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雯小时候一直在学习民族舞
高考前,学了十几年的舞蹈也停了,为唢呐让了路。“别人总以为音乐学院的人多才多艺,但其实我只会吹唢呐。”她边笑边调侃自己。但舞蹈的底子,也为刘雯雯后来上台打了基础,表演、走台步、跟指挥互动,她都知道怎么做会好看。唢呐不单是件乐器,“上了台,演奏者要时刻注意风度和仪态。”
▲
刘雯雯的老师刘英
2008年,刘雯雯终于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成了当代唢呐大师刘英的学生。刘英传承了南北唢呐流派的一手“口技绝活”,也被称为“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如今,再谈起童年学习唢呐,以及被同学嘲笑吹唢呐的经历,刘雯雯都很轻松,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已经带着唢呐站上国际舞台,和最好的指挥家、乐团合作。这是对唢呐发展最大的肯定。世界音乐文化中一定要有中国音乐,不然是不完整的。”
唢呐创新曲《日与夜》,唢呐音色融合钢琴和大鼓,形成爵士曲风
如何打破大家对唢呐一贯的印象?刘雯雯下了很多功夫。
每次登台,刘雯雯都会穿西式礼服。一开始有很多观众不认可,他们觉得吹唢呐就要绑着两条大辫子,穿着喜庆的花棉袄。那样才能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代表中国民间音乐的极致。
但刘雯雯偏不。她跟母亲刘红梅说,自己就要穿最华美的礼服站在舞台上,她要让大家知道,唢呐是华丽的、优雅的、有很多可能性的乐器。
刘雯雯的个人专辑《百年涅槃》,献给建党百年
刘雯雯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唢呐创新。
她从小听周杰伦、林俊杰,迷恋过摇滚乐。所以好奇,如果用唢呐表现其他音乐形式,是怎样的效果?
有一次,刘雯雯在网上看到一个韩国人用唢呐吹出了地道的蓝调风曲子,她觉得特别,也非常喜欢。后来拿到这首曲子的版权后,刘雯雯联系了上海的乐团,跟爵士钢琴、爵士鼓融合在了一起,观众都觉得很新鲜。
但唢呐创新也不容易。她已经跟唢呐相伴27年,太了解这件乐器,如果自己作曲,恐怕很难跳出框架。
刘雯雯开始委约很多作曲家为唢呐作曲。她说完自己的诉求,就让他们无限创作,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
不过,唢呐被调侃是“流氓乐器”,它和交响乐团融合很难。“交响乐的声音圆融平衡,唢呐又很强烈。”创新,意味着要发挥它的特点,同时克制它一部分特色。
慢慢地,刘雯雯琢磨出了自己的办法:她会把手里的唢呐当成另一件乐器:可能是小号,萨克斯,吹到弱的部分,就想象成钢琴或者小提琴。而她自己,就像演员一样扮演不同的乐手。
刘雯雯正在演奏唢呐创新曲《百年涅槃》
刘雯雯的代表作,融入了山东传统的民间元素,表达一种平静和简单
今年2月,她的博士毕业音乐会里,刘雯雯和上海爱乐乐团一起,演奏了一首创新的曲子——《一枝花》。
它原本讲的是传统社会的故事,现在改编成敦煌的主题,作曲家沈叶还专门去新疆采风,在千佛洞壁画里,看了1600年前的飞天吹奏唢呐图。
为了用唢呐表达西北旷野的感觉,他们一起商量,用D调的高音唢呐和交响乐队“对抗”。刘雯雯也创新了一些技巧,比如手指对着音孔而不按住、口风(嘴唇)对着哨片而不含住。这样能让唢呐在整个乐队里不突兀,也不输气势。
“大家就是一起‘玩’音乐的,是开心,乐意的,那不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情。”
博士毕业音乐会上的刘雯雯
“日复一日,生活里只有唢呐,每天重复一件事,人肯定会痛苦”,但刘雯雯很喜欢舞台上的自己。
生活里,她平静,慢热,温吞。而在舞台上,她自信、强势,有种很热烈的能量,“好像平时积蓄的所有情绪,都会在舞台上爆发。”
唢呐让她感受到痛苦,也为她的生命打开一个闸口,让她看到不一样的自己。那种复杂深刻的感情,推着她不断往前走。
每一次,当身后交响乐队那浑圆的声音渐收,唢呐声起,刘雯雯总能察觉到舞台下观众情绪的微妙变化。
那因音乐而生的共鸣令她激动和沉迷。现场翻涌的躁动推着她,鼓舞着她,慢慢抵达一首曲子的华彩——刘雯雯能感受到自己心跳加速。音乐和她自己,在那一刻,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