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6|回复: 3

禅师的机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3 0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2-9-13 05:49 PM 编辑

禅师的机锋

153755deilm6983lmmbczd.png


      禅师的种种机锋作略,其实是有经教依据的。《楞伽经》说:

      非一切刹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相耳。或有佛刹瞻视显法, 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咳、或念刹土、或动摇。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诸胜三昧。[2]

      此段经文说,言说只是“作相”而已。也就是说,此处的言说,不在其中的意义。此处的作相,专指第八识的作相──第八识与蕴处界同在,而有独立的作用。

      为什么“作相”可以使人得到无生法忍,以及各种殊胜的三昧?这是因为佛教的智慧,是从现观当中发起的,因此并不一定以语言文字让人明白,只要透过“作相”,让人看到第八识特有的作用,就能完成智慧的现观,伴随智慧而发起的各种三昧功德,也能次第成就。

      “非一切刹土有言说”,隐含着一个宣示:只要能够让人发起佛法上的智慧,不管用什么手法,都是真正的佛教。所以,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这一个“刹土”,由中国的禅师用种种机锋作略,显示第八识的功 德妙用,是符合《楞伽经》的。

      中国禅师的机锋作略,虽然采用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文化素材,但只要能够让人证解阿赖耶识,并不影响其真佛教的本质。反过来说,如果不能让人证解阿赖耶识,即使是古印度人(例如安慧)用梵文所造的论,仍然不是真正的佛教。

---《实证佛教导论》第七章 大乘法的实证; 第三节 教与禅; 三、宗旨和禅法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 (CBETA, T16, no. 670, p. 493, a27-b3)。 “诸胜三昧”,《大正藏》作“殊胜三昧”,今依宋、元、明三本。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4: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2-9-13 05:52 PM 编辑

      印祖语:"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果倒过来理解,你可以知道开悟是多重要,你求生极乐净土是奔着开悟去的,不是吗?开悟是得无生法忍的前提、前方便,菩萨道修行路上的五十个阶位,必定要过了开悟这一关,就是六住菩萨的正心住,然后证得无生法忍、即明心见性才能算是转凡成圣。我们往生极乐净土的最核心利益是---得阿鞞跋致,不就是文章中提到的这个无生法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个阶位是指到十地菩萨,再后面的两个阶位是等觉菩萨和妙觉菩萨,前一个是一生补处佛,而妙觉菩萨是究竟佛,已经成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4-10 12:02 PM , Processed in 0.0709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