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65|回复: 1

【维摩诘经实证】菩萨行品第十一(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2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摩诘经实证】菩萨行品第十一(六)

pexels-photo-1263986.jpeg


      于世间法少欲知足,于出世间求之无厌,而不舍世间法。

      世间法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些,出世间法包括三十七道品、各种三昧。求出世间法的欲望,越大越好,甚至还要究竟成佛,但是对于自己的世间需求,就要少欲知足。菩萨不能舍掉世间法,有时还要方便经营世俗事业,不然就没办法度众生。

      不坏威仪法而能随俗。

      对菩萨来说,唯一的戒法是取相分别,自己不取相分别,但是考虑到众生的执着,所以随顺世俗,这样就不会破坏威仪法。

      起神通慧,引导众生。

      通过神通的智慧来引导众生,这主要是指漏尽通。五通共于外道,只能度俗人信佛,没办法度人学佛。

      得念总持,所闻不忘。

      如果你有一个总持门,每次听到什么法义就把它摄入到总持门里面去,你就再也不会忘记。比如,前面说的「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这一大堆的「是什么」很难记住。但是,你可以把它简化为「只要说是什么,都是为了度化刚强众生而说的苦切之语」,再跟「不是句」(一切有为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若离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互相对照,你就会知道,讲「是什么」都是不了义法,讲「什么都不是」才是了义法。这样,你虽然记不住文字,却把义理记得牢牢的,就是「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千万不要因为记不住文字而不好意思,因为义理才重要,这是依义不依语的原则。

      善别诸根,断众生疑。

      菩萨要善于分别众生不同的根器,想办法断掉众生的疑惑。断疑是度众生最重要的部分。烦恼因无明而有,而无明就是不了解真相。众生不了解真相,因此一定会有疑,比方说他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轮回,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如果他能够确定有轮回和因果报应──他所做的每一件好事、坏事都有报应,他就愿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能够断掉他这个疑惑已经很不容易,如果你能够断掉他的疑见,那就更好了。菩萨跟众生讲解真相,必须要符合逻辑和事实,让他自己确认无误,才能断掉他的怀疑,不能只是让人家相信经教。

      以乐说辩,演法无碍。

      菩萨有辩才,并且乐于宣说,能够开演法义没有障碍。

      净十善道,受天、人福。

      十善道与身业有关的是不杀、不邪淫、不偷盗,与口业有关的是不绮语、不两舌、不妄语、不恶口,与意业有关的是不贪、不嗔、不痴。修这十种善道,受天福和人福。菩萨必须修习十善业,才能在人、天受生。

      修四无量,开梵天道。

      四无量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可以往生到梵天的初禅乃至四禅天。

      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

      经常劝请善知识说法、随喜赞叹众生的善业,菩萨就可以得到跟究竟佛一样的音声。

      身口意善,得佛威仪。

      菩萨修习身口意的善业,未来就可以得到跟究竟佛一样的威仪。

      深修善法,所行转胜。

      菩萨不断地修习各种善法,修行就越来越胜妙,果位越来越高。

      以大乘教,成菩萨僧。

      用大乘法来让自己成为菩萨僧的一员。这里的菩萨僧是指明心、大乘见道,跟是否有出家的表相无关。

      心无放逸,不失众善。

      不管你是工作忙碌还是无所事事,吃喝玩乐或者精进修学,任何时候都不妨提起正念,忆念自己的总持门(例如「不是句」),各种善法就会从这当中出生。

      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

      照这样去做,就称之为菩萨不尽有为。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2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2-11-13 05:45 PM 编辑


0.p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5 01:40 PM , Processed in 0.0365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