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信人: swjtuer (swjtuer),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海归的贫困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6 02:41:09 2009, 美东)
海归的贫困线不是国内的低保线,啃过几年洋面包,那种吃窝头就咸菜的日子是无法过
的。如果回国之后,生活水平反倒不如国外,估计也没几个人真心海归。所以海归贫困
线的制定标准就是以国内的收入,足以保证生活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原来在国外的日子。
我估摸着,大概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和杭州深圳这些昂贵的地
方,贫困线可以定为年收入35万;而其他的省会城市,则必须是每年20万。
现如今的国内,7块人民币当1美元花很普遍,那些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肉蛋奶茶水
电煤气,换算成美元后比美国的还贵,蔬菜水果的价格也开始直逼美国了,鞋帽服装、
玩具、手机费、上网费这些,从来都是不相上下。国内中产阶层的标准就是有车有房,
车的消费是国际化的,养车的花销跟美国一样,这个没啥可说的。房子这个商品是本土
的,但也毫不犹豫地跟国际接轨了,虽说现在价格还没堪比美国,但有50%应该不是夸
张。根据美国的流行算法,房价是年收入的3X到4X是合理的,5X到6X就困难了,6X以上
的俗称死撑,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建议远离。假设在北京上海买100平米的房子需要200万
,那么35万的可以保证不是在死撑,否则的话,房奴的帽子是戴定了。35万是个坎,过
了的,就可以在北京边供房边过潇洒的日子,没有过的,就只能下班回家做饭去了。
能否达到贫困线还会直接影响海归的自信,超过了此线,就可以归入混得还行一类,虽
然比不上同学朋友中间混得好的,但也还说得过去,所以跟朋友聊天还是有底气的,在
同学聚会上也有喧哗的资本。没有达到甚至差很多的,估计也没多大兴趣跟那些有钱人
打招呼,借用国内的一个新词,这类同学称为“经济适用男”,其最理想的生活标准就
是:小户型 + QQ + 姿色一般的老婆 + 一个吃国产奶粉的孩子。
海归的大方向是没错,不过回去以后,如果收入达不到贫困线,大家看你的眼神就会不
一样。也许哪天海归的父母或者老婆有意无意地说起谁谁怎么发达了,海归是该一笑了
之呢,还是无奈地叹口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