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0

[哲史艺丛] 古代制作工艺并不发达,女子是用什么化妆的?其实比我们还会保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0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制作工艺并不发达,女子是用什么化妆的?其实比我们还会保养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9-20 18:31 
1.jpeg

唐宫仕女图中的女子个个都有精致的妆容


豫让曾经说过:“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中国,化妆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时的先民出于彰显自己的地位等需要,会将油彩涂抹在脸上或者身体上。那么在制作工艺尚不如现代社会的古代,常见的化妆品有哪些呢?它们又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呢?


一、以粉敷面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古代女子也很注重美白。屈原在《大招》中写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大致意思是说,当时的女子用粉敷面进行美白,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用粉装饰面部了。


2.png

影视剧中战国时期的女子


根据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卷七上“粉,傅面者也,从米分声”和东汉末刘熙的《释名》释首饰第十五“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这两句话可知,古人最早可能就是用米研磨成的粉进行美白的。因为米粉对皮肤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古人进行美白的妆粉。


3.png

现代仿制的妆粉


但米粉的缺点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一个就是它的附着力,米粉的附着力很差,敷面后很容易出现掉粉的情况,需要经常去补妆。其次米粉是很容易粘结的,敷在脸上的米粉很难均匀地分布于脸上,所以米粉的增白功效并不强,需要涂抹大量的米粉。这两点还不是重点,米粉最大的缺点其实是它高昂的价格。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五中就详细地记载了米粉的制作方法,从中不难看出米粉制作工序的复杂,就连如何搅拌都有特定的方法,由此可知米粉定不是寻常百姓可以任意使用的妆粉。正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米粉在其替代物出现后便很快被淘汰了。


有一个成语叫“洗尽铅华”,本意是脱离了世俗。在古代,铅华也是古人用来美白的一种妆粉,最早常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类文学作品中。铅华其实就是铅粉,是铅经过处理后转化成的粉末。在铅粉加工时,一般有固态和糊状两种形态。固态铅粉俗称“瓦粉”,糊状铅粉俗称“水粉”。


4.jpeg

铅矿石


铅粉在美白方面相比于米粉有很大的优势,比如铅粉的附着力和美白效果都比米粉好,所以在涂抹铅粉时不需要像米粉一样大量涂抹。并且由于铅粉的制作工艺不如米粉那么复杂,古代冶炼技术足以使铅粉的制作工艺得以广泛普及,平常百姓也能用的起。


但铅粉并非就是完美的,众所周知,铅对皮肤是有害的,长期涂抹铅粉很容易引起皮肤病。所以除了米粉、铅粉以外,古人的妆粉还有紫粉(一种淡紫色的粉末,白居易在《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中有所提及)、檀粉(加了檀香的铅粉)和珠粉(用珍珠做成的粉,据说有美容功效)等。


5.png


二、以黛画眉


人们常用眉清目秀来形容一个人容貌清秀不俗气,可见眉毛在古人眼里也是很重要的。眉毛对于审美非常重要,所以古代女子经常会在眉毛上下足功夫。


在画眉时,古人会先用镊子剪除一部分眉毛,以修成特定的眉形。描眉时,先将黛放在专门的黛砚上研磨成粉后加水,再用眉笔蘸染描眉。


6.jpeg

古人画眉用的工具


在上文提到了屈原《大招》里的“粉白黛黑”,其中粉白指的是妆粉,而这个“黛黑”就是古人画眉毛用的黛。黛是一种矿石,俗称“青石”,是石墨的一种。在烟墨没有发明之前,黛既是女子画眉的化妆品,又是男子写字的墨的来源。古代常见的黛也有很多:首先要介绍的便是石黛了,李白的《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中就写到“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此外石黛还有“青石”、“画眉石”等名字在世间广为流传。除石黛以外,还有螺子黛、铜黛等,随着古代对植物提取加工技术的发展完善,还出现了用植物做成的青黛。


7.png

《甄嬛传》中的螺子黛


三、以饰妆面


古代女子除了敷面和画眉外,也常会在脸上贴或者涂一些色彩丰富的图案,这类装饰被称作面饰。《木兰辞》中花木兰在卸甲归家恢复女儿身时,就“对镜贴花黄”,这里的花黄就是一种面饰。花黄又称额黄,最初仅在皇室之间流行,一经流出便被各方效仿,在唐代时就已经十分流行了。而额黄的使用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像花木兰那样贴在脸上,将黄色的硬纸或者金箔剪成各种式样后用胶直接粘在额头上。第二种便是像画眉一样用画笔蘸黄色颜料在额头上画各种式样。但那种黄色颜料为何物,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8.jpeg


古人还流行一种面饰叫斜红。与额黄不同的是,斜红只能画不能贴。斜红是画在脸颊上或者鬓眉之间,常为弯月状。关于斜红,唐人张泌还在《妆楼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说在曹丕称帝后,宫内新招收了大量宫女。在这群宫女中有一个叫薛夜来的宫女,她在服侍曹丕时不小心撞到了一块水晶屏风,脸颊留下了伤口。在伤口痊愈后仍有两道伤痕,但本应该是十分丑陋的伤疤,在曹丕眼里却美丽动人,因此薛夜来受到了曹丕的宠爱。薛夜来的经历让其他宫女十分羡慕,纷纷用胭脂在脸颊上效仿薛夜来的疤痕画上血痕,斜红也就得以传开。斜红在唐代尤为盛行,几乎人人都画斜红。


9.jpeg


四、面部护理


古人除了会化妆,还会对面部做保养。古人是有面膜的,她们将中草药研磨成粉后加入蜂蜜、牛乳、鸡蛋清等搅拌成糊,然后抹匀涂抹在脸上,一张夜用面膜便制成了。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清洗掉,但这种面膜必须现用现做,无法保存。所以一些富贵人家会使用一些极为贵重的美白中药(如白僵蚕)作基础,在蛋白塑形后置于阴处晾干保存,需要时便用水浸泡即可敷脸,如此可以随用随取,十分方便。据说这些面膜具有美白、润肤的功效,和现代的面膜几乎没有差别。


10.jpeg

现代面膜


除了面膜以外,古人还用洗面奶护肤。他们很早就注意到了碱可以洗去污垢,因此常常使用碱性物品洗脸。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含碱的洗米水,此外还有用肥皂荚、猪胰和天然碱制成的洗面皂。在明代陶宗仪的《说郛》中还提到了一种名叫化玉膏的洗面奶,据说这种洗面奶的美白效果十分好,晋代的卫玠皮肤白净就是用了化玉膏。


文史君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古代的制作工艺有限,但这阻挡不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古人可用的化妆品尚不如现代种类繁多,但也丰富多样。古代女子除了用妆粉美白、用石黛画眉之外,还会在脸上贴上各种各样的面饰作为装饰,所以她们的妆容也是十分精致的。


参考文献


刘卫群:《中国古代化妆品词语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高宇:《中国古代化妆品制作技艺研究》,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赵星:《女为悦己者容 中国古代化妆品小叙》,《大众考古》,201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5 07:50 AM , Processed in 0.0329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