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浪子”齐秦出了新歌《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会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你”。
动听的旋律配上忧伤的嗓音,齐秦把当时年轻人内心的追求和忐忑唱了出来,“小哥”齐秦成了一代青年的心中偶像。
前两天,我看到好几个朋友在转B站这支过年短片《第3286个站》,而它的背景音乐,很意外用了齐秦的这首《外面的世界》。哔哩哔哩
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在一个聚焦年轻人回家过年的短片里,能听到36年前的老歌,我很诧异。而最让我感触的,则是这支视频弹幕最密集的地方,出现在片尾那句:“从世界,奔向家”。
我突然意识到,在2023年这个春节当口,36年前的同一首歌,远方和家乡的概念没有变化,牵扯出的情绪却已经产生了巨变 。
被当下年轻人听进心里的,可能已不是对世界的向往和无奈的忧伤,而是来自家乡“我依然在等着你”的呼唤。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齐秦祖籍山东,有个姐姐叫齐豫。
齐秦从小就喜欢跟着姐姐,像跟屁虫一样形影不离。齐豫也很疼爱弟弟,不管做什么都带着他,还用自己人生中赚的第一笔钱给弟弟买了把八千块的吉他。
16岁那年,齐秦因耍酷闹事被送进感化院,待了三年半。在感化院的日子,齐秦每天都抱着姐姐送的吉他练习,一边练一边望着高墙外的蓝天。
从感化院出来后一年多的时间,青春期无处释放的激情转换为澎湃的音乐理想,齐秦每天都在家练琴,一天能练七八个小时。练了一年,齐秦去民歌餐厅唱歌,逐渐走上音乐之路。
1985年,齐秦在流行乐盛行的台湾杀出重围,用一首《狼》征服了听众和歌坛前辈,成功跻身头部歌手。两年后,他又推出专辑《冬雨》,收录了《大约在冬季》和《外面的世界》两首歌。
《外面的世界》是齐秦为了纪念感化院的经历创作的,他自己谱了曲,填了词,用忧伤的嗓音满怀深情地吟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会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你。”
《冬雨》一发行,齐秦一下子成了流行乐坛最耀眼的巨星。他的专辑还被大陆引入,那一头卷发,通身皮衣的不羁“浪子”形象,也给大陆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齐秦 图源|网络
80年代,港台文化登陆内地并迅猛发展,除了齐秦,邓丽君、潘安邦等歌手在大陆也炙手可热。
粤港台流行文化冲击大陆文化的同时,南方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也跟北方逐渐拉开距离。
改革开放深化,深圳、珠海、海南等经济特区先后成立,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渐渐拉开。到了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给各大中小型企业松绑,南方快速转型升级,北方却逐渐乏力,不少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难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方不少城市的年轻人纷纷南下“淘金”。
像歌里唱的那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轻人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渴望,一个个背起行囊踏上南下的火车。
那段时间,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深圳渔村变特区,某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停职留薪”下海淘金;广州三年,安徽某山村走出第一个万元户……
他们推崇远方,充满干劲儿,只要肯花力气,肯动脑筋,就能赚到钞票,眼睛里闪烁着光明前途的火花。
当然外面的世界不一定那么精彩,对不少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可能也很无奈。有人衣锦还乡,就有人垂头丧气;有人珠光宝气,就有人灰头土脸。
外面的世界也可能很险恶,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被骗,一腔热血遇冷受挫,每个走出去的年轻人都是既激动又忐忑。
这一点,每一个决定远行的年轻人都想到过,长辈叮咛过,歌里也唱到过,但年轻就要追求梦想,哪怕梦想幻灭,也还是体会了一把不一样的人生,呼吸过不一样的空气。
《外面的世界》恰好唱出了当时年轻人昂扬的斗志和内心的忐忑。忧伤的曲调和略显冷酷的歌词也成了上行时代的“情绪点缀”,成了助力年轻人迈出去的另一种催化剂。
这首歌精准踩住了时代脉搏和一批年轻人的远方症结,唱响全国,成了一代青年的“理想之歌”。
外面的世界有点无奈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猛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顺着铁路线,走出老家,奔向省城、都会、北上广深。
经济发展巅峰期过后,是较长时间的低迷。近几年国际经济下行加上变化莫测的就业形势,更是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求稳,考编考公,回乡发展。
疫情三年更是加剧了年轻人的压力。
长时间居家办公导致年轻人普遍比较丧,滋生消极情绪;互联网寒冬、影视寒冬、教培改革直接让一部分年轻人失去了工作。为了增加收入,有的年轻人一天要打两份工,下班后出去跑闪送;还有的在地铁站门口摆起了地摊,卖手机壳、挎包等自己做的手工艺品。
另一部分年轻人想通过考研来短暂逃避,结果考研人数激增,且多校缩招。再加上市场上岗位僧多粥少和“狼性竞争”的行业内卷,年轻人身累心更累,索性直接“摆烂”。
过去一年,或主动或被动的“躺平”成了互联网上最常出现的词汇。考研考公失败、被裁员回老家、从白领转行干烧烤摆地摊……这些不那么光鲜体面、甚至有些窘迫的内容也逐渐成了各平台的热门常客。
有着135万粉丝的UP主侯翠翠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她毕业后直接留在家乡工作,干了五年工资才涨到5000,还时不时被老板骂。后来她辞职拍视频,内容就是田间地头找人唠嗑,分享自己日常面试、相亲和工作故事,吸引了大量网友观看。
去年4月,侯翠翠发了第一条视频,吐槽自己在家乡的奇葩相亲经历。
加上微信后,男生发过来的第一句话是“嗨gril”,侯翠翠犹豫了下,还是礼貌指出girl打错了,然后就没然后了。还有一次一个男生送完她礼物就跑,不说喜欢也不说不喜欢,她很疑惑,心想他就不想跟我出去走走吗?然后就联系不上了,“我怀疑他是gay”。
这条视频吸引了几十万网友观看,大家都被这个姑娘逗笑,封她为“唠嗑区UP主”。但真正引起网友共鸣的,是这条《985废物 考研失败 小县城工作 摆烂都需要门槛了?》。
▲ 侯翠翠 图源|B站
这条视频里,侯翠翠火力全开:网络上动辄自称“985废物”、“海龟废物”、“双一流垫底学霸”的人把“摆烂”的门槛都拔高了。在他们的衬托下,很多干着普通工作拿着微薄薪资的年轻人甚至没有资格说“摆烂”。
一句“好像我不念985,我不考研,我都不好意思摆烂!”直接封神。
这条视频发出即爆,播放超300万,大量被卷生卷死的年轻人有如醍醐灌顶,开始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摆烂”,又到底什么才算是“正常生活”。
侯翠翠的眼中,“躺平”并不是游手偷闲,浪费青春,而是在高压的环境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生活本不该被同一个标准定义,处处“非标”的侯翠翠依然活得舒坦快乐。
她的存在本身好像也成了某种精神慰藉,消解了过去社会无形中要求年轻人在外面的世界一定要赚到大钱,衣锦还乡的压力。在那些张口就来的碎碎念里,终日紧绷的年轻人,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