局面。俄罗斯曾多次指责美国在波兰和罗马尼亚部署了陆基“宙斯盾”系统具备发射各类防空导弹以及“战斧”巡航导弹能力(这也是促使俄罗斯考虑重启中程导弹的重要因素)。同时,美国的“堤丰”武器系统也已经趋于成熟,在今年4月的美菲演习中进行了机动部署,部署到菲律宾。美国陆军也计划在欧洲部署多域战特遣部队,意味着“堤丰”系统进入欧洲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该武器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一整套系统由4辆MK70Mod1发射车、一辆M915A5牵引车牵引的导弹装填车、一辆系统指挥车(BOC)和一辆基于悍马的布设卫星通讯天线的BOC支援车组成,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多用途导弹。
多域战特遣部队未来还将装备“暗鹰”陆基高超声速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3700公里,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弹头部整流罩内则搭载有一个C-HGB高超声速飞行器,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约为15马赫。因此,除了“堤丰”系统,欧洲还将出现美军的陆基高超声速导弹。
未来美国多域战特遣部队还将装备射程超过3700公里的高超声速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也具备相关技术,在冷战期间曾经研制过S系列中程弹道导弹,如果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长期保持低位的话,欧洲部分国家也可能发展自己的陆基中程导弹。届时,冷战期间欧洲的中程导弹竞赛将再次上演,再叠加可能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不仅会让东欧军事局势更加紧张,还可能影响到全球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