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问过自己,假如,到了百年归老那天,有什么可以带进棺材?她唱完最后一首歌,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提拉婚纱,转身走上长梯,挥别而去。19年前的今天,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病逝。
1982年,TVB举办了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参加人数超过2000人。在最终的比赛舞台上,当选手梅艳芳迈着轻快的舞步唱起徐小凤的名曲《风的季节》时,其他参赛者的表演,或多或少都显得黯然失色了。19岁的梅艳芳,歌声低沉而富有节奏,舞步自信,歌艺和台风都堪称一流。
▲梅艳芳在新秀歌唱大赛中演唱《风的季节》。图源:网络
评委之一的黄霑,越听越高兴,拿起资料一看,发现居然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当场下了个结论:于是,他在每一个评分项目下都打了满分,一共50分。当歌唱比赛评委这么多年以来,他鲜少给出满分。随后,黄霑转向隔壁的主席评判顾嘉辉,问他给梅艳芳打多少分。“本来想给50,但艺术没有满分的,只好扣她1分!”就这样,梅艳芳从顾嘉辉手中接过金奖奖座,成为了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的冠军。当时,邀请梅艳芳参加新秀比赛的黎小田对她作出了一个预测:“从新人来讲,再过十年,都不会出一个像她这样好的。”
▲黎小田和梅艳芳。图源:网络
如今回看,不仅十年,一晃四十年,再也没有一个像她这样的人出现了。1982年,签约华星唱片公司的梅艳芳,在公司的安排下录制了第一张唱片《心债》。因为嗓音酷似徐小凤,低沉而有韵味,唱片俘虏了歌迷的心,销量十分不错。然而,唱片MV中呈现的清纯、乖巧的女孩形象,却引发了阵阵怀疑的声音。
▲《心债》MV中的梅艳芳。图源:网络
人们犹记得新秀比赛上眼神犀利,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不羁”的梅艳芳,他们疑惑,梅艳芳怎么会是唱片里这个样子的呢?于是,媒体开始利用梅艳芳过往“复杂”的歌厅、夜总会驻唱经历,大做文章。媒体说,梅艳芳穿衣如此厚实,是因为身上都是纹身、针孔,称她为“瘾君子道姑”。面对谣言,梅艳芳虽然感到失落、难过,却从来没有在人前表现一二,更是从来有回应过。她的“过往”,成为媒体攻击她的利器,也成为她对外防御的最佳堡垒。艰苦的童年经历,让梅艳芳早已练就出一颗强大的心脏:笑看挫折,永不服输,用实力来说话。当人们真正了解了她的过去,所有的误会都化成了宠爱——没有人不心疼、不敬佩这个坚强的女孩。
1963年,梅艳芳生于旺角花园街,是家中的老幺。此时,家中已经没有父亲了。在她出生之前,风浪带走了跑船的父亲,也带走了家庭最大的经济支柱。怀有身孕的母亲,唯有带着三个孩子,和一副布施得来的独门药方,来到香港开中医馆。一个女人要拉扯大四个孩子,生活不易。梅艳芳过早地加入到了这场生计大作战之中。三、四岁的时候,梅艳芳爱唱歌的天赋被玩音乐的舅舅发掘,于是,便开始和姐姐一起到荔园登台。荔园1949年开业,整个五六十年代都是香港最大的游乐场。梅艳芳最初只是客串表演,但因为小小年纪就能唱完一首歌,也没有走音,手舞足蹈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便成为了常驻。在荔园的舞台上,她唱《卖花女》,唱《卖酒仔》,唱《唐山大兄》……这些与年龄极度不符的歌曲,在她的口中唱出,怪趣又辛酸。
▲梅艳芳童年。图源:网络
从六岁起,她就懂得自己选化妆品,自己化妆,十分独立。后来,因为有表弟的帮忙和梅艳芳姐妹天赋的加持,梅妈妈便把生意转移到了歌舞表演,先后创办了锦霞歌舞团和“歌坛”歌厅。此时,长大了一些的梅艳芳参与巡回演唱、顶场表演等,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表演风格愈发成熟。当日子变得惬意一些,生活却又给了梅艳芳一家当头一棒:从此,13岁的梅艳芳开启了辗转歌厅、夜总会“卖唱”的日子,每天一唱就是十个小时。以至于,喉咙都长出了茧。当她的同学们嘲笑她是个“歌女”时,她在心中暗想同学们没见识,并投入更多的精力练唱歌,对着镜子练台风,让自己的演唱实力变得更强。当喉咙长茧,声音变得低沉,她就转而唱徐小凤的歌,开拓新的歌路。
“人家说我有女强人的外壳,是因为我从小已经见惯了人生的复杂环境,无形之中自己建起了不少墙。”她后来回忆说。也许,没有选择权的童年确实让梅艳芳有过不少遗憾,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而是将所有的苦难转化为实力,为未来的选择做出了最好的准备。1982年新秀大赛上的夺冠,就是她十九年努力生活的证明。而出道之初的那些谣言,最后也消散于梅艳芳无言的坚韧中。出道之初,人们对她呈现的形象怀有恶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清纯或是痴怨的形象确实与她的气质格格不入。虽然,梅艳芳以酷似徐小凤的低沉嗓音闻名,但她的表演风格明显与前辈们大不相同。当时大火的徐小凤、甄妮、张德兰等女歌星,她们演唱时内敛、柔情。而梅艳芳,举手投足之间,尽是睥睨一切的自信和张扬。这份张扬,在其他女歌星身上从未见过。它来自于梅艳芳十多年来的舞台演出经历,深入骨髓。
▲梅艳芳。图源:网络
梅艳芳与80年代香港乐坛的相遇,可谓是彼此的幸运。80年代的香港,晋升“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一片蓬勃。此时的香港乐坛,在许冠杰等人的带领下,跨过了西洋音乐、国语小调统治的时代,正全力推进粤语流行曲的发展。在香港这块的土地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大家都乐意吸收。当造型设计师刘培基开始参与梅艳芳的形象设计,大家终于觉得一切“对味儿”了。1985年,梅艳芳发行第三张专辑《飞跃舞台》,一改以往的清纯或幽怨形象,展现了一个颇有些帅气的中性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梅艳芳在《飞跃舞台》中的形象。图源:网络
一首《坏女孩》,“尺度”大得让人惊讶。在她之前,从来没有女歌手展示出这种充满野性的形象。
此前,香港本土还没有女性运动,人们对这首歌的惊讶,更多来自于人性中冲破禁忌、向往自由的一面。这种大胆前卫的尝试,自然引起纷纷议论,不少人说梅艳芳歌词教坏小朋友。紧接着,这种展示女性性感、野性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地出。梅艳芳一步步成为了性感女歌手。80年代的香港乐坛,梅艳芳独领风骚,流行乐坛多了一种可能性。
音乐制作人伦永亮说,艺人的一个责任是领导潮流,梅艳芳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然怎么会有“百变梅艳芳”的称号?她知道,幕前的人永远是观众的模仿对象,必须向观众呈现最好的一面。“我不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但我不会甘于做一个平凡、平淡的人。”
▲梅艳芳在1995年《一个美丽的回响》演唱会上的造型。图源:网络
在艺术表达上,她从不选择最安全、最熟悉的套路,而是一次又一次做出超越时代性的突破。这种不甘止步于当下的进取精神,让她留下了数之不尽的优秀作品。美国《时代周刊》曾将梅艳芳评价为“东方的麦当娜”。她在香港乐坛塑造的前卫女性形象,连同积极寻求突破的年代一起,成为永不消逝的记忆。
▲梅艳芳和张国荣在演唱会上表演的《芳华绝代》,成为经典。图源:网络
1988年,她与张国荣合作《胭脂扣》,出演如花一角,荣获金像奖、金马奖等四个最佳女主角。这就像一道开关,让她真正地意识到,原来自己真的热爱演戏,真的有能力演戏。“你有很多种样子,浓妆、淡妆、男妆、没化妆……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真实的梅艳芳也同如花一样,拥有千百种姿态,每一种都让人着迷。
▲梅艳芳和张国荣在《胭脂扣》中贡献了极其精湛的演技。图源:网络
导演们看中了梅艳芳的古典气质,纷纷找她出演传奇人物,后来便又有了《川岛芳子》《何日君再来》《半生缘》等作品中的经典演绎。
▲《川岛芳子》里的梅艳芳。图源:网络
许冠文曾评价,演喜剧比演严肃的剧情片难度高得多,因为剧情片只要演得真,而喜剧片则是要又真又好笑,梅艳芳就是难得都可以演好的演员。周星驰和吴孟达作为极具个人风格的演员,在喜剧表演上鲜少有女明星能够跟他们分庭抗礼。梅艳芳是个例外,在电影《审死官》中的表演毫不逊色。
▲《审死官》里的梅艳芳。图源:网络
后来在《钟无艳》中的反串演出,同样让人看到她极高的表演天赋。“电影是人生的缩影,是一个梦,现实生活做不到的,可以在电影中满足。”梅艳芳曾说,她是个喜欢做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