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遇到中国百姓跪倒一片,叩头在地。给他们三人拉车的三位中国车夫立刻弃车跪倒,不肯继续前行了。
于是,英国绅士,伦敦改革俱乐部的会员,百万富翁,就亲自拉人力车,拉着印度贵妇和伤了脚的英国侦探,前往上海。
立刻被清朝士兵捉拿起来,上了枷板,一路遭到中国小孩追着嘲笑。
怕观众没知识,特意用字幕通知,这是中国的紫禁城。
出现了皇太后和皇帝,按历史,那只能是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
西太后气得运了运气,才说:“气死人了!他们违反了海关规定。带他们上来。”
两个英国人带着枷板,和印度贵妇一起被带入金銮殿,上海的那个。
印度格格一到御前就跪下了,真是滑跪。男主福格先生,原本应该阅尽世面、历尽惊险(原小说暗示他是靠参与殖民活动发了财),看到阿乌达跪下,很意外,仿佛人生第一次见到,很懵懂,很无措,和侦探一样,对目前的处境非常茫然。
她还立刻行叩头礼,并且是连连叩头。——好像印度没有这个礼节吧?印度有把头深深伏低的类似礼节,但和中国的叩头不同。
然后,然后,震撼的时刻到了,
两位英国白人绅士——虽然严格说来,在当时,某些侦探不算绅士——看到印度格格叩头不已,他们两人互相对了一眼。
然后他们两个人同时跪下了。跪下了,跪……
你以为是单腿跪吗?No,no,是双腿跪。对不起我本来想要去掉油滑腔调,保持理论姿态,但,到这儿,我还是守不住了。
我们都太熟悉“马戛尔尼事件”了,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预期中的金銮殿内的情节应该是某种对马戛尔尼所讲述的那个版本的复现——男主傲然说,我们英国人是不对任何人下跪的,就是在我们伟大的女王前也不下跪,我们只面对上帝,但那也不是下跪的姿态,云云。于是发生争执,表现东方的愚昧和专制,中国的观念落后,缺乏人权,自命天朝,盲目自大,等等等等。最后以男主的胜利告终,慈禧在先进的欧洲人面前矬尽脾气。
结果男主不需要要求,自己跪了,主动跪了。
似乎,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觉得,英国绅士见了中国皇帝和皇太后就应该下跪。他们显然都不知道马尔嘎尼的故事,也不知道中国知识界一直在用那一幕来自我拷问。
接下来,出现了特别反应欧洲人思维模式的一幕,也或者,在这方面,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
同治皇帝完全是一副西方绅士的傲慢和高贵派头,走下宝座所在的高台,完全无视两个英国人,伸手扶起印度格格。你别说,这一位同治又精神又漂亮又威权,绝对是中国皇帝与达西先生的合体,如果你不是中国观众,你会很迷这位中国皇帝呀。如果你是女观众,你会做梦,我要能做他的皇后就好了——达西版的中国皇帝,你要不要?你当然要。
然而,接下来,如果你能理解的话,那是触目惊心的一段情节:
同治轻慢地伸手托了托印度格格的下巴,然后松手,仔细打量。接着,流露出一丝惊讶的表情。
这段戏的每个细节,都流露了剧组的无意识。像那个托下巴的动作,前一分钟,同治还是个达西,此刻忽然变得傲慢和轻浮,对女性很不敬。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剧组内心对中国和印度的感受,即,对前者很敬畏,对后者很轻视。
印度格格也坚定地、自信地回视。两人的交视之间,传达了无数信息。
接下来是特别反映欧洲人的种族主义和封建观念的对话,中国人很难理解:
同治:“你和特次家族有亲戚关系吗?”
印度格格坚定地回答“是”,同治便逼问:“什么关系?”印度格格回答:
“我爷爷的姑父是特次家族的。”
此时她的神情依然坚定和坦然。
同治听说,马上回到宝台上,他的身姿和动作都是英气勃勃,像个牛津大学划艇队的队员,一看就是个心思清朗、意志果决、体态矫健、动作迅速有力的青年君主。
同治望向西太后,彼此无言地交流意见,西太后颔首示意,那一刻,她的表情很宽容和温和。于是同治果决地宣旨:
“根据我的母后、皇太后的懿旨,现在你被释放了。”
接下来的镜头是对向谁呢?不是印度格格,是斯蒂尔和波洛,他俩立刻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没事了。
格格也表态:
“谢谢您的宽大,陛下。我的同伴也感谢你。”
然而天朝是那么好说话的吗?当然,不!
同治一句话就把三个人的幻想碎成齑粉:
“不,他们没有你的血统。”
印度格格恳切地呼了一声:“陛下!”想申辩什么,但,刚毅果决、威权赫赫、世界第二强势(他母后是宇宙第一强势)的同治打断:
“我非常遗憾,他们必须被砍头。”
两个英国人闻旨不知所措。
没想到印度格格气势如虹:“那我也一样必须死。”
男主闻言,非常意外。
这时他表现出了男子气概,赶紧说:“对不起,请等等,呃呃,事情应该,应该由我来负责,如果应该有人死的话,请杀了我。”
但格格更有气概:“这位先生是我的监护人,失去他我也不想活。”
西太后向同治点点头,同治转头宣布:“你的监护人可以释放。”坚决地一指侦探:“他必须死。”
侦探吓坏了。
男主赶紧坚持,一切都是他引起的,如果必须有人死,那只应该是他。
同治略一停顿,向格格确认:“他真的是你的监护人?”格格说是。
同治:“真令人头疼。”
然后是片刻焦灼的的等待,三个人十分紧张。
同治再次转向慈禧,两个人无言地交流了一下,然后同治又转向跪着的三个人。
侦探紧张极了。
牛津大学划艇赛手版和达西版同治气宇轩昂地宣布:“饶了你们。平身。”
侦探还不敢相信,用手指指自己:“我也能站起来?我也可以不死了?”确信后发出呃呃声,十分失态。
倒是印度格格十分刚毅和强硬的表情:“谢谢陛下。”微妙的是,说话前,她表情刚毅地,与同治有个会心交流的眼神儿。
三个人站起来,侦探颤巍巍地站不稳。
同治果决地一挥手,示意卫兵们将他们三人释放,然后转头就走。
接下来的镜头,一座标志“东门”的城门打开,男主,印度格格,侦探,坐着人力车,离开了“上海”。两个英国人侥幸借助一位印度高级种姓女性所用的中国贵族的血缘,逃过了一死,男主总算可以继续一八七零年代的八十天环绕地球的冒险。
剧情非常细腻:男主和印度格格坐在同一辆人力车上,格格意态舒畅,轻松地扇着一把中国扇子,直视前方,像是世界的主人一样自在。好像她是个中国公主,带着心爱的男人和异国同伴离开皇廷,离开中国,奔赴远方。男主的姿态更微妙,把面孔朝向她,又没有完全朝向她,但抱起双臂,恢复了英挺的姿态,也恢复了自信。
他曾经救了她,从野蛮当中,而她又救了他,在中华帝国的宫廷上。他们彼此扯平了。也许不止是扯平了,在他心目中,她受到中华帝国的认可,在身份上高于他了。
淘换回一个在中华帝国宫廷上受到认可、拥有地位和荣耀的,雅利安血统的,印度王妃,那位英国绅士的环球冒险可真值。1989年版的剧组,把他们心中最完美的梦想,发散给全世界。
然而,很容易忽略,但必须重视的是,镜头交代得清楚:上海的那座东门,本是关死的,打开之后,仅仅让男主和两位同伴乘坐的两辆人力车出城,然后立刻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