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名鼎鼎的江苏“十三太保”之中,常州无疑是最没存在感的那个“苏南小透明”。论经济,始终笼罩在苏州、无锡这两大“巨无霸”邻居的高光之下;论人口(户籍人口)与面积,更是常年处于江苏省倒数第二。似乎只有“吊州”人“骑恐龙上班”的段子,才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
但一向不被人重视的常州,却突然间闷声不响地搞出了一个大新闻:2024年常州官宣进入“万亿俱乐部”,名列我国第25座“万亿之城”。
是的,逆势崛起的常州正在以“新能源之都”的名号而为人所熟知。常州以一市之力,承包了全国动力电池约五分之一的产量,为新能源汽车造出一颗“中国心”,更引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等超过300家新能源企业入驻。也许你家电车上的电池,正是出自常州制造。
2500年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常州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常州人萧统组织编写《昭明文选》,成为之后上千年科举制度体系下的“最强教辅书”,引来天下读书人的瞩目。就连大文豪苏东坡都将常州选为了他的终老之所,愿做一个“精神常州人”。
真正的“万亿之城”,不仅要有经济上的发达,更要有生态上的友好。从“江南明珠”天目湖到吴越“弟”一峰南山石门尖,绿水青山之间,承载着独属于常州的闲适生活。
悄悄富起来的常州,正在2024年伊始惊艳全国。
常州,凭什么从“苏南小透明”到中国万亿之城?
与“中国第一地级市”苏州、“人均GDP天下第二”无锡这两个极为强势的邻居为伴,常州可以说是“压力山大”。不论是人口(户籍人口388万)还是面积(4372平方公里),常州都位于江苏倒数第二的尴尬地位。如此情势,不能说是得天独厚,起码也得是个“天崩开局”。
但在苏锡常三兄弟的内部较劲中,常州不但没有被甩开,反而伴随着一路领先的GDP增速,逐渐缩小着与苏州、无锡的差距。随着正式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大门。常州,这座长三角地区重工业的“隐形王者”,值得被更多人关注了。
没错,常州是一座重工业占经济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的“硬核城市”。别说与传统江南水乡的温婉印象、现代长三角都市圈的新锐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就算放眼全国,依然保有如此高重工业产值占比的城市都是不多见的。钢铁、冶金、电缆、汽配、各种专用设备……这些“傻大黑粗”的家伙,才是常州经济的根本所在。
毫不夸张地说,常州制造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回家看看电梯里的安装铭牌,其中一定不乏常州的身影出现——常州溧阳的电梯安装服务几乎覆盖了中外所有电梯品牌,常年占据全国市场60%的份额。在汽车领域,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58万辆,其中常州生产68万辆,每14辆就有1辆来自常州。
如果这样的说法还不够吸引眼球的话,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常州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独占全国约五分之一,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更是有3家早已在常州实现布局。
然而,常州既没有丰富的锂矿资源原料储备,又没有老牌本地车企,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链简直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神异。这其中的原因说来也不复杂:常州拥有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中有191个,666个小类中有605个——无非就是坚守制造业基本盘不动摇,适时出击与高新产业打配合。
早在2012年,常州就瞄准了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们曾花费两个多亿引进号称“特斯拉头号竞争对手”的波士顿锂电池公司,虽然几经波折没能迎来大的成功,但是在这期间所磨合出的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地企协作模式,都成为常州的宝贵财富。早早种下“梧桐树”,才等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等超过300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金凤凰”的入驻。
汽车领域的辉煌成就,只是常州“新能源帝国”版图中的一个缩影: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提供电力的“根”;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助力常州的电力“开枝散叶”走出去;人称“空气充电宝”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四大新能源板块,常州堪称样样精通。2023年初世界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召开,更是愈发坐实了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名号。
新能源产业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助力常州实现万亿产值的临门一脚,更是未来数十年经济稳健发展的坚实保障,是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和效法的“常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