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七世纪,西藏的文明展示出了它最为璀璨的光辉,位于西藏阿里的象雄文明,位于今天那曲的苏毗文明,以及位于今天山南雅隆河谷的吐蕃文明形成了当时西藏奴隶社会早期的三国时代。
这时的拉鲁湿地相较今天而言,面积要大上许多,当时的拉萨河谷四周沼泽遍布,在河谷中间则是随着河水季节水量变化而形成的江心洲。此时拉萨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吉雪卧塘”,这也是古人对拉萨最早的称谓,而“吉雪卧塘”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幸福如意的地方”。
根据最新关于西藏近5000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学术研究来看,7世纪拉萨的温度较今天要高出2至3度,整体气候也相对湿润与温和。而当时的拉萨则是被主要以游牧为主的苏毗王朝(即新唐书所记载的孙波女儿国)所统治。
而在拉萨河以南的雅砻河谷则是我们所熟知的吐蕃王朝。据14世纪成书的《王统世系明鉴》记载,传说吐蕃最早的祖先是猕猴与罗刹女结合所生出的人类,其后随着子孙繁衍,这里开始兴建城邑,发展生产。而这个传说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河流所哺育出的农耕文明,而猕猴与罗刹女的传说也正好印证了农耕社会所带给这片土地最早的图腾崇拜。
正史中关于吐蕃王朝世袭的记载则要追溯到距今1500年左右的朴悉六牦牛部,直到400年以后才出现了第一任藏王聂赤赞普,而此刻的吐蕃王朝已由一个以狩猎为主的部落开始向一个以农耕为主的联盟式国家的转换。而到了第三十二任赞普囊日论赞时期,吐蕃王朝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与西藏古象雄文明相匹敌的强大政权。后来囊日论赞出精兵一万灭掉了苏毗,并占领了吉雪卧塘,这也为后来的松赞干布定都拉萨(即逻些),统一整个西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