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哲史艺丛] 古代造梗天团申请出战:也是醉了、有钱任性……原来这些“梗”古人早就玩过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7 07: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造梗天团申请出战:也是醉了、有钱任性……原来这些“梗”古人早就玩过了?

 魏仕俊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5-01 03:02 

10.jpg

本 文 约 3500字
阅 读 需 要 9 分 钟 

提起“玩梗”这件事儿,你会先想到什么?是“老默,我想吃鱼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定个小目标”“臣妾做不到啊”“你这瓜保熟吗”等网络“经典名梗”,还是春晚这样的“造梗之王”?

11.jpg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玩梗”已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少不更事的小学生,还是悠闲养老的退休大爷,都或多或少懂得“玩梗”,以此作为生活的趣味调剂。

而古人在“玩梗”这方面,也绝对是我们的“老祖宗”,而且还“玩”得既流畅丝滑又文雅有趣。

(国历君友情提示:下文中灰色字体为现代人的“梗”;深黑色字体为古代人的“梗”)

“也是醉了”,若是在周朝人嘴里,那是《诗经·王风·黍离》里的“行迈靡靡,中心如醉”“有钱,任性”,在儒家五经中之一《春秋》里写成“家有千金,行止由心”还有“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在“诗圣”杜甫口中就是“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且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世界,共同看看“玩梗”“吐槽”哪家强。温馨提示:下文“要素过多”,如能博君一乐,那真的泰酷啦”


排位:谁是千古第一“梗王”

无论古今,“梗”虽在与时俱进,但“玩梗”这件事,古人未必逊色今人,甚至常为今人所承继。至于有史以来的千古第一“梗王”到底花落谁家?还需诸位慧眼品评,首先推出作为“造梗翘楚”的两大天团,他们“整活儿”的水准孰高孰低?

言古不离儒学,言儒不离孔子,言孔不离论语。《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典籍,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中衍生出的诸多“名梗”,也为世人传颂。

12.jpg

比如,现在人们常说的“放弃治疗”,实际上,孔子批评宰予时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也是这个意思

“你功课复习了嘛”“要到时间了哦”,现在的小朋友常常被父母老师催促复习课业,上学头几年把耳朵磨出茧子的话恐怕都是这句。实际上,这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团队中的曾子,他每日灵魂三问之第三问,就是“传不习乎”,这绝对是“一问一个不吱声”

13.jpg

当然,孔子之后,我国历史上还有其他“造梗天团”的涌现。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老大哥”韩愈,在“造梗”这一块并不示弱,秉持一贯求新求奇的诗风,创作了一首《符读书城南》(一首劝人读书的诗)。这首诗简直是“爆梗集散地”,诸君可以先来观瞻品评一番: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读完诗了,就让我们来细品一下,韩愈对“不好好学习的人”是咋“吐槽”的。“不勤腹空虚”不好好读书不光会脑子空空,还会肚子空空,为啥肚子也空空?因为赚不到钱,只能“三天饿九顿”……

还有“一龙一猪”,指两人有云泥之别,即“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是头猪”……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人丑就要多读书”,不读书三日就“面目可憎”,放在韩愈这儿,直接就是“不能顾蟾蜍”——把不爱学习的宝宝比喻成了“癞蛤蟆”,这嘲讽技能直接拉满,估计癞蛤蟆也禁不住吐槽一句“你礼貌吗”?

14.jpg


除了韩愈,说起“玩梗”,唐宋八大家“造梗天团”还有一位“急先锋”。爱吃肘子肉和荔枝的“大美食家”(吃货)、将贬到各地当旅游的“乐天派”苏轼也是“吐槽界”的“天选之子”。苏轼在其绘画题记散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里,就贡献了“做袜子”“令人喷饭”两个“经典名梗”:

苏轼的好朋友文与可是当时著名的绘画大师,尤其是他的墨竹画深受时人追捧,各地拿着丝绢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文与可对此很是“头大”。有一次,他甚至把丝绢扔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后来,文与可知道苏轼将往徐州任知州,便半开玩笑地告诉苏轼,他对求画的人说墨竹画派在彭城(在苏轼任职的徐州),暗示着他们应该去找苏轼求画。还笑称:“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之后,苏轼作诗给文与可道:“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意思是说汉水一带长竹繁茂贱如蓬草,斧头何曾将鲜嫩的竹笋轻饶?料想你这个清贫嘴馋的太守,定把渭滨千亩青竹吞进肚了!据说收到这首诗的那天,文与可正和妻子在谷中游赏,准备烧笋当晚饭吃,“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5-compressed.jpg

祖产:让人上头的“谐音梗”


都说“棍为百兵之祖”,却不知“谐音是百梗之王”。尽管“谐音梗得扣钱”,人们仍乐此不疲。读了一辈子书、语言文字功夫极深的古人,玩“梗”更厉害。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咱们的“纪大烟袋”作为清代“梗王”,曾贡献出经典谐音梗“御史吃屎”,而这实则出自《清稗类钞》,据该书所记:

纪文达宴於某尚书家,同座有某御史,亦滑稽者流,见一狗从庖前过,乃佯问曰:“是狼是狗?”“侍郎”与“是狼”同音,意指文达也。文达急对曰:“是狗。”尚书问曰:“何以知之?”文达曰:“狗与狼有不同者二:一则视其尾之上下而别之,下垂是狼,上竖是狗;一则视其所食之物而别之,狼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盖“上竖”与“尚书”同音,“遇屎”又与“御史”同音也。

16.jpg

纪晓岚(时任侍郎官衔)做客尚书家(影视作品里尚书为和珅),御史为讨好和珅,见狗而说“是狼(侍郎)是狗”,纪昀则“一炮双响”,借说明狼与狗的分别,来回怼二人。以尾部的“上竖是狗”,实指“尚书是狗”,捎带脚又用狗的饮食习惯说出“遇屎吃屎”,实骂“御史吃屎”,可谓极具语言艺术与应变智慧。

家道中落的曹雪芹,虽然一把“辛酸泪”,但他的“荒唐言”也奠定了清代谐音梗“无冕之王”的地位。从起人名就开始“整活儿”,“贾王薛史”就是“家亡血史”,“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亦是“原应叹息”,“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为“假语存”,“贾政”“贾敬”那是“假正经”二人组,“冯渊”即“逢冤”,“香菱”就是“相怜”。

不止人名,还有地名“大荒山无稽崖”即“荒唐无稽”,“青埂峰”就是“情根”,“十里街”即“势利”,“仁清巷”即“人情”,“葫芦庙”就是“糊涂”。除此之外,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闻香“群芳髓”就是“群芳碎”,喝的“千红一窟”茶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杯”酒也是“万艳同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当然,谐音梗也不光是搞怪,还有些是美好的寓意。诸如“公鸡打鸣”本来是正常之事,在现代小品里宋丹丹为了艺术效果,说“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实际上,古人书画作品里时常出现这种雄鸡图,“公鸣”就是“功名”,所以这个谐音梗寓意极好。

17.jpg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白菜”即“摆财”。在许多墙砖上出现的“猴骑马”,不只是显示出猴子的“避马瘟”特性,与“弼马温”孙大圣联动,更有谐音梗“马上封侯”之意。同样猫咪和蝴蝶一起出现,谐音为“耄耋”,实际上就是祝福长寿。自古以来我们对蝙蝠意象的认可度也很高,毕竟“蝠”就是“福”。在精美的瓷器上时常可以见到蝙蝠与铜钱的组合,也是谐音梗“福在眼前”“福到财到”;而蝙蝠与灵芝组合为“福至心灵”;五只蝙蝠与“寿”字则是“五福捧寿”。


18.jpg

从古至今,人们都这么“爱玩”梗,印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五千年的积淀,这是我们的骄傲。只是“玩梗”可以,但须注意“反对三俗”(即反庸俗、反低俗、反媚俗,玩梗一定要适度哦)。

你还知道哪些“梗”?欢迎评论区留言,记得安排“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关注),不要“下次一定”“下次不一定”“下次丕定”,就这回吧,“求求啦”


参考文献:

1.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2. 韩愈:《韩昌黎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
3.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语文出版社,2001年。
4. 班固:《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
5.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6. 徐珂编:《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10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jpg
END
作者 | 魏仕俊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郑美玲(实习)
校对 | 火炬 李栋 张斌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07:00 AM , Processed in 0.0498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