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聊到梦想,是普洁开始上学后,关野准备返回日本前。
普洁看着春风吹开的小花,说了一句,这么美的花被吃掉好可惜,但是羊吃了这些花会长得更壮。
普洁改变志向了,“我想学日文”“学日文做什么呢”“我想当口译”。普洁一边说,一边不好意思地用手摸着自己的脸。
“等你学会日文就来日本吧。”
早在他们第一次见面,奶奶就认真地对关野说过,“受教育很重要,不受教育,将来就会跟我一样过得很辛苦,我只能继续捡柴生火,孩子去念书才有好前途”,“受教育总好过放牧为生”。
在搬到冬牧场前,关野再次给这家人拍了一些照片。
一家人在蒙古包前站成一排,草原的阳光打在众人脸上,刺得大家都成了眯眯眼,但咧着的嘴角,一个比一个笑得更快乐。
如今照片里站着的人,外公去了,妈妈走了,普洁的灵魂回到草原了。
这是2004年的夏天,蒙古草原,天气晴。
纪录片之后,导演和普洁一家人一直保持联系。为了完成普洁的梦想,他们帮助安排蒙古国学生学习日语,前往日本留学。
关野也带着普洁的梦想向前,他将公司名字改成了普洁的名字,通过公开放映这部纪录片为外婆苏伦筹集资金,让她能够不用为了生计奔波,安稳生活。
2021年,苏伦去世,享年88岁。苏伦就是草原版的福贵,在自己坎坷又跌宕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放弃坚韧和活着。
影片的结尾,又回到了1999年的冬天,搬离冬牧场之前。
普洁依旧桀骜不羁地骑着马,但眉头舒展开了,放肆地笑着,转个圈又跟到了妈妈的身后。普洁和妈妈一人骑着一匹马,并排走在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