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迷角色拉郎配,年轻人不婚不恋的罪魁祸首是这?
文章来源: 谷雨实验室
于 2024-02-18 21:36:13
去年十月,一篇题为《“嗑CP”:青年女粉丝的创造性情感体验》的论文上了微博热搜,被转发6万次,有6千多条评论。论文阐释了人们在嗑CP时创造的情感体验,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探索亲密关系的可能性。除了“嗑学家”,一些不嗑CP的人也出现论文评论区,参与一场关于“亲密关系”和“灵魂伴侣”的讨论。人们似乎在一篇研究亚文化的学术论文中寻找共情——论文中的一段话被反复抄录:“人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爱。”
嗑CP(coupling,配对的简写),最早用于漫画耽美同人圈中,是一种时兴的网络同人文化流行语,指角色之间的两两配对。CP粉们狂热地像侦探一般,收集两个角色间零碎的信息,创造角色相爱的文字、影视。CP主角依赖CP粉的幻想存在,他们可以是孙悟空和林黛玉,也可以是伏尔泰和卢梭。
另一个多少让人意外的事实是,论文作者肖一杰是个1998年出生的男生,自称“顺直男”(指生理心理都顺应自己的性别,性取向绝对是异性的男性),在写这篇论文之前,从不嗑CP。
论文开始于一场与恋人的分手。当他面临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生活,他需要开始考虑两个人毕业之后去哪里?关于结婚有什么打算?肖一杰恐惧婚姻,也时常困惑,人跟人之间的亲密究竟靠什么连接?人的情感需求能否在现实之外被满足?他们最终在转年分手。
那一年,《山河令》大热,整个夏天,CP粉们在弹幕上狂热地寻找两位男主“相爱”的证据。
“我可以不恋爱,但我嗑的CP不能不恋爱。”CP粉们说。他/她们热烈地创造,以及拥抱幻想,而现实世界或许是另一种样子。肖一杰想知道,这些热烈表达的人是怎么看待爱情的?
为了解答那些疑惑,也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肖一杰找到55个嗑过CP的粉丝,她/他们19-25岁,53名女生,2名男生,涵盖了同性恋者、异性恋者;二次元、三次元。一些人宁愿在CP世界里成为感情的旁观者,也不愿意真正尝试拥有感情;另一些则在CP中学习亲密。
接受访谈的时候,2001年出生的小苏刚20岁,她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嗑CP。她嗑过一对日漫角色,喜欢那些有深厚感情基础的“灵魂伴侣”。小苏自己都不确定是嗑CP决定了自己的择偶观,还是择偶观决定了嗑CP的取向,但这肯定是一个互构的过程。她曾暗恋一个男孩两年。对方正直、善良,符合她对“灵魂伴侣”的预期。即便朋友告诉她,这样的暗恋未必有结果,她也愿意坚持。“这是我在无数嗑CP的体验中锻造出的爱情观。”小苏说。两年后,男孩变成了小苏的男朋友。
肖一杰在论文摘要里写,“嗑CP”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空间。在这里,CP粉丝们可以摆脱严肃的社会角色与情感规范的限制,创造自由的情感世界。一定程度上,这个世界反映了青年粉丝群体对于亲密关系、社会秩序的理解。比如一对很多人嗑了多年的直男CP,CP粉不在乎他们是否是同性,而更愿意描摹他们相互支持、彼此陪伴的情感。
从肖一杰的角度讲,随着研究的进行,问题也走向更深处——一个在情绪不被关照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习理解亲密关系。他出生在广东一个农村家庭,有强势的母亲和软弱的父亲,都是厂工。生活是形而下的,具体且目标明确。没人教过他,什么是关系中的亲密,以及如何去爱。
我和肖一杰的对话,最后落在他最近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亲密。那是一件听上去很日常甚至微小的事——一位多年的老友来电话吐槽,谈话间朋友说:幸好我们早就认识。在那一时刻,肖一杰感受到了亲密,这种亲密最终指向信任,以及被需要。
以下对话根据肖一杰的讲述和论文内容整理而成:
“真真假假我不在乎”
嗑CP强调的是把人物配对的行为和过程,通常也会被解释成恋人关系。这个过程本身描述的不一定是客观现实,它带有观众的主观观点和解读,通常有二次创作的特性。
CP一般有“官配CP”和“拉郎CP”。如果这对情侣的爱情在原文本中有具体明确的描述,或有暗示,就称为“官配CP”;如果原文本没有提及角色双方的关系,但在粉丝看来二人相处方式很符合情侣的感觉的,就被称为“拉郎CP”。
论文访谈里边比较奇特的拉郎CP有伏地魔和林黛玉,还有伏尔泰和卢梭。
伏尔泰(左)与卢梭(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