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0

[人世间] 我,53岁早餐店店主,炸油条蒸馒头12年,26万人在抖音看我写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53岁早餐店店主,炸油条蒸馒头12年,26万人在抖音看我写散文

 自PAI 自PAI 2024-01-10 22:32 

这是《自拍》第422个口述故事

“早餐界最会写作的,写作界馒头蒸得最好的。”

像@江南好 这样的博主,在抖音是特别的存在。他的视频朴素到极致,通常都是十几秒蒸馒头或炸油条的画面,但文案却是动辄千字的小散文。

对读者来说,这是个相当神奇的组合搭配。他们难以想象,为什么那双蒸馒头、炸油条、打豆浆的手,可以把庸碌日常写得如此生动,让人反复回味,甚至想做阅读理解。

可他并不是什么世外高人或者扫地僧。正相反,这个53岁的湖北男人,大半辈子颠沛流离,尝遍人间心酸,历经大悲大痛,只不过把人生百态揉进热爱的文字里,安放于本无人在意的网络一隅。

他的故事,或许能解答为什么一个早餐店主写的东西会被26万人喜欢,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一个有所热爱、有所坚持的小人物,如何随时代命运沉浮,又在今日寻到精神家园。

以下是他的讲述。

热爱写作的农村少年

我叫王连生,今年53岁,出生在湖北鄂州。关于我名字的由来,据父亲讲,是因为我出生的时候,家乡正在遭遇一场自然灾害,连续三年发大水,故名“连生”。而据邻居说,我父亲老来得子,觉得我带来了好运,希望再生一个男孩,于是给我取名“连生”。

不管出于哪个版本,这个名字注定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又在几十年的命运洪流中,泯然众人。现在,我被更多人知道的另一个名字,是“江南好”。这是我当年注册荆楚网账号时的笔名,原本想取名为“忆江南”,因为被人抢注了,于是依据白居易的诗,取名为“江南好”。后来,这也成为我的抖音账号名。

我是母亲将高粱馃嚼碎了一口一口喂大的,所以我从小就很瘦很瘦,就像一颗豆芽菜似的。用母亲的话说,我又像一根火钳,瘦得全身只见骨头不见肉。所以我自小自卑,不爱说话,见人就腼腆,是那种半天磨不出一个屁来的孩子。

可是,我很会写,也爱看书。记得十来岁的时候,我随父亲去走亲戚,返程时路过供销社,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我说,什么好吃的也不想要,只想要一本书。他不解,但还是给我买了人生第一本书,依稀记得是一本古代波斯故事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稳居班级榜首,每一届语文老师,都会将我的作文当作范文拿到讲台上宣读。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尤其呵护我,我的汉语拼音、语法基础,全部源自于他。

我在抖音写作,经常有家长给我留言,问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真是惭愧,我只是一个靠卖早点勉强维持生计的孔乙己,但我还是分享了自己当年学习知识、运用文字的笨拙方法。

IMG_3534.PNG

我在抖音分享自己曾经的学习经历,很多网友也在评论中交流起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念初中时,我把成语词典里四个字以上的成语全部摘抄下来,给每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这个办法很管用,四十年过去了,这些成语长进我的肌肉,融入我的血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再也没有忘记过。平时读到生字、生词或好的句子,我会想方设法把它们运用到写作中去,用的次数多了,便会逐渐掌握它们的准确含义。

高中时,我读鲁迅、韩少功、余华,也看《文艺批评》《中学生》《婚姻与家庭》,冥冥之中我觉得,将来自己是要做文字工作的。而父母的溺爱、乡邻的呵护、老师的器重,使我一度以为一定是上天眷顾我,才让我如此与众不同。

IMG_3535.PNG

直至今日,我依然经常用文字回忆家乡、父母亲和我的少年时期,这是流过我家老屋旁的小河。

然而,18岁那年,一切都破碎了。

1988年,告别校园回到农村的我,心态和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很像,想赶紧摆脱农村,找到一份梦寐以求的文字工作。然而,我远没有他那么幸运,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

回到农村最初的日子里,我曾希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面貌。为此,我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到武汉去学习“快速养猪法”,又到杨叶(镇名,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去学习养殖褐云玛瑙螺,结果全被父亲不幸言中,“都是花里胡哨的骗局”。

在乡下,农忙之余,村里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我就在家听广播。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一档猜灯谜的节目,五条字谜,我一一攻克,将答案寄给了电台。一星期后,谜底公布,全省只有五六人猜中,其中就有我。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我一连猜中数十期。后来,我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猜谜节目中过奖,时隔半年收到奖品,是一本包裹在牛皮纸里的正音辞典,一直珍藏至今。

IMG_3536.PNG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因猜谜得到的奖品,一本包裹在牛皮纸里的辞典。

为了看书,我经常骑着自行车,从乡下一直骑到八十公里外的城里去。进了城,第一件事,便是绕道去新华书店。后来,我甚至还在城里的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一待就是一整天,天黑了才想起回家。有一次返程时天太暗,连人带车摔进了路边的大坑里。

离开校园,不用写作文了,我依然执着于写作,给杂志投稿。19岁那年,我的处女作发表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主办的《黄金时代》杂志上。稿费和样刊从千里之外的广州寄到村里,因为是笔名,我必须拿着稿费单,去找村里的会计盖章证明,才去邮局将这笔30元的稿费取出来。我当即用这笔稿费,订了一份《参考消息》报。

后来,我以同样的笔名在广州《晨报》上也发表过一篇文章,这次的稿费是50元。当时我用这笔稿费和我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聚餐,以庆祝我的生日。

IMG_3537.PNG

1993年,文章被采用后我收到《晨报》寄来的样报。

此后近二十年,我一直颠沛流离,不得不背叛了自己热爱的文字。

卖馒头油条的“孔乙己”

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种极其相悖的性格特点延续了一辈子,我觉得,这也正是我始终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尝遍了人间辛酸的根本症结所在。


22岁,我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农村,决定南下广东打工。我进入佛山一家鞋底厂工作,每天干18个小时,手上磨起了密密的血泡,和夏衍笔下的包身工一样,被老板斥之为“猪猡”。因为带头反抗老板,又不会说话、不善交际,我被处处刁难,8个月后终于受不了离开了那里。

IMG_3538.PNG

1992年,在佛山打工时的我。

我去了广州,投奔家住北京南路的一位本地笔友,偶尔借住在他家。经他介绍,我又认识了一位湖南籍笔友,对方告诉我,广州《晨报》正在招记者,需要试稿,我兴奋地提交了稿件。后来,稿件被采用了,而应聘记者一事,则无果而终。不久,在人才市场,我又遇到一家正在筹备中的报纸,该报以招聘编辑记者为诱饵,将我录用后,我才发现,我们的工作实为给另一家报纸拉广告。这种工作必须能说会道,善交际,这恰恰是我的致命短板,于是又一次逃离。

IMG_3539.PNG

1993年,在广州时候的我。

离开广州后,我又回到了湖北,也重新回到了原点。

那时,我已与妻子相恋。我们是在工厂认识的,我给她看我发表的文章,里面写道:“如果爱他,就给他织一件毛衣吧,把你的柔情一丝一缕织进这爱情的信物。”几天之后,她便送给我一条亲手编织的钥匙链。后来, 她返回湖北,接着,千里奔赴到广州与我会合,又不顾一切随我回到家乡,和我相濡以沫三十年至今。

她是我抖音里最重要的主角,我经常在字里行间偷偷调侃她是“错账大王”,埋怨她“唠叨”,形容我们的关系是“你要我往东,我偏要往西”,同时,也毫不保留地将对她的感激、欣赏和爱护,一桩一件地写在我们打豆浆、卖早点的日常里,我想很多人都能看出来。

IMG_3540.JPG

我写的许多小故事,都和妻子的日常有关。

我们是2011年开始卖早点的,在当时古城旁一条农民摆摊卖菜的老街。一开始,我从乡下挑鸡蛋去城里卖,生意不错,就咬牙在那条小街上租下一间门面卖蛋。那时,旁边是一家卖鱼的,女主人不止一次劝我妻子,既然从小在鄂西北长大,会做馒头,为什么不以此为业呢?“看看这条街上的馒头店,生意多好啊。”

经不住她的再三游说,我们真的改行了。妻子说,不用学习市面上的做法,就按娘家的家常做法,采用老面加碱,不用任何现代添加剂。我们心想,现在的人追求原生态、健康无害,我们的馒头一定会火爆。

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我还开发出一种裂口馒头,水汽被释放出去,面质暄软不粘牙,市里的工厂都来找我订馒头,一次就是三四千个。有那么几年,似乎命运格外眷顾我,生意看起来红红火火。那时,我们每锅可以蒸二十七层,要搭三层凳子,才能将最顶端的蒸笼取下来。我们一边当街表演高空取馍的杂技,一边吆喝着叫卖。

IMG_3541.PNG

这是我开发的那种裂口馒头,是我抖音视频里最常出现的东西。

我们的生活似乎逐渐安稳下来,忙碌之余,我又开始写作了。我重拾笔墨,陆续写了十来篇文字,发表于一家本地报纸上。那时,我已将笔名改为“江南好”。

然而,时代大踏步向前。后来,蒸炉不许摆在店门外,街上的摊贩也被驱赶和遣散,这条街终于一年一年地萧条下来。生意日渐惨淡,我们不断地增加一些品种,又不断地淘汰一些品种,做包子,做花卷,做烤馍,做炕饼,做米粑,做麻花,做油条,做豆腐脑,做各种自创的点心,最后,只留下三样仍在苦苦坚持,那便是馒头、油条和豆腐脑。这三样,恰恰是最辛苦、利润最薄、别人最不愿意干的品种。

IMG_3542.PNG

我炸的油条,也经常在视频里出现。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坚持,油条绝不放明矾,豆腐脑、豆浆绝不用任何添加剂,馒头绝不放什么甜味剂、增筋剂、发泡剂之类。做馒头,因为传统工艺靠天然生物发酵,过程很慢,周期很长,我们是起得最早的,出锅却是最晚的。

因为对我抖音文字的欣赏,又或许是对我这个人的信任,有很多外地的朋友特意在我这里邮购馒头和油条,一买就是一箱好几十个。

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的做法不被顾客理解,觉得我们的馒头不如别家漂亮,全是开囗的“破馍”。我们每天和顾客磨破嘴皮子,解释多了还被嘲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是因此,后来在抖音写故事,我经常把自己比作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因为我只是一个在街角卖油条的市井贩夫,却始终脱不下那件长衫,迂腐又固执。

所幸,我还有一支笔,可以向这个世界传达我的心声。更幸运的是,我在网络世界遇到了一群热情善良的人,发生了许多离奇、浪漫又温暖的故事。

会写散文的早餐店主

我是2018年开始接触抖音的,在那之前,家庭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我和妻子一时间感觉生活失去着落,关了店面一个多月没做生意。为了让我转移注意力,亲戚给我介绍了抖音,可拍视频不是我的强项,我就尝试在抖音上写作。


一开始,文案限制50个字,后来慢慢增加到500字,再后来可以写1000字了。一辈子不善言辞的我,开始把我所亲历的人间冷暖全部写进文字里,希望在劳累之余,通过这个渠道,把现实生活中无法言说的心里话讲出来。


十几年来,我生活中接触的只有馒头、油条和豆腐脑,写的东西当然也是从这些东西出发。但我并不是为了推销我的馒头,也不是为了推销自己,通过我单薄的文字,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人逆风而行的孤独与艰难,也借此宽慰和鼓励那些和我一样“固执”的朋友。

IMG_3543.PNG

我被点赞最多的一篇抖音,讲的是一个难缠的顾客买馒头的故事。

我写东西没有固定的时间,更不能像作家一样有大把的时间坐在书房里冥思苦想。我一边和着油条面、磨着豆浆或者切着馒头坯子,一边构思,然后对老婆谎称去上卫生间,躲在厕所里奋笔疾书。

我写来来往往的客人,写磨豆蒸馍的日常,“十余年来,我们的早晨,都是从伸手不见五指的午夜开始的,磨浆机的轰鸣声,刺破了城市的夜空。所有的生灵都睡着了,只有黄灿灿的豆子在磨浆机里跳跃。”

有时候也写家乡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写过去的故事——“为了谋生糊口,我一度背叛了自己炽爱的文字,将写字的笔化作掘田的锄头,化作拨弄油条的筷子,为三箪食苦耕岁月,为三斗米低眉折腰。”

后来,很多人因为抖音关注我,我也写那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写素昧平生的情谊——“当我走下高高的蜘蛛网,在这朔风凛冽、白霜遍地的人间与一位善良又可爱的网友不期而遇的时候,汨汨的暖流裹挟着惭愧又忐忑的情绪便久久萦绕在心间。”

四年来,我因为写作,意外收获了许多和我频率相同、共鸣共振的朋友,有学生,也有大学老师,有远在异乡的打工族,也有漂泊海外的游子。我把那些年纪比我小的网友,都称作“小朋友”。我想,他们关注和喜欢我,或许正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份逝去的情怀,一份宝贵的真诚。

IMG_3544.JPG

看到有网友从我的文字中得到安定,我觉得很开心。

我向来不主张大家来寻访我的店,从来没有在抖音发过定位,也不曾公开店址及任何联系方式,但还是有小朋友辗转寻来照顾我的生意。有时候,他们还会偷偷给我“投喂”,有亲手做的剁椒酱和黄豆酱,有崭新的刮胡刀,还有帮我打印的免费赠送豆渣的告示。

IMG_3545.PNG

一位来自红安的网友,来我的店里吃早点,偷偷留下神秘礼物。

还有很多天南地北的小朋友,远程支持我,让我给他们寄馒头油条,故意给我多付款。有一位湖南的小朋友,每次收到馒头和油条,很夸张地告诉我不等加热就迫不及待地吃上了,还说要给我五星好评。还有一位黄梅的小朋友,曾经我给她寄油条的包裹被偷,她却反过来宽慰我,后来又让我再给她寄去一批馍和油条,还给我整整多付了三十块钱。我好话说了一箩筐,想把钱退给她,她就是不收。

于是,我就把这笔情义账记在一个本子上,几年来,这本记事簿上记下的,都是如她这般让我寄馍和油条,却多付了钱的小傻瓜们,来自天南地北,从几块、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现实生活中,我见惯了各种锱铢必较,可网络世界这一桩桩、一幕幕,让我感动不已。

我的粉丝里,有一位比我年长十六岁的汉川大姐,她被众多网友戏称为“宠弟狂魔”。她通过抖音关注到我,看完我所有的文字后,第一次给我来信,第一句便是: “弟,我想邮购一些馒头。”我们成了忘年交,每次我给她寄馍和油条,她一定要多付款,为此和我斗智斗勇,见我坚持不收,就强行给我充进话费里。

有一次,她在视频里发现我的双手干燥龟裂,几天之后,我就收到三个快递包裹,全是她寄来的蛤蜊油、防裂膏和护肤露。中秋节快到了,她在直播间里蹲守了一夜,只为抢到一款限量版月饼寄给我。

两年来,她一直有一个执着的心愿,希望有朝一日看到我出的“书”。为此,有一天,已经七十高龄的大姐,拖着罹患风湿的双腿,绕着汉川城跑了整整一圈,走访了所有她认为与出“书”有关的部门,向他们咨询出“书”事宜。后来,她又向年轻人学习电脑,把我四年来所有的抖音文案全部收录归档,并打印集结成册,当作一本“书”寄给了我。

IMG_3546.PNG

汉川大姐亲手把我所有抖音文案打印集结成册,自己为我制作了一本“书”。

承蒙大家的支持和喜爱,现在我的抖音有26万粉丝,时常有人说我文笔好,写得很生动形象,炸油条卖馒头屈才了。我诚惶诚恐,心怀感恩。

IMG_3547.JPG

一开始,网友的留言都是夸奖,后来也慢慢开始分享他们的日常和生活了。

我不会开橱窗或者直播带货,也不想做网红。但是,感谢抖音给我这一片精神园地,让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终于开口说话,让卑微的草芥拥有了一个绽放生命的舞台。这个舞台很大,大到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让贫穷者不再羞惭,让失败者不再气馁,让良善者不再流泪。在这片广阔的舞台里,感谢所有的遇见。

*本文由王连生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王连生 | 口述

橙  子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THE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22个口述故事

欢迎打开抖音,关注“江南好”

IMG_354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5 07:43 PM , Processed in 0.0369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