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现实生活中,女王的公众形象并非全然不食人间烟火。社会学界认为,女王的公众形象可以被概括为“亲近的神圣性”,一方面王室通过电视直播以及新时代的社交媒体等,向公众显示亲近;同时这种展示又是克制的,是精心安排的,目的是在亲近中彰显王室的神圣性。
然而,亲近也好,神圣也罢,某种程度都是女王必须戴上的面具。当女王出现在摄影机前,我们从中看到神圣不朽,看到亲和力,却看不到王冠背后的规训与负担,看不到真实的伊丽莎白·温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王冠》虽然基于现实改编,但并不是全然的现实。第四季播出后,便有历史学家指出剧中对于查尔斯和戴安娜婚姻的刻画是不准确的,可能会真的危害到英国王室。英国文化大臣也向媒体喊话,让剧方出面强调剧集是虚构的。
但剧方并未做出这样的表态。主创皮特·摩根曾这样回应过剧集真实性的问题:“我尽全力从各个视角来还原其中的历史事件,并做一个负责任的传记作者。”
尽管剧集对于王室八卦或真或假的呈现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这部剧所讲述的远远不只是王室八卦。通过描摹困在“王冠”里的玛格丽特公主、戴安娜王妃以及女王等,这部剧精准地展现了人与系统之间复杂而绵密的缠斗。
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系统中:学生困在学业里,社畜困在工作里。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我们都不住在宫殿里,但也能在某些瞬间和困在“王冠”里的她们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