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影乐之声] 死千万人,处处不可说,太多人知道都怕下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0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千万人,处处不可说,太多人知道都怕下架...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2-07-19 23:03 Posted on 广东


这注定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不管它拍得好还是坏,光是题材就已经赢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却很少以这个角度,被搬上大银幕:


《卡斯特纳与小星期二》

IMG_4959.JPG


作家卡斯特纳,经历了人生中无比沮丧的一天。


回家路上,他照例路过书店,本想看看自己高居畅销榜首的新书,自我陶醉一番...


没想到,却被他撞见令人心碎的一幕:


一群士兵冲进书店,把署名卡斯特纳的书搜刮一空,随后就拿到马路上,当着所有人的面,烧成了灰...
IMG_4960.GIF
IMG_4961.JPG

每烧掉一本书,士兵就像宣誓一样振振有词:


我将埃里希·卡斯特纳的著作交给烈火,反对堕落和败坏的道德,为文化和习俗而战!


就仿佛,他烧掉的根本不是什么文学作品,而是某个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敌人...
IMG_4962.GIF
IMG_4963.JPG

卡斯特纳觉得这很不可理喻,他只不过写了一本儿童小说,怎么就成了堕落的、道德败坏的人呢?


他隐匿在人群中,呆呆地站着,像被冻住了,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化为灰烬,眼圈都红了,却什么都做不了...
IMG_4964.JPG

人群中忽然一阵骚动,旁边有人认出了他...
IMG_4965.JPG
IMG_4966.GIF

卡斯特纳赶紧低下头,在被更多人察觉之前快步离开。走到一处幽静的巷子时,有个稚嫩的声音追了上来:我看见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IMG_4967.GIF


这个半大的孩子,是卡斯特纳最忠实的读者,叫汉斯。他们的友谊开始在几年前...


那时候,卡斯特纳刚出版了小说《埃米尔与侦探》,汉斯买回家的路上就边走边看完了,就连踩到马粪都没发现...


他深深迷上了这本书,还有作者卡斯特纳...
IMG_4968.JPG
IMG_4969.JPG

为了追星,小汉斯想了很多办法。


他同时打好几份工,攒钱给卡斯特纳买巧克力,放在手写信里寄过去;

IMG_4970.JPG

IMG_4971.JPG

他敲开卡斯特纳的门,以3块钱一篇的价格向他约稿,求他为校报写诗;
IMG_4972.GIF
IMG_4973.JPG


他还跑去试镜,参演小说改编的电影,拿下了独一无二的男主角“小星期二”...


一来二去,汉斯终于跟卡斯特纳混熟了。

IMG_4974.GIF

IMG_4975.GIF

今晚目睹的一切,让汉斯大受震撼。这么棒的作品,怎么会被烧掉呢?


汉斯问:他们不喜欢那本书吗?就因为主角的父亲是犹太人吗?

IMG_4976.JPG

卡斯特纳反问:他为什么是犹太人?


他有点心不在焉,他想赶紧送这个孩子回家,如果被人看到他们在一起,可能会有麻烦...


汉斯说:因为他太有钱了。老师说犹太人都很有钱,德国的灾难都是他们招来的!
IMG_4977.JPG

卡斯特纳终于忍不住了,他停下来,抓住汉斯的肩膀,很认真地说:说这话的人都是傻瓜,他们和烧书的人一样!
IMG_4978.JPG

汉斯追问:可为什么没人发声呢?


卡斯特纳呆住了,这次他彻底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停在原地,愣了几秒,最后只能耸了耸肩膀,说:我也什么都没说啊...
IMG_4979.JPG
IMG_4980.GIF

《卡斯特纳与小星期二》(又名: 友谊之桥)是2016年的德国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3,讲述了发生在德国1929年到1939年间的一段故事。这也恰好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逐步蚕食并渗透德国社会的那段时间。


以纳粹和二战为题材的电影有很多,但这部电影的角度却很罕见。这里没有毒气,没有屠杀,甚至都没有战争...


它将视角锁定在一名作家和一个孩子身上,从两个没有被卷入战争中心的普通人出发,去审视纳粹统治下德国社会的变化。片中的一切事件,都根据作家卡斯特纳记录下的真实经历改编。


有网友评论:整体很克制,轻描淡写得描述了纳粹对于文化、对于思想、对于生命的消亡之路。流水般地叙述,个体在时代下的挣扎,生命在暴力中的反抗。和平不易。
IMG_4981.JPG

这里要先补充一段背景。


我们都知道,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制造了无数暴行,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这一罪行在后世常常被提及,被抨击...


但实际上,纳粹对于文人的迫害,对于德国民众思想的控制,也同样令人发指。这部电影中,就利用大量情节,直白地点明了这段被人有意无意忽略的历史。


比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段故事,就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发生在1933年的“柏林焚书”事件。
IMG_4982.JPG
IMG_4983.JPG

1933年1月,希特勒刚上台执政,为了巩固统治,对新闻、广播、电影实行了严格控制。纳粹宣传部部长戈培尔甚至说:宣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征服群众。


这一年5月,为了贯彻“领袖原则”和所谓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清洗行动,在柏林及30多所大学所在城市,举办了“焚书日”活动。


在这场浩劫中,有近两万册书籍被焚烧。这其中包括著名作家海涅、亨利希、爱因斯坦等人的作品...


大量文人、知识分子被迫害。他们被起诉、被拘留、被审判、被逼得流亡海外,而这些人中,并不只有犹太人...
IMG_4984.JPG
IMG_4985.JPG
IMG_4986.GIF

极端的思想控制和全体知识分子的禁声,彻底改变了德国社会。


原本少数人对犹太民族的歧视,被纳粹利用着,煽风点火,最终放大到全社会都弥漫着对于犹太人的仇恨情绪...


不少普通人,都成了激进的纳粹分子,他们崇尚战争,憎恶犹太人,真心实意地认为“希特勒万岁”和“德意志必胜”...
IMG_4987.GIF

普通邻居,自发去犹太人开的商店墙上写下种族歧视的言论;
IMG_4988.JPG

学校老师,公开在课堂上辱骂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学生;
IMG_4989.JPG

有人吃饭时说到不想参战,却被邻座的食客举报为逃避兵役;
IMG_4990.JPG


有人在防空洞里躲避空袭时,就因为调侃了一句敌军,就被陌生人举报为宣传失败主义,打击军队士气...


清醒的有识之士,人人自危,想做点什么,却无法发声。而乌合之众却团结在一起,不断助长着邪恶的士气。
IMG_4991.JPG

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这群乌合之众本不是坏人。他们是邻居,是老师,是去下馆子改善生活的老百姓,是同样需要躲避空袭的,战争的受害者...


他们本来都过着最平凡的,充满柴米油盐的日子。


但在纳粹的利用下,他们却在无意中,成了那把最锋利的剑,推动着战争,助长着暴行...


理智与清醒,真相与真理,似乎彻底从德国消失了。
IMG_4992.GIF

在这段恐怖岁月中,有几抹难见的亮色,被这部电影敏锐地捕捉。


卡斯特纳有个好朋友,是个漫画家,很有才华,却因为画了讽刺希特勒的插画,一直被纳粹视为眼中钉。
IMG_4993.JPG

(世界著名的政治漫画,埃·奥·卜劳恩创作,画上为希特勒,文字是:唉,我怎么显得如此丑恶!)


后来,他隐姓埋名,用笔名创作,画一些与政治完全无关的插画,在《柏林日报》上连载。


而这个漫画,就是后来享誉全世界的《父与子》。
IMG_4994.JPG
IMG_4995.JPG

漫画上没啥文字,只有简单的线条,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能看懂。


而漫画中父子之间的脉脉温情,还有那些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最简单的快乐,我想也能打动世界上大多数人...


其中,那个光头、大胡子的父亲形象,就是漫画家埃·奥·卜劳恩本人。而漫画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他与3岁儿子日常相处的经历。
IMG_4996.JPG

很难想象,《父与子》这部温暖的作品,竟然是在那么艰难而恐怖的岁月里被创作出来。


更让人五味杂陈的是,尽管生活在莫大的恐惧和危险之中,尽管无法对现实中的一切荒谬发声...


但埃·奥·卜劳恩却依然能坚持用最简单的笔触,勾勒一个又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传递生活哲学,传递温暖与爱...
IMG_4997.JPG

卡斯特纳也是如此。


希特勒执政后,对于文化控制愈演愈烈。不少文人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早早逃离德国,流亡海外。


但卡斯特纳却没有走,他坚持留在德国,认为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真实感受这一切,知道这个国家真正发生了什么。
IMG_4998.JPG
IMG_4999.GIF

作为参加过一战的人,卡斯特纳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他写了很多反战的小诗,发布在《柏林日报》上...


他写道:如果我们打赢了战争(指一战),战争将会变成轻歌剧。庆幸的是,我们没有赢。


这些歌颂和平的文字,被视为是宣扬失败主义,惹怒了纳粹。


他被盖世太保提审,整夜拘留,被视为堕落的文学家,并永远被禁止用德语写作...
IMG_5001.JPG
IMG_5002.GIF

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用理智去感染身边的人。


电影中有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小汉斯有个朋友,因为父亲是犹太人,在学校经常被欺负。为此,汉斯特地去找卡斯特纳,问:老师说他们是劣等人,是这样吗?
IMG_5003.JPG

卡斯特纳反问:你认识他父亲吗,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汉斯想了想说:他们是正常人。


短短两句话,卡斯特纳教会了汉斯受用一生的道理:保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IMG_5004.GIF

很可惜,这份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汉斯一直过得不太顺利。


因为不愿加入青年团,他经常被老师骂。因为和犹太人成了好朋友,他被全学校孤立,就连亲姐姐也经常嘲讽他...
IMG_5005.JPG
IMG_5006.JPG

直到电影的最后,汉斯的命运始终悲惨。他在卡斯特纳的和平主义熏陶下长大,却被征召入伍,违背自己的意愿上了战场...
IMG_5007.JPG
IMG_5008.JPG

事实上,电影中出现的不少角色,真实的命运都非常凄惨。


漫画家被人举报宣传失败主义,被抓进监狱。审判的前一天,在狱中自杀...
IMG_5009.JPG

而参演《埃米尔与侦探》那部电影的十几个孩子,几乎全部上了战场,却只有2人生还...


后来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在这场战争中消失...
IMG_5010.GIF

历史的巨轮无情地碾过这些曾鲜活的生命,卡斯特纳所做的一切努力,似乎毫无意义。


作为和平主义者,他无法叫停战争;


作为一名作家,他无法明哲保身,甚至被迫封笔;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甚至无法保护亲人、朋友...


但,他所做的一切,真的没有意义吗?
IMG_5011.JPG

我想,在那么极端的环境下,卡斯特纳已经尽了全力,做了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当世界变得有些不对劲时,英雄或许会选择反抗;一部分没有底线的人,或许会审时度势,随波逐流...


但卡斯特纳却让我们明白,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至少还能保持清醒与理智,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去成为有心人手中的那把剑。


而最终,就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那样,就像卡斯特纳说的那样:总有一天,理性会浮出水面。


而这一切纷乱与不堪,随着时间流逝,都终将成为历史,成为过去…
IMG_5012.GIF

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IMG_50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3 10:17 PM , Processed in 0.0597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