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哲史艺丛] 他是中国的卢梭,在帝制时代敢说皇帝是天下大害,他究竟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5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是中国的卢梭,在帝制时代敢说皇帝是天下大害,他究竟是谁?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9-15 18:30 
0.png

(黄宗羲像)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涌现出很多思想家,他们个性昭彰,思想深远,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时代,更是极大地影响到近现代中国的发展。黄宗羲,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的父亲被迫害而死,官场却官官相护,父仇难报,他便亲自下场当起“地狱判官”。他用功读书,一身学问,却根本不屑于做官,就连康熙大帝的召唤他都无感。就算是死,他也一样超然,遗嘱不用棺材,不做佛事,不留任何遗产。最绝的是,在最后的帝制时代里,他给世人留下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一、刺伤杀父仇人


1610年代的明朝,已是风雨飘摇,政治上混乱,军事上失利,贪腐横行,总之就是说一片末日景象。大思想家黄宗羲,就是在1610年9月生于浙江余姚。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人,当时著名的“后七君子”之一,与朝廷里依附魏忠贤的阉党水火不容。


黄尊素为人正派、耿直,敢说真话。天启年间曾多次上书皇帝,批评朝政,表达对阉党的不满,结果得罪了当时的权宦魏忠贤。后来,在魏忠贤的授意下,其爪牙兼酷吏许显纯将黄尊素迫害致死。父亲死的那年,黄宗羲16岁。


1.jpeg

魏忠贤 影视照


崇祯登基后,魏忠贤的末日很快到来。见阉党失势后,年仅19岁的黄宗羲到京城为父伸冤。许显纯是害死黄尊素的直接凶手,黄宗羲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许显纯有很深的背景,他是当时李太后的外甥。


由于这个原因,刑部官员在审讯时有些畏头畏尾,许显纯却敢百般抵赖,即使面对铁证也死不认账。就在刑部官员一筹莫展之际,黄宗羲从衣袖中取出一把锥子,猛地刺向许显纯,大骂道:“你害死我父亲,铁证如山,还敢狡辩!”


许显纯被连刺数下,血流满地满身,最后终于招供。但是,此人极为狡猾,他对审讯的官员喊道,他是皇亲国戚,根据明朝的法律,他可以免罪。这下,其他人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2.png


在一片沉默中,黄宗羲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历数许显纯结党营私、陷害忠良,犯了谋逆大罪。那时候,如果被判谋逆,连皇亲国戚也得死。明朝的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都是先例。


在黄宗羲和其他学子、百姓的坚持下,刑部最终判许显纯死刑。由于有如此义举,又惩办奸佞,为父报仇,黄宗羲又被人们称赞为“姚江黄孝子”。


然而,黄宗羲除了家仇,更有国恨。


3.jpeg


二、参加抗清活动


报了父仇后,黄宗羲回到家乡。他努力勤奋读书,却不以科举考试为念,又师从一代大学问家刘宗周,没过几年便满腹经纶。


黄宗羲在家乡参加了当时的政治团体——复社。这个团体以东林党的后继者自居。他们主张社会改良,关注民生,同情底层人民,支持抗清活动。


1644年,明朝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灭亡了。由于黄宗羲支持抗清,清军入关后他一度被捕入狱。后来,他乘时局混乱逃了出来,又回到浙江余姚。


在家乡,为了支援轰轰烈烈的反清活动,他变卖所有资产,组织了一支600人左右的义军队伍,称之为“世忠营”。但由于力量弱小,与清军实力差距太大,黄宗羲的队伍最终还是失败。


4.jpeg

黄宗羲塑像


抗清失利后,黄宗羲见明朝已不可能复国,便远离政治漩涡,开始著书立说,并决心终生不仕。后来,康熙皇帝以九五之尊数次征召黄宗羲,他都坚决不就。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稳固,黄宗羲已经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于是,他开始专心著书阐述自己的思想,让人们认识到帝王专制的危害。也许,在他看来,这也是另外一种“抗清”形式。


黄宗羲不仅很有民族气节,他的主张和学说也影响着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晚晴时的康有为、梁启超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他的思想。黄宗羲的学说中最精彩的当属他的政治学说,以至于后来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卢梭”。


5.png

卢梭


三、与众不同的政治观点


在黄宗羲的思想中,最震撼人心的是他的政治学说。在那个尊崇专制的帝王时代,他的学说可谓振聋发聩。


明朝灭亡,反清失败,黄宗羲认为根本原因都是帝王专制造成的。在自己的家乡蛰居期间,他对中国两千年以来的政治制度以及明朝的灭亡做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他将自己的主要思想写进《留书》、《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著作中,尤其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他批判了君主专制。这等于触碰了皇家逆鳞,因此他的书在清代一度被列为禁书。


6.png

明夷待访录


在书中,黄宗羲认为,现今的皇帝在开创帝业时,无不征伐四方,屠戮百姓,使得到处血流成河。在夺得帝位后,他和他的后代又会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式地盘剥,搞得民不聊生。因此,黄宗羲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形成他自己独特的一套政治构思。黄宗羲虽然批判皇权专制,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帝制,而是提出应该限制皇权的膨胀。为限制皇权,他提出君臣之间应当是分工合作的关系,而不是臣下单方面对皇帝一味盲目的忠诚。皇帝和臣下只是角色的不同,但都要服务于百姓。臣不是皇帝的奴仆,不该只侍奉皇帝一人或一家。


在此思想的基础上,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他认为皇帝是世袭的,无法选择,而宰相非世袭,是可以有选择的。国家应当由皇帝和品格高尚、能力出众的宰相共同治理。无论是皇帝还是宰相,都要以服务天下为己任。


7.png


黄宗羲还主张权力应该受到监督。在《明夷待访录》的《学校》一篇中,他极力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也就是说,他希望当时官办儒学学校中的读书人应当明辨曲直是非,敢于批评政府,甚至批评皇帝。在黄宗羲的政治构思中,学校应当起到舆论监督、听取民意的重要作用。为此,黄宗羲认为,学校的校长不由朝廷任命,而是通过公众舆论选出德才兼备的儒者充任校长。如果校长傲慢、专横、无学问,学生可以集体决定将其撤职。


在京城,皇帝和政府官员每月都要听太学祭酒讲学。对于皇帝的错误,祭酒可以直言不讳地进行批评。至于太子,必须从小在太学学习如何听取民意和了解民情,以防身在宫中,对外一无所知。


8.png

太学学府


黄宗羲反对专制,主张限制皇权,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民本主义思想家。当然,他的观点和主张远不止本文所写的这些内容。黄宗羲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伟大还在于对身后事安排得超然旷达。1695年8月,黄宗羲因病逝世。他的遗嘱是这样的:“死后次日,用棕棚抬至圹中,一被一褥不得增益”,“遗体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幡、纸钱一概不用”。


文史君说


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似乎一下涌现出许许多多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便是其中之一。黄宗羲是中国的卢梭,是明清鼎革之际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然,黄宗羲的思想大体上还是停留在“民本”的主张上,尚不能认为是“民主”的观念。但是,正是由于有黄宗羲的思想给封建时代的人们以洗礼,才为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陈生玺.黄宗羲[J].历史教学,1982,(02).


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J].知与行,2016,(11).


赵怡.卢梭与黄宗羲政治思想初探[J].文化学刊,2019,(09).


武晔.黄宗羲《学校》篇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观照[J].知与行,2019,(02).


李双.从抗争到接纳:明清易代后黄宗羲对清朝态度转变历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06).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5 07:38 AM , Processed in 0.0293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