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的陈霸先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南梁大同十年(544年),一伙由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豪族卢氏率领的叛军攻打广州。作为广州刺史麾下的悍将,陈霸先率领三千精兵抵挡数万叛军。一场激战过后,“贼众大溃”,陈霸先一战成名。
梁武帝萧衍听说战场上出了这样一位靓仔,赶紧命人画陈霸先的画像,送来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观赏,并赐陈霸先食邑三百户。
陈霸先出身寒门,早年当过村官,做过油库小吏,直到中年投身行伍,建立战功,才跻身为官场新贵。
出名不一定要趁早,功到自然成。
此时,陈霸先绝对想不到,随着梁武帝日渐年老,萧梁王朝将陷入一场空前惨烈的动乱,也将带给他前所未有的机遇。南梁太清二年(548年),梁武帝在位的第47个年头,老迈的皇帝引狼入室,招致了侯景之乱。
北朝叛将侯景带兵攻入建康,自封为“宇宙大将军”,不但饿死了梁武帝,还将后者数十年来建立的江南繁华践踏得粉碎。乱军四处烧杀劫掠,“掠金帛既尽,乃掠人而食之,或卖于北境,遗民殆尽矣”,战争导致江南陷入大饥荒,“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侯景曾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得力助手,出身鲜卑化羯胡,南梁的世家大族都看不起他。有一次,侯景向王、谢两家求婚,梁武帝却告诉他:“王、谢两家门第太高,不是你能配得上的,可以从朱、张以下的家族选择对象。”侯景愤恨地说:“我迟早要将吴地的儿女配给奴婢!”
侯景入建康后,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秩序,大肆屠杀南方大族,重用与他一同南下的北人。南朝士民一旦对侯景有意见,侯景就用碓“捣杀之”,并强迫建康百姓前往观看,他禁止路上二人以上交谈,甚至对部下下达命令:“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
侯景入城前,建康城中本有男女十几万人,侯景入城后,全城只剩下不到四千人,死者无人掩埋,横尸满路。
江东百姓翘首企盼勤王之师的到来,南梁皇室却陷入了兄弟阋墙的悲剧。
梁武帝逝世后,由于其长子昭明太子萧统此前已经去世,侯景遂将梁武帝第三子、太子萧纲立为皇帝(是为梁简文帝)。梁简文帝在侯景的威逼强迫下,战战兢兢地当了两年傀儡皇帝,最后被侯景的部下用土囊活活闷死。
与此同时,梁武帝分封到地方的子孙各自心怀鬼胎。
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时任荆州刺史,他得知六哥萧纶逃到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放着侯景叛军不管,先派兵进逼郢州,击败了萧纶的军队。按照帝位继承的次序,萧纶排在萧绎之前,作为老七的萧绎为了平叛后夺取皇位,当然要对他六哥赶尽杀绝。萧纶失败后逃到汉东,被西魏大将杨忠杀死,投尸江边。
驻守襄阳的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也是萧绎的竞争对手。萧詧不愿听七叔萧绎节制,听说荆州军要夺取河东王萧誉的湘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于是举兵攻打萧绎所在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叔侄二人水火不容。萧詧兵败后,向北方的西魏寻求庇护,意图对七叔萧绎发起反击。
萧绎不断侵夺兄弟、侄子的地盘后,才派荆州军东进扬州,平定侯景之乱。
萧梁皇室自相残杀、互相火并之时,有两员大将成为了南朝的救星,他们就是广州军的陈霸先与荆州军的王僧辩。
侯景之乱爆发时,陈霸先的顶头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出身北魏宗室,本就不服南梁统治,不愿出兵救援建康,反而与侯景勾结。陈霸先一看上司背叛朝廷,再次展露猛人本色,立马带兵讨伐,把元景仲逼到自缢身亡。
陈霸先迎立南梁宗室萧勃为广州刺史,并平定了响应侯景的广州十郡叛乱。但是,新任广州刺史萧勃也只想吃瓜看戏,不愿派兵北上。陈霸先只好独自率领大军,从岭南出发,出大庾岭,沿赣江至九江,准备与荆州军的王僧辩会师。
面对广州刺史萧勃的劝阻,陈霸先义正辞严地说道:“我出身卑微,才能低下,幸而得到国家栽培。之前听闻侯景渡江,便想带兵赴援,但遭到元景仲等人阻挠。而今京城倾覆,主上蒙尘,我已下定决心北上勤王!”
起初,陈霸先的士兵只有追随他多年的数千老兵,要去讨伐占据建康、号称拥有二十万大军的侯景,无异于以卵击石。但陈霸先以国家大义为旗帜,拉起了自己的创业班底,这支队伍得到南方军民的支持,转眼间发展到甲士3万人、战船2000艘,并储备军粮50万石。
史载,陈霸先“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以上皆为方术用语)之术,多武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才,而且他还善于拉拢人心,手下很多人曾经是他的对手或地方豪强,但后来都成了他的亲密战友。
陈霸先麾下的猛将周文育曾经参与广州叛乱,与陈霸先为敌,却在战败后被他收服,任命为其麾下的军官。周文育原名项猛奴,出身农家,从小丧父,被一个姓周的军官收为义子,他水性极佳,还善于跳高,战斗力爆表,有一次随义父出征,其义父不幸战死军中,周文育以一骑冲入敌阵,夺回尸首,一时无人敢近。周文育投靠陈霸先后,被委以重任,在讨伐侯景的战役中立下大功。
陈霸先从广州起兵勤王后,始兴(今广东韶关)豪族侯安都率千余众前来归附。侯安都为“邑里雄豪”,其家族可能为当地蛮族出身,当时,南方豪族部曲众多,侯安都也招募甲兵保卫乡里,他听说陈霸先带兵北上讨伐侯景,便投靠到陈霸先旗下。
承圣元年(552年),陈霸先与萧绎部下王僧辩会师。
王僧辩乃荆州军名将,祖上为乌丸王氏,他见陈霸先足智多谋,本来颇为忌惮。为了打消王僧辩的顾虑,陈霸先主动将其50万石粮食分出30万石给荆州军,缓解了荆州军的缺粮危机,也在平叛军队中树立了威望。于是,陈霸先与王僧辩在白茅湾(今江西九江东北)登坛宣誓,歃血为盟。陈、王二人一度私交甚密,甚至订为儿女亲家,但因为正赶上王僧辩母亲的丧事,两家儿女才没能成婚。
东、西两路大军会师后,在建康与侯景展开决战。
▲南京鸡鸣寺。图源:摄图网
侯景被陈、王联军打败后,带着心腹乘船逃亡海上。昔日为梁武帝死守台城的名将羊侃之子羊鹍混入其中,半路上趁侯景睡觉时掉转船头,随后一刀砍死了侯景。史载,侯景死后,尸体被送往建康,京城百姓争相食其肉,连骨头都没剩下。
侯景被灭后,王僧辩率领荆州军进入建康,他那位远在江陵的领导萧绎被部下拥立为帝,即梁元帝。此前,梁简文帝已被侯景杀害。为了免除后患,梁元帝暗中命王僧辩将简文帝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沉水溺死。
荆州军攻克建康后,也和之前侯景的军队一样“纵兵蹂掠”,甚至一把火烧毁了建康的宫殿和官署。原本形势大好的梁元帝就这样失去了扬、越一带的民心,只好以建康凋敝残破、王气穷尽为由,定都江陵(今湖北荆州)。
王僧辩凭借平叛之功,被梁元帝萧绎封为太尉,留守建康。萧绎也没有忘记广州军的功劳,任命陈霸先为扬州刺史,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此时,在北方与西魏(后演变为北周)并立的北齐高氏也对建康虎视眈眈。
此前败给梁元帝萧绎的岳阳王萧詧,得到西魏宇文泰的协助后很快卷土重来,攻陷江陵,俘虏了梁元帝。
梁元帝被俘前,竟然忙着在江陵城中焚书,命人将东阁中的14万卷图书烧毁,自己也准备投火自焚,但是被宫人拦下来。后来,有人问他为何焚书。梁元帝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这个爱读书的皇帝性情却很残忍,既不能团结宗室,也不会安抚民心,到最后还想把锅甩给“读书无用论”。
西魏士兵将梁元帝拉到其侄子萧詧面前,要他下跪。萧詧将他的七叔梁元帝斥责一番后囚禁起来,不久后命人用装满沙土的袋子压死他,随后用粗布、蒲席草草收殓,埋葬在城外。
萧詧在西魏权臣宇文泰的扶持下得到荆州之地,建立了西梁。这个傀儡政权一直存在到隋朝建立后。
梁元帝之死,在江东引起了新一轮的连锁反应。
江陵失守后,王僧辩与陈霸先实际上掌控了南梁的军政大权,他们共同拥立梁元帝之子、时年13岁的萧方智(即后来的梁敬帝)为嗣君,主持朝政。
北方的另一个政权北齐看到西魏在荆州占了那么大便宜,也想分一杯羹,培植“代理人”,于是将所俘的梁武帝萧衍之侄萧渊明送回建康,要求南梁朝臣拥立萧渊明为帝,同时派大军压境,兵临长江。
王僧辩听说北齐大军南下,“大惧”,赶紧离开建康,到姑孰驻屯,打算答应北齐的条件,接受萧渊明为帝。有学者认为,王僧辩选择接纳萧渊明是明智之举,既可以与北齐化敌为友,也可以集中力量处理南梁混乱的朝政,而且王僧辩也提出了齐军不渡江、以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太子等条件。
陈霸先却反对王僧辩的做法,他认为,王僧辩屈事北齐,辜负了梁元帝的嘱托。陈霸先对部下说:“梁武帝子孙众多,唯有元帝能平定侯景之乱,一雪前耻,他的儿子有什么罪过,忽然就废除。我和王公都曾受先帝托付,而王公一天之间就改变了主意,对外依靠夷狄北齐,不按次序拥立皇帝,他究竟意欲何为啊!”
陈霸先一连派了四次使者劝阻王僧辩,但王僧辩还是将萧渊明迎回,扶上了皇位,并把萧方智赶下台。于是,原本亲如一家的陈霸先与王僧辩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实际上,起兵自广州的陈霸先未必忠于梁元帝的儿子。但王僧辩的一意孤行给了陈霸先夺取朝中大权的机会,尤其是批判王僧辩“远求夷狄,远立非次”的说辞,更是一个合理的借口。
绍泰元年(555年),驻扎在京口的陈霸先得到了“齐兵大举至寿春(今安徽寿县)”的消息。陈霸先的军队去调查,却没有发现北齐军的动向。这个消息有可能是王僧辩集团传给陈霸先的假信号,以此分散陈霸先的注意力。
陈霸先决定先发制人,他反而利用这个消息调遣军队,留下一部分军队镇守京口,之后亲自统帅步骑渡江直逼石头城,准备袭杀王僧辩,知道他计划的人只有侯安都等四名亲信将领,很多士兵还以为他们要去与北齐兵作战。
陈霸先率军走在半路,他骑的马匹踟蹰不前。侯安都追上去,骂道:“今日做贼,已成事实,是生是死全凭决断,还有什么期望吗?若失败,我们难逃一死,以后难道会免于砍头吗?”
陈霸先说:“侯安都这是在责怪我啊!”于是,继续率军抵达建康。
夜里,侯安都身先士卒,手持长刀攀上城墙,其余众人随他一同涌入城中。当时,王僧辩正在卧室处理政务,被陈霸先的士兵迅速包围后,他只好束手就擒。
陈霸先问王僧辩:“你为什么对北齐全无戒备?”
王僧辩似乎还把陈霸先当成了好搭档,说:“我委派你驻扎京口,把守北方门户,怎么能说毫无防备呢?”是夜,陈霸先命人将王僧辩父子缢杀。
王僧辩死后,陈霸先迫使北齐扶植的萧渊明退位,再度迎立梁敬帝萧方智即位。陈霸先被任命为尚书令,取得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特权,担任扬州、南徐州二州刺史。
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为吴兴太守,王僧辩的弟弟王僧智为吴郡太守,他们与荆州集团的其他成员占据三吴之地(指吴郡、吴兴、会稽),使陈霸先腹背受敌。陈霸先为了避免后顾之忧,将手下军队分成三部分,一路留守建康,一路驻防京口,第三路则东讨三吴。
平定三吴后,陈霸先切断王僧辩余党与北齐的联系,确保了东部粮饷运输畅通,如此一来,才能对强大的北齐放手一搏。
陈霸先袭杀王僧辩,使北齐建立傀儡政权的计划落空,北齐统治者恼羞成怒,于是接连出兵,发动了大规模的南侵。
此时,摆在陈霸先面前的是一个强敌环伺的难题,而他手中能用的筹码却寥寥无几,形势万分危急。
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年)三月,北齐十万大军在萧轨等人的率领下大举南下,陈霸先任命周文育、侯安都等将领据守各个要地。
北齐要求召见此前送回南朝的萧梁宗室萧渊明,并说接到萧渊明就同意撤军,实际上却是麻痹陈霸先的诡计。陈霸先备好船只把萧渊明送回去,可到半路上萧渊明背疽发作而死。北齐军没接到萧渊明,立马从芜湖出兵,进入丹阳县,转眼间来到建康城外的方山。
北齐军用木栅在秦淮河修建了一座用来运送士兵的临时桥梁,切断周文育部队的退路。周文育一点儿也不怂,率军发起反攻。周文育独自乘坐一艘单人小船横冲直撞,随后跳入对方大将所在的船中,将敌将当场杀死,震慑住了对方的水军。
五月,陈霸先率军与周文育所部会合。正要开战时,战场上刮起了大风。陈霸先听信兵书,认为“兵不逆风”。周文育却反对,说:“事情紧急,怎么能用古法?”说罢,周文育提枪上马,带头冲锋,杀死了北齐军几百人。
在周文育、侯安都等猛人的拼死作战下,陈霸先成功截击北齐军的交通要道。到了六月,陈霸先的军队在覆舟山(在今南京玄武区)以东与北齐大军对峙。
北齐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只能宰杀驴、马充饥,此时正赶上江南的雨季,连日下大雨,北齐军营积水达一丈多深,很多士兵成天站在泥水里,连脚趾头泡烂了,还找不到地方生火架锅做饭。
陈霸先的军队却利用地利,占据较为干燥的地方,将士们还能轮流替换着休息。此时,通往建康的道路大部分已被积水阻隔,粮食运不进来。之前平定三吴的战略意义终于凸显。
正当梁、齐两军艰难对峙时,镇守会稽的陈霸先之侄陈蒨(即后来的陈文帝)派人运来3000斛大米、1000只鸭子。陈霸先下令蒸饭煮鸭,让士兵们用荷叶包裹米饭,再加上几块鸭肉,坐在草席上吃了填饱肚子。这有点儿像后世的荷叶饭。
第二天凌晨,陈霸先率领部下从幕府山(在今南京鼓楼区北端)出发,对北齐军发动突袭。半路上,侯安都对其部将萧摩诃说:“卿的骁勇闻名已久,但千闻不如一见。”萧摩诃也是南朝有名的猛将,得到领导的评价后,他答道:“今天就让您亲眼看看。”
之后交战时,侯安都从马上摔下来,被北齐士兵包围,萧摩诃单枪匹马,高声呼喊,冲向北齐军,救出了侯安都。侯安都这才知道萧摩诃之勇名不虚传。
之后,陈霸先和吴明彻、沈泰等率领各部与北齐军大战。北齐军队逐渐崩溃,战死和被俘的将士达到几千人,互相践踏而死的数不胜数,落水淹死的士兵尸体都漂流到了京口。
随着江乘、摄山(栖霞山)、钟山等地的各支军队相继取胜,以少敌多的陈霸先掌握了主动权,北齐军被迫退兵,军队逃回江北时只剩十之二三。
之后,起兵反抗陈霸先的南梁刺史、郡守也被各个击破,陈霸先从此一家独大,掌握了南梁朝廷的权柄,先封陈公,加九锡,后进爵为王。
南梁名存实亡。
▲陈武帝陈霸先画像。图源:网络
南梁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将帝位禅让给陈霸先。
陈武帝陈霸先建立的南朝陈政权,成为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
历史学者周一良认为,南朝的政权交替存在着一种通用模式:“权臣取代旧王朝之方式,多仿曹氏老例,先加九锡,列举‘公之功也’,以制造舆论。继之以封国建台,最后受禅。”
陈霸先也是采用这一模式,但急于受禅必然导致人心动荡。陈霸先受禅称帝时,其手下的侯安都、周文育正在讨伐南梁的另一个军阀王琳。
侯安都听到陈霸先称帝的消息,大呼:“我其败乎,师无名矣!”王琳自称勤王之师,企图在道义上占据优势,将陈霸先贬斥为乱臣贼子。不久后,陈军果然大败,连主将侯安都、周文育都被王琳俘虏,用长链锁住,侯安都等人趁机收买王琳的亲信宦官,才成功逃了出来。
不过,有勇有谋的陈霸先没有被王琳抓住把柄,他将自己建国的理由定义为“一匡天下,再造黔黎”,指责王琳等人勾结北朝胡族,而他自己才是在庇护南朝黎民百姓。陈霸先利用南北方长久以来的民族矛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赢得了南方的民心,随后,陈霸先再次征讨王琳,取得胜利。
陈霸先在处理南朝内部的民族关系时也颇有远见。建康的世家大族已在侯景之乱中遭受毁灭性打击,地方豪族成为一股新兴力量。陈霸先称帝后,安抚南方各地的酋帅、豪强,下令“山谷之酋,擅强幽险,皆从肆赦,咸使知闻”,并与岭南的冼夫人取得联系。冼夫人臣服于陈,她利用其俚族首领的地位,在岭南“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南陈政权得到南方酋帅、豪强的支持,在东南一隅站稳了脚跟。
明人归有光评价陈霸先时说:“江左诸帝,号为最贤。”
陈霸先与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等一样都是马上得天下,夺权后再篡夺皇位,但他是一位以文治国的贤君。
陈武帝即位时,侯景之乱对江南造成的破坏依旧千疮百孔,四方动乱,百废待兴。
因此,陈霸先施行“宽政廉平,爱育为本”的仁政,在其在位的短短三年内巩固政权,恢复江南经济,政务上崇尚宽简,除非紧急军情,绝不轻易下达严苛政令。
陈霸先即位后,下诏大赦天下,将长期关押的囚徒释放回原籍;给予社会上的鳏寡孤独每人五斛谷;免除了农民欠下的逾期地租与债务;派人对丹徒、兰陵二县的沃土进行开垦,并亲自视察。这些举措,推动了战乱后江南生产力的恢复。
每当想到下面存在弊政,陈霸先就寝食难安。他说:“久知下弊,言念黔黎,无忘寝食……使民间务存优养,若有侵扰,严为法制。”乡村出身的陈霸先严于律己,平时饮食,菜不过数样,后宫不设丝竹管弦,自起兵以来,他得到玉帛之类的贵重物品全都赏赐给将士,自己分文不取。
南陈永定三年(559年),半生戎马的陈霸先病逝,他将皇位传给了侄子陈蒨。
南陈以武立国,尽管国力孱弱,在此后的三十年间,都没有放弃与北方政权的对抗。
陈文帝陈蒨即位后,多次击退了北齐、北周的军队,消灭了割据湘州的王琳。陈蒨“勤民听政,旰衣宵食”,继承其叔父陈霸先的为政措施,开创了南朝最后一个治世——天嘉之治。
天嘉七年(566年),陈文帝崩,其子陈伯宗(陈废帝)继位,过了两年,文帝之弟陈顼废伯宗自立,是为陈宣帝。
陈宣帝陈顼是南朝最后一个有进取心的皇帝。他在位时,北方局势发生变化,齐衰而周强。陈宣帝与北周相约中分天下,派兵北上,一度攻下淮、泗之地。但陈宣帝急于求成,在北周平齐之后,贸然出兵与北周争夺徐、兖二州,结果被北周击败,江北、淮南之地都被北周夺去。
南陈政权至此已经失去与北方抗衡的机会。等到陈宣帝之子陈后主陈叔宝在位时,隋朝已经取代北周,天下一统已然势不可挡。
《隋书》记载,隋灭陈时,隋军中有一将领名叫王颁,是王僧辩的次子,他当年与梁元帝一同被俘,后被送到北方。王颁跟着隋军南下,不忘当年陈霸先夜袭王僧辩的旧仇,与其父旧部掘开了陈霸先的陵墓,剖棺焚尸,“投水而饮之”。之后,王颁自缚,到隋军统帅晋王杨广那里请罪,但隋朝因王颁“孝义”,赦免了他。
无论成王,还是败寇,生前身后事,只能任由后人评说。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赞、点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参考文献:
[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
[唐]魏徵:《隋书》,中华书局,1997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中华书局,2018年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梁满仓:《南朝寒门与世族的最后较量》,《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
朱子彦:《论陈霸先的功业与历史地位》,《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5期
- END -
作者丨南朝子云
编辑丨艾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