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亚娜案尚无结论,阿布却因为另外一起案件被捕了。在迪亚娜失踪一年多后,2017年圣诞节当晚,大约10:30,阿布试图劫持一人步行回家的年轻女孩塔尼亚(Tania)。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路灯昏暗,塔尼亚边走路边使用手机,没留心周围。 原本坐在车上的阿布突然出现,用长匕首抵住她的颈部,逼她交出手机、进入车后备箱。
塔尼亚别无选择只能顺从,但幸亏她使劲以右膝顶住上盖,左腿用力外伸跟对方僵持,后备箱没有完全关紧,恰巧有两个路过的小伙子闻声赶来,她才有机会艰难逃脱。 后来,塔尼亚在采访里说,她知道,如果一旦盖子关上,就再也不能活着出去了。塔尼亚逃走后直奔警局,难得的是偶然按下了Whatsapp的语音键,阿布绑架恐吓她的全部过程都有录音,警方非常熟悉阿布的声音特点,判断疑犯应该就是阿布。接下来指认犯人时,塔尼亚从六个样貌相像的人中一眼认出阿布,十分笃定。警方顺势重启旧案,调查阿布妻妹瓦妮莎十多年前对阿布的性侵指控。2005年,还在读高中的瓦妮莎在放学回家路上被姐夫手持尖刀绑架,然后拖进车里,带去一处废弃的停车场强奸。事后阿布威胁她,如果她说出去,他不仅会杀掉她的姐姐罗萨里奥,还会杀掉罗萨里奥和他自己刚出生的女儿,杀她全家。由于阿布犯案全程使用避孕套,四位法医都没在她身上检验出支持性侵成立的生物证据,只能撤案。阿布夫妻于次日(2017年12月26日)被捕(警方怀疑罗萨里奥涉嫌同谋)。由于塔尼亚一案,人证物证确凿,阿布实在无可狡辩,只得认罪。审讯中,罗萨里奥在得知丈夫劫持、意图性侵年轻女性未遂后,改口说,迪亚娜出事那晚和凌晨,她在家里没有外出(对比手机定位,罗萨里奥没有撒谎)。晚上10点多,阿布说要去酒吧看皇家马德里的球赛,实际在外做过什么,她不确定。第二天,罗萨里奥没觉得丈夫不对劲,还全家一起去海滩冲浪。在丈夫被调查后,她好几次追问丈夫,迪亚娜失踪是不是他做的,可他每次都推脱得一干二净。 罗萨里奥说,近五六年夫妻生活并不和谐,但不觉得阿布有什么怪癖,算是正常人。此前作证的妹夫亚德里安一并翻供,承认2016年10月警察第一次找上门时,他做了伪证。阿布起先带哭腔求他们,说他有前科,亲戚不帮他更没人信他了;在妹夫亚德里安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阿布恐吓道:要是被警察找麻烦,就打断他的腿。迪亚娜刚出事那阵,阿布戏谑地打趣过,她肯定是跟有钱人远走高飞了。( 警方未追责罗萨里奥妨碍司法公正,西班牙刑法451条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为另一方做假证,包庇对方,不构成犯罪。)不在场证明失效后,阿布转而说,他外出偷汽油,在一个光线很差没什么人的路口,意外撞死迪亚娜,心里害怕就把尸体投进大海了。这套说辞显然不能说服警方,整个寻人过程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交通事故或疑似事故的报告,公共区域把人撞伤致死不可能没有痕迹。眼看无法自圆其说,阿布又咬定,他正在偷汽油,不巧让迪亚娜撞见,担心她说出去害自己坐牢。(疑犯当时尚在缓刑期,一旦再次犯罪,必须入狱。)他在情急之下伸手扼住迪亚娜颈部,不知不觉用力过猛,等回过神,松手时,女孩已经倒地没了气息。之后,他又打了迪亚娜几个耳光,试探她是死是活,看着没反应后,决定抛尸。警方判断这个版本一样不可信,照其自述,他偷走的汽油最多几十升,原价赔偿不超过200欧元,低于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没人会为了这个理由去杀人。 之后,警方在审讯中逐渐增加心理压迫,以妻子“出卖”他做诱导,等阿布失口吐露实情。在强压与权衡之下,疑犯终于承认原本确实打算强奸迪亚娜,不过因为女孩反抗激烈,他不仅没有得逞,还错手把人掐死。阿布自述,把尸体藏进一个熟悉的废弃工厂的地下水井里,担心被害人衣物上留有线索,他把迪亚娜外穿的衣服脱掉,扔到附近的一个垃圾站。工厂距离阿布父母家不到200米(距博拉市24公里),起初是饮料加工厂,之后成为家具厂,阿布有段时间在这里打零工。近几年这家工厂废弃,经常被毒贩、走私贩当作临时仓库和交易场所。2017年8月,警方模拟迪亚娜行动路线时,曾考虑搜查此地,但因产权属于私人,若无充分理由申请不到搜查令,不得已而作罢。工厂四周是老旧破落的居民区,住户多为老年人,几乎没有路灯,也没有像样的马路。厂房内部杂乱地堆放着破旧床垫、沙发、毛毯、座椅、木材等等,到处都是灰尘污渍,阴湿发霉的墙壁上写着几个字:上帝恨你。其中一间地窖里有一口地下水井,失踪497天的迪亚娜,就在这里。
井口接近正方形,平时有水泥盖掩住,边长仅50公分,深度10米,水深50公分,没办法容纳普通男性进出,警方不得不借调精干的女潜水员,才得以顺利下井,打捞遗体。 为最大限度还原案发时的真实状况,警方选择在凌晨3-4点进入厂房,参与作业的警员出庭作证时回忆道,屋内潮湿发霉,全不见光,阴森漆黑。从工厂门口到地窖井边,要经过杂物满地的前厅和狭窄高陡的18级台阶,如果没有手电筒或其他光源,单人根本不可能搬着尸体平稳地走到井边。阿布一定是早有预谋,准备了诸如头灯等便携的照明设备。为防止尸体上浮,阿布把两块总重18.4公斤的混凝土块用金属丝绑在迪亚娜身上。尸体头朝下,双臂下伸,赤裸浸泡在恒常低温、洁净、不断涌出的地下水中,得益于大面积的皂化反应,保存相对完好,未腐坏。(皂化:尸体处在低温水中或潮湿土壤中,隔绝空气,体内脂肪与环境中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变性为高级脂肪酸钠,呈黄灰色蜡样物状。)但遗体的肢体姿态惊悚,脚趾张开,双腿膝盖处弯曲膨大,上肢躯干反常地后仰扭曲;面部表情极度惊惧,双眼睁大,目光可怖。井里除迪亚娜的随身物品外,另有一节40公分长、疑似凶器的黑色塑料绳,末梢缠有一段一次性胶带。 作业潜水员出庭作证时告诉法官和陪审团,遗体形态完全反自然, 在她多年的水上救援经历中,从未见过类似的溺亡者。她认为,死者死前经历极端恐惧,肾上腺素突发性大量分泌,造成的躯体反自然地僵直,四肢张开(自然状态下,人受到惊吓后身体会呈现蜷缩状态;极端恐惧之下,身体有时就会呈现反自然的拉伸状态)。尸检由擅长遗体骨骼分析的维林医学中心病理法医主任塞鲁亚( Fernando Serulla)负责,检验显示,迪亚娜死于谋杀,是颈部扼杀造成的机械性窒息,舌骨骨折。(法医排除徒手扼颈致死,凶器大概率是塑料绳索一类。)死者胃里有未消化的完整的玉米粒,脊椎错位,颈部有压迫性伤痕,后颈有撞击伤(使受害人晕厥的程度)。其余未有明显外伤,也未检出生前遭受性侵的实物物证(如男性DNA、精液、血迹、抓痕、下体撕裂伤等)。但可以明确排除汽车肇事致死的说法,受害人腿部没有伤痕和骨折。
检方以非法拘禁、性侵和谋杀三项控罪起诉阿布,检察官(Cristina Margalet)要求法庭判处其终身监禁。胡安和洛佩兹还请来加利西亚最知名的刑事律师拉玛(Ricardo Pérez Lama曾负责阿颂塔案诉讼并胜诉,点击阅读),同样求刑终身监禁。阿布的法援律师阿尔瓦雷兹(Maria Fernanda álvarez Pérez) 则做过失致死辩护,主张适当的刑期应为2年半,同意承担民事赔偿,其它罪名一概否认。开庭前,阿布从监狱里给父母写信,让他们联系记者有偿接受采访,上电视也行,报价不要低于一万欧元;还嘱咐两位老人放宽心,他最多坐7年牢就出去了,民事赔偿部分帮他垫付,以后慢慢还。
塔尼亚案在本案开庭前已审理完毕,阿布抢劫、绑架罪名成立(性侵未遂不成立),被判有期徒刑五年一个月。
而迪亚娜案中,控辩双方辩论的最大冲突点在于,迪亚娜生前是否被性侵,阿布是否犯有强奸罪。
由于遗体皂化,且始终沉浸于不断涌流的地下水中,常规状态下施暴者可能遗留的人体组织、DNA等,经历近500天的流水“冲洗”,恐怕已经完全灭失。
即,刑事审判中疑罪从无原则下,缺乏强奸定罪的实证。
胡安和洛佩兹质疑尸检结论,认为证明强奸的证据有遗漏,要求请更专业的团队重新检验。
胡安又聘请心理侧写专家和微表情专家,观察被告庭审期间的表现,综合分析、解读、评估人格特质,意在佐证阿布性犯罪动机强烈。
最后,加利西亚法医中心总监潘平(Jose Blanco Pampin)医生的团队(七位法医、一位数学家)介入。
只是此时,遗体已经火化,葬礼都结束好几个月了。潘平医生只能通过复盘警方和塞鲁亚法医团队的存档照片、录像,来完成报告。
法庭上,潘平医生的证词引起不小争议。他重检时发现一张案卷存档照片里,能看到迪亚娜私处外缘有微小的血肿(体液聚积形成),而身体其他部位没有类似肿胀,于是他认为,这是生前遭受性侵暴力的应激反应。
团队数学家采用贝叶斯法则,计算出阿布强奸迪亚娜的概率为99.99939%。
贝叶斯法则:P(A|B)=P(B|A)*P(A)/P(B);在概率统计中,应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对有关概率分布的主观判断(即先验概率)进行修正的标准方法。当不能准确知悉一个事物的本质时,可以依靠与事物特定本质相关的事件出现的多少去判断其本质属性的概率。即,支持某项属性事项发生的越多,则该属性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贝叶斯法则最早由加拿大和美国警方引入刑案侦查,辅助分析疑犯是否为真凶,但仅仅用作刑侦参考,而非落案定罪的证据。西班牙国内,各类各级法庭从未认证、参考贝叶斯法则作为证据的实际效力,没有采纳先例。
辩方律师始终坚持无罪推定,多次重申现有物证均未能证明性侵发生,阿布直接导致迪亚娜死亡,应当承担过失杀人的刑责。但是,法庭审判需要严谨切实的证据,不能凭借所谓贝叶斯法则,就把强奸罪名加给他。 双方各执一词,法庭气氛非常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告神情轻松平静,偶尔拿起笔写写画画,看起来若无其事。尽管被告曾3次当庭向受害人家属道歉忏悔,表示如果时光倒流,一定不再伤害任何人。但心理侧写专家对其可信度抱有很大疑问: 疑犯在假装良心发现,内心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有错,单纯是运气不好被抓住。不排除是辩护律师授意其道歉,意在博取法官和陪审团(9人陪审团,仅有建议权,和英美陪审团制度不同)的同情。检方提出法庭应当采纳指向性证据,即在核心物证或人证缺失的情况下,间接证据如果能够相互印证,本质属性高度一致,那么它的可信度完全值得被法庭认可。况且,2013年的阿颂塔案中,在同样没有直接物证而指向性关联证据逻辑闭环完整,主审法官就支持了这种合情合理的“假设”,裁定疑犯控罪成立。(点击阅读)
被告性犯罪动机显而易见,作案手法固定且娴熟。谁会袭击、绑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只因为被她看见偷汽油?没有任何一个西班牙人会相信阿布费尽周折绑走迪亚娜,脱光她的衣服而没有强奸她。
另外,2017年初,阿布购入一辆奥迪后,几乎没再开过登记在妻子名下的旧车,而在绑架塔尼亚当天,他却用了这辆旧车。
警方认为,这是因为旧车后备箱体积大,比用奥迪车作案更为便利。
从中可以看出阿布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犯罪:寻找猎物,持刀威胁,绑进车里,找僻静地点实施强奸。这是他的惯用手法,跟他最初侵犯瓦妮莎如出一辙。 综合瓦妮莎再次提告、塔尼亚案、以及被告长期嫖妓、骚扰女性,结合迪亚娜的尸检结果,判决认定被告意图性侵、存在强奸事实是符合逻辑的。检察官直言阿布就是性狩猎者(sexual predator),随心伺机挑选特定类型的受害者,受睾丸酮驱动,不断重复犯罪。迪亚娜跟瓦妮莎、塔尼亚一样,年轻、棕发、高挑、苗条。她只是走在在回家路上,就成了被告临时起意的猎物,被残忍地强奸灭口。被告对所有普通女性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威胁,应当从重量刑,判处终身监禁。
法庭最终支持检方和原告诉求,判处被告无期徒刑,赔偿受害者父母胡安和洛佩兹各13万欧元,赔偿妹妹瓦莱里亚 4万欧元,自判决生效时起15年内不得减刑。
一审后阿布坚持上诉,但上级法院很快驳回,维持原判。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阿布的行为特点非常符合条理型性犯罪者(organized sex offender)的定义,即:明显的性冲动,暴力的性幻想,精于算计(并不意味着智力水准更高、更聪明)地选择目标对象和作案时机;冷血、无法共情、毫无怜悯之心和道德感,但习惯伪装,自以为是。有能力去监视、尾随、袭击、虐待(受害人),然后毁尸灭迹。他们不会悔改,只受直觉和欲望驱使,就算表现出知错、懊悔,要么是在律师的提示下装可怜,要么是自导自演,妄想瞒天过海。阿布的第一位援助律师曾申请为他做精神鉴定,但司法精神鉴识中心的医生见过他后认为,阿布在精神和认知上与常人无异,性变态(或施虐狂)等人格缺陷,并不等同于精神病、情绪病患者。
阿布过度以自我中心、自恋、操控欲过剩,且不受控制,他并不是单纯追求性快感,更是追求主导一切、为所欲为的“成就”感。
工厂所在的区阿布了如指掌,是他的舒适区,把被害人带来犯案,对他来说是最“高效、便利”的,获得的满足感也最大。
这种冲动是非理性的、无法克制的。比如,他明知已经被警方视为调查对象,仍然冒险去绑架塔尼亚;但不能理解为没有辨认能力,他清楚自己意欲何为,将面对什么,所以,他会想尽办法掩盖真相,如藏尸等。
随着案件宣判,一切暂告段落。胡安以女儿迪亚娜的名义创办同名基金会,资助低收入家庭寻找行踪不明的亲人,希望不再出现下一个迪亚娜。
点击阅读另外两起发生在西班牙的命案: 阿颂塔谋杀案 | 湖南籍养女命丧西班牙精英家庭 8岁男孩离奇失踪12天后,准后妈坚称后备箱里的尸体是条狗
https://es.m.wikipedia.org/wiki/Caso_Diana_Querhttps://elpais.com/noticias/caso-diana-quer/https://elpais.com/noticias/caso-diana-quer/1/https://elpais.com/noticias/caso-diana-quer/2/https://elpais.com/noticias/caso-diana-quer/3/https://elpais.com/noticias/caso-diana-quer/4/https://elpais.com/noticias/caso-diana-quer/5/https://www.elespanol.com/personajes/diana_quer/2/https://www.lavanguardia.com/sucesos/20180103/434043256131/diana-quer-fotos-caso.htmlhttps://www.lavanguardia.com/sucesos/20191130/471946207760/cronologia-caso-diana-quer.htmlhttps://www.tuotrodiario.com/tags/diana-quer/https://www.antena3.com/temas/diana_quer-1https://okdiario.com/noticias/diana-quer/https://okdiario.com/noticias/diana-quer/2https://okdiario.com/noticias/diana-quer/3https://okdiario.com/noticias/diana-quer/4https://okdiario.com/noticias/diana-quer/5https://okdiario.com/noticias/diana-quer/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