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心里恼火,不想惯着这个老板。她想立马走人,也想拿到应得的赔偿。
毕业时,她收到学校发的一本关于《劳动法》的小册子,恰好为她维权提供了理论指导。由于没有劳动合同,可乐不得不努力收集各种信息,来证明自己和这个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包括费劲整理微信聊天记录,时刻准备录下和老板的谈话,拍摄公司环境、工位、工牌等信息。
她在2021年八月底递交了劳动仲裁申请,又花了两个月时间递交各种材料,却被告知由于年底案件较多,开庭得在次年。“正常人如果有工作的话,完全接受不了这个等待的时间。”可乐说。
最让她感到生气的是,在申请书递交后的那段时间,老板曾用不同的手机号骚扰过她。
起初,老板各种打压找茬,比如,说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之类的,然后是言语污蔑,说她对公司的一些数据没有保密,或者客户有什么损失,要她进行赔偿等等。甚至有一次,老板说到了可乐的居住地附近,要来和她谈谈。
她不敢告诉爸妈,怕受到责怪。她的朋友也一直劝她放弃,认定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她只感觉身心俱疲,能做的,就是在工作日夜晚基本不出门,周末就回父母家,更小心不去原来那家公司附近。
拖拖的职场遭遇和可乐类似。不同的是,她的老板打压话术更高明,“恩威并施”。
得知拖拖有劳动仲裁的想法后,老板假装关心,询问拖拖工作是不是不开心。紧接着话音一转,批评起了拖拖日常情绪有问题,与人交往有问题,总是独来独往,不和同事相处,和很多同事不熟等。
拖拖觉得这种指责莫名其妙,越听越觉得难受,不知该怎么应对。但她也在想,“世界上的人这么多,我非要和同事做朋友吗?下班后的时间,就不能属于我自己吗?”
最终拖拖还是离职了,也坚持了劳动仲裁申请。“公司一定会找一个理由向大家说明,为什么这名员工走掉了。而作为打工人,要平衡心态的一点,就是你不要在乎人家在背后是怎么议论你的,因为你已经跟这个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了。” 拖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