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百家杂谈] 老一辈给年轻人挖了哪些大「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0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一辈给年轻人挖了哪些大「坑」?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2023-05-29 08:00 Posted on 北京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一辈人有着我们年轻人不具备的长者智慧,的确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虚心吸纳。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也让当代年轻人不知不觉地跳入「大坑」。



老一辈给年轻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答主:张小鸣


01

一味强调吃苦

「年轻的时候就要多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相信很多人都被灌输过这句话。

在老一辈看来,只要是「吃苦」,就会有出路,人生就会有希望。

他们不管你现在做的事有没有价值,假如你不能有始有终的做一件事,那就是吃不了苦,他们又会给你讲一堆大道理。

这种把自虐当上进,把「吃苦」这一行为本身当成出路的想法,真的坑苦了很多年轻人。

他们一味强调吃苦,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假如一个人一直在重复简单机械的劳动,这种类型的「吃苦」只是耗费青春,对个人的价值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当然也不会有出路。

真正的吃苦,是趁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有复利价值的事,随着你人生价值的提升,你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02

上大学之后就轻松了

「只要你好好学习,上大学就轻松了」。

这句话相信大家没少听,父母、老师都念叨了很多次。这句话的作用其实和曹操的望梅止渴一样,都是激励你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

然而,有些人却深信不疑,以为大学就是天堂,好像一切都尘埃落定似的。

这是一种「终点式思维」,认为只要达到某个目标或者某种状态,就觉得大局已定,不需要再付出努力。

我见过许多这类年轻人:

大一的时候延续了高考积极进取的意志,上课非常积极,认真听课做笔记。然后开始慢慢松懈,上课摸鱼,图书馆也不去了,大多数时候都宅在宿舍刷剧玩游戏。

接着发展到逃课,奉行「60 分万岁」的原则。

到了毕业时,才惊觉自己竟然没有一技之长,好的工作与自己无缘,只能随便找一份工作糊口。

虽然也试图做出改变,但总被生活按倒在地。最后,身上的棱角被削平,再也翻不起一点浪花,从此碌碌无为。

那些成绩优异,考入名校读研,或者进入名企工作的同学,哪个敢在大学松懈的。

如果真以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那么将来大概率会摔的很惨。


03

内向的人很吃亏

小时候,总会听老一辈的人说:

不要老是一个人待着,多出去外面走走;不要这么内向,多跟别人聊聊天;你这么内向,以后工作了怕是很难升职加薪。

我们生活在一个推崇外向的社会,重视沟通、合作、表达,因此外向的人似乎更有优势。

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内向的人常被认为是能力不足。

心理学家荣格最早提出了性格的外向和内向特质,他认为外向者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并积极投入其中;而内向者往往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吸引,更喜欢安静和独处。

所以,内向并不是缺点,它和外向一样,都是人的一种特质。

事实上,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也更善于思考和创造。


只有认同自己,才能看到身上的闪光点,才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04

我是为你好。

这可能是最大的坑了。


老一辈人很难体会到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常常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当做指点后辈的资本。

他们常挂在嘴上的几句话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我 XXX 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

然而,时代在发展,老一辈人很多的价值观和经验,到现在不一定适用,无法套在年轻身上。

更何况,老一辈人所处的年代,社会变迁的速度非常快。

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程,他们见证了社会的巨变。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人生经验对年轻人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最可怕的是,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时不时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强行干预你的人生路径,并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

我们经常看到这句话: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然而,我们一直都在承受这样的痛苦。

记住一句话,我们自己的人生,只能由自己掌控,别人无法代替我们选择。



答主:萝魏紫


Bingham Canyon Mine


宾汉姆峡谷铜矿,深 1200 米,宽 4000 米


0.jpeg

1.jpeg


答主:托卡马克之冠


缺乏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的「老一辈基本上都是在缺乏规则和底线的半原生态社会环境下野蛮生长起来的,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大的社会变迁,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他们一生就走完了。


剧烈变迁的社会导致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一个稳定的外界环境,而人是外部界定的产物。


在这种变化不定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对现状手足无措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状态中,而这种心态最像什么呢?像战场上的士兵。


众所周知,战场之上唯一的规则便是没有规则,对适应环境的要求远高于对原则底线的遵守,规则对他们来说是变幻莫测的,抓住机会生存下去并谋取利益最大化才是永恒的,抓住了机会,你可能就是归乡的知青,你可能就是参加第一批次高考的大学生,你可能就能拿到大城市的户口,你可能就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对于战场上的士兵而言,及时躲进正确的弹坑里,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死,你能决定的只有速度,剩下的一切则只能交给老天爷。


换言之,运气和抓住时机的能力,或者说投机性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人对于足以塑造命运的力量顶礼膜拜则是一种天性。


这种投机性再结合高等教育与信息资源的匮乏,由外而内的塑造了他们的性格特征。这在他们身上具体表现为自私,市侩,狡黠,盲从,迷信。实际上你把这些特点拆解开来,会发现每一点都充斥着丛林法则式的时代印记。


他们必须自私,因为机会有限,自己不抓住可能就再也没有了。(我死之后哪儿管他洪水滔天)


他们必须市侩,因为生存资源有限,必须精打细算才不至于捉襟见肘。(能吃则吃,能占则占)


他们必须狡黠,因为饼就那么大,别人要是多吃了一口,自己就少吃一口。(密切关注一切可以钻的空子)


他们必须盲从,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干了,自己要是不赶上就慢了。(追涨杀跌,哪里人多去哪里)


他们必须迷信,因为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想要缓解命运的不可知性,诉诸于超自然力量是唯一办法。(烧香拜佛,风水气功


这些特点都是由他们人生经历中无数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堆砌而成的,这些教训或者来源于身边,或者来源于自身,开路或许不一,但都在他们的骨子里深深刻印下了痕迹,他们忘不了,也不敢忘,他们必须依照这种方法行事,这种路径依赖已经成为了他们性格的一部分,甚至时代本身的变迁都已经无法撼动。


他们并非生而扭曲,塑造他们的,是时代。


人永远是一种趋利避害,规避风险,渴求稳定的生物,于是你们又可以看到他们一方面对稳定有着巨大渴望(对体制内的过度偏执)。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敢把自己放心的交给稳定的规则,而更愿意诉诸于一些所谓的「潜规则」(对人情关系的片面痴迷),一方面盲目痛斥社会黑暗,另一方面自己努力成为黑暗的一部分。这种一体两面的矛盾特性充斥着他们日常生活。


对于他们来说,规则和底线只是可选项,不是必选。


我们能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方面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适度宽容,积极矫正他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努力让自己不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我们管不了他们,我们可以管好我们自己。



题图来源:《人世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3 10:18 AM , Processed in 0.0406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