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0

[驰骋职场] “00后”整顿职场:对恶习、侵权say no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3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后”整顿职场:对恶习、侵权say no

 刘超群 徐梦玲 看天下实验室  2022-07-13 07:19 Posted on 北京

IMG_1252.JPG

打工人吹响了反抗资本压迫的号角。

撰文 | 刘超群 徐梦玲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接到EMS电话去取仲裁委寄来的文件时,小佑的心情是极度忐忑的。到手的是一份薄薄的受理通知书,她翻来覆去地看,仍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真的不想走到这一步。”


小佑今年24岁,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艺术培训机构做教务员。以前,她会在每个月15号拿到上月的工资。今年3月初,小佑突然收到了HR的一则劝退通告。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公司经营不善,会裁掉一部分不是艺术教育背景的人,希望大家能主动离职。”


小佑看了没有理会。过了几天,HR私下找小佑沟通,让她转岗去做销售。小佑拒绝了转岗的要求。


老板应对的方式是把她叫来“开会”。他说,因为小佑不服从管理与岗位分配,所以要跟她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不自愿签署离职协议,她就拿不到上个月的工资。而签了这份离职协议,就意味着公司将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与小佑解除劳动关系。


小佑能接受离职,但她的诉求是公司提前三十天告知,并把该给的工资如数结算。但是对方并未对此有明确回应,还把小佑关在空办公室里,放话说:“签字之前,都别想走出这间屋子的门。”


在被独自关在办公室的那一小时里,一场“维权大战”,拉开了序幕。

01

“你不服,就去劳动仲裁啊”

小佑大脑一片空白,她真的没想到工作了一年半的公司会如此对待自己。对她而言,离职,已是一件没有余地的事,但她必须为自己盘算,怎样才能拿回本属于自己的工资。

IMG_1254.JPG
2022年3月8日,位于江西南昌的江西财经大学蛟桥园校区,几位女性应聘者在排队等待面试。(@视觉中国  图)

无奈之下,小佑选择了报警,暂时解除了人身限制,但这引发了领导的勃然大怒。


“你不服,就去劳动仲裁啊。”领导轻视的眼光落在她身上,并发了一张轻飘飘的辞退通知书。她现在还能想起那天后背发麻的感觉,好像触碰到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真相”。要怎么跨过这一关?


最终,小佑提交了劳动仲裁申请书。“不是为了出口气,而是为了拿到应得的酬劳。”


和小佑有相似经历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近两年,就业压力渐渐蔓延。无故辞退、试用期过长、不按约定发放工资、社保公积金打折扣、不签劳动合同……职场纠纷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那些敢于在遭遇职场不公时拿起仲裁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打工人,在社交平台上被网友尊称为“仲裁侠”。“打工人拿起武器”“00后整顿职场”也成为热门话题。

IMG_1255.JPG
《我,到点下班》剧照

借由这些话题,打工人吹响了反抗资本压迫的号角,“仲裁侠”们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为的直接反击,能否促进整个职场环境的规范化?


生活不是爽剧,“整顿职场”谈何容易。无论是收集证据,还是上庭对峙,对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场硬仗。


小佑的仲裁申请书,包含了她所有的诉求,一份长长的证据清单,还有无数材料的复印件。


很多人都没想到,劳动仲裁是一件如此耗时耗力的事。


按照书面流程,想要去劳动仲裁,必须要收集证据,准备劳动仲裁材料,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申请提交后,5个自然日内,受理通知书就会下来。从受理到仲裁,相关法律规定45个自然日内必须出结果。


若有一方对裁决书提出不服,继续上诉,按照劳动争议“一裁两审”的程序走下来,可能需要一两年。


地方仲裁委员会往往积压了较多待处理案件,且有法律规定的程序要完成,仲裁结果经常要比流程规定的更晚一些。


收集证据更难。很多仲裁需要的文件都在公司一方,维权者准备材料,跟公司谈判拉扯,都是磨人的工作。

02

找茬、打压、PUA

可乐是个“00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申请了劳动仲裁。试用期过了以后,她仍然没收到全额工资,且公司迟迟不和她签劳动合同,也不给她缴纳社保。


一旦可乐询问起这些事,老板脸色就变了,拍桌子叫道:“你上班就不要想那么多!”紧接着,老板就要拿克扣工资威胁。

IMG_1257.JPG
《我,到点下班》剧照

可乐心里恼火,不想惯着这个老板。她想立马走人,也想拿到应得的赔偿。


毕业时,她收到学校发的一本关于《劳动法》的小册子,恰好为她维权提供了理论指导。由于没有劳动合同,可乐不得不努力收集各种信息,来证明自己和这个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包括费劲整理微信聊天记录,时刻准备录下和老板的谈话,拍摄公司环境、工位、工牌等信息。


她在2021年八月底递交了劳动仲裁申请,又花了两个月时间递交各种材料,却被告知由于年底案件较多,开庭得在次年。“正常人如果有工作的话,完全接受不了这个等待的时间。”可乐说。


最让她感到生气的是,在申请书递交后的那段时间,老板曾用不同的手机号骚扰过她。


起初,老板各种打压找茬,比如,说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之类的,然后是言语污蔑,说她对公司的一些数据没有保密,或者客户有什么损失,要她进行赔偿等等。甚至有一次,老板说到了可乐的居住地附近,要来和她谈谈。


她不敢告诉爸妈,怕受到责怪。她的朋友也一直劝她放弃,认定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她只感觉身心俱疲,能做的,就是在工作日夜晚基本不出门,周末就回父母家,更小心不去原来那家公司附近。


拖拖的职场遭遇和可乐类似。不同的是,她的老板打压话术更高明,“恩威并施”。


得知拖拖有劳动仲裁的想法后,老板假装关心,询问拖拖工作是不是不开心。紧接着话音一转,批评起了拖拖日常情绪有问题,与人交往有问题,总是独来独往,不和同事相处,和很多同事不熟等。


拖拖觉得这种指责莫名其妙,越听越觉得难受,不知该怎么应对。但她也在想,“世界上的人这么多,我非要和同事做朋友吗?下班后的时间,就不能属于我自己吗?”


最终拖拖还是离职了,也坚持了劳动仲裁申请。“公司一定会找一个理由向大家说明,为什么这名员工走掉了。而作为打工人,要平衡心态的一点,就是你不要在乎人家在背后是怎么议论你的,因为你已经跟这个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了。” 拖拖说。

03

“我的劳动仲裁赢了,公司却要上诉”

对“仲裁侠”来说,费尽心思立案,只是维权的开始。


小佑仍记得开庭当天,自己带了一袋子材料,身穿正装,以表达对仲裁庭的尊重。


但是前领导轻轻松松地就来了,连张纸都没带。仲裁大概持续了一个小时。流程分别为庭长向双方询问带来了什么证据,证据是否支持提出的诉求等等。小佑一一展示证据原件,而前领导也承认工资未按时发放等问题。

IMG_1259.JPG
2019年5月6日下午,北京,东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流动仲裁庭首次走进街道商会,通过现场庭审、案件点评的方式,让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近距离了解劳动争议仲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图源  视觉中国)

有一刻,小佑觉得自己两个月以来的焦虑和担心都是多余的。那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对方根本不在乎这件事,也不在乎我。但尽管如此,公司就是不给我应有的工资与赔偿。”


五月末,裁决书下来,基本认同了小佑的大部分诉求。但在这时,小佑却收到前公司的上诉短信,她觉得整件事“可笑至极”。


她分析,对方提出上诉是想拖延。法院诉讼意味着一切流程重来,即使顺利的话,时间也会非常漫长。


小佑明明仲裁赢了,却可能还要前后奔波一两年,去准备各种证据,去走各种法律流程,忍受前公司的一些指控。


“在你仲裁开始的那一刻起,你可以随时叫停。但是你叫停之后,之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小佑说。


“我一直放不下的,不是赔偿金,而是自己本应该拿到的工资。”

04

就业难VS拒绝内卷

因为四五月防疫处于比较严峻的阶段,小佑没找到新工作,也没有任何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求职人数比上季度增加了34.64%,但招聘需求却只增加了5.68%。青年人的就业压力不容小 觑。

IMG_1261.JPG

小佑也看到网上不少人有和她类似的遭遇。几乎每个当事人的心情都非常低落。大家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努力还是付诸流水。最让她受不了的是这种失败的“耻辱感”,就好像是被公司“二次伤害”了。


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社会学学者李秀玫,近五年来主导开展了三次大规模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她发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自我效能感偏低和物质主义取向。


自我效能感偏低表现为,年轻人对就业形势的负面认知,以及对求职的不自信与妥协。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更看重先就业,忽视企业背景调查,更容易陷入职场纠纷。


物质主义倾向则表现为他们对薪酬待遇的坚持和不妥协。他们在职场上也更坦率地做自己,注重“钱多事少”,质疑权威,不再逆来顺受。


在有十年以上《劳动法》咨询经验的陈希律师看来,“95后”、“00后”职场新人的维权意识很强。每个月,他大概能接触两百个类似案例。“他们工作时间比较短,没有顾虑,更愿意去仲裁。”


北京中凯律师事务所的“95后”实习律师金钰迪对同龄人的劳动维权有更多感触,“拒绝加班、拒绝内卷、快乐打工”,是年轻劳动者喊出最多的口号。


口号归口号,但即使成为“仲裁侠”,能拿到公司合理赔偿金的人,也是相对幸运的少数。

05

社会第一课

“我最开始想硬刚。该我拿到的钱,和公司道歉的态度,我都要。但是到后期,我基本上放弃等开庭了,因为时间太长,我等不起。”可乐说。


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离职证明。仲裁期间,可乐已经找到下一份工作。她需要确认和上一家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也抽不出空闲的时间去仲裁委。


最终,她选择了提前调解。相应地,她拿到的赔偿金只有诉求金额的一半左右。


“虽然看起来仲裁以后,公司可能给你道歉,或者给你赔偿,但是你要清楚,道歉和赔偿是你应得的东西,之前的那份委屈却是你不应该承受的。”可乐总结道。


拖拖也选择了调解,但是她却从维权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信心。“其实,赢或者不赢对我来说不是那么重要。经历完整件事,我相信我今后的职业道路会顺利很多。”


拖拖的乐观,来自身份的转变。她已经放弃当打工人了。


她的另一身份是手工博主。即使在仲裁期间,她也可以完全依靠自媒体收入维持生活。


她将申请劳动仲裁视为二十多岁刚进社会的第一课。事实证明,她完成了,甚至“刚”到了开庭那天,才选择调解。


在专职为自己的爱好工作以后,她的就业焦虑也消失了。


IMG_1263.JPG
《我,到点下班》剧照

 “工作只是每日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更舒服地享受业余时光。年轻人尊重上级和前辈的教导,但也不会在工作结果上感到自卑。这两种心态使年轻人敢于与领导、公司交流不同意见。”金钰迪律师说。


“大量自媒体的出现也加速了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曝光,让职场新人、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了解更多的企业套路和法律知识,加大了大家勇于捍卫合法权益的底气。”

* 应受访者要求,小佑、可乐、拖拖均为化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4 01:23 AM , Processed in 0.0507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