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铭:1983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现为浙江大学教授。作品有《生命是什么》《上帝的手术刀》等大众科学读物,新书《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于今年4月由得到图书出版。
Yi:YiMagazine
W:王立铭
01
Yi:“在一万年文明史上,人类文明的进化在少数几个时间节点突然提升到惊人的水平,仿佛一夜间进入一个新世界。”你在新书中表示,我们这一代地球人正处在间断平衡的“断裂期”,一系列有深刻影响的改变要么正在发生,要么将要发生。旧的传统和经验注定要失效,据你观察,哪些明显的传统和经验在失效?它们在被什么替代?
02
Yi:相对于古人,现代人的知识成倍增加,但在智力上似乎并无显著跃升。如果千年尺度并不能看见明显的智力跃升,那么在进化论里,智力跃升是多大时间尺度内可以讨论的事?
03
Yi:你对神经生物学比较熟悉,我们离脑机接口还有多远?包括从马斯克的进展来看,我们现在大概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04
Yi:现代人越来越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你怎么看?是现代人的神经细胞的生理机制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吗?还是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
05
Yi:在《进化论讲义》后记里你提到书的缘起,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摩擦白热化状态,你与何帆在一班飞机上讨论人类世界看起来又到了一个范式转移的关键时期,很多默认有标准答案和现成解题思路的问题,比如和平与发展、全球化、公共危机的统一行动,似乎需要重新检讨。3年后来看,你是否更坚定了这种判断?能否再展开讲讲这种转变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普通人的影响。
06
Yi:生存竞争推动了生物进化,但特别激烈的竞争往往会干扰创新。你给出的建议是远离热点,避免扎堆前往那些诱惑巨大、存在高强度竞争的地方。对个人选择来说,也是这样吗?比如年轻人在专业选择问题上,会很纠结。热门的专业往往是现实中回报明显的领域,而“天坑”专业往往就是没有悬念的坑洼之地。
07
Yi:你认为创新往往产生自“冗余”,适度的冗余具备“反脆弱性”。“冗余”的环境如何能创造出来?另外,我们看到无数家长在“鸡娃”,希望提前抢跑。但给孩子“冗余”一点的环境,实际上是奢侈的——小到家庭,大到工作环境,似乎留给我们的弹性空间都不多。你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矛盾?
08
Yi:你在《生命是什么》里其实也提到这个概念,有一句话我印象比较深刻,你说“人是DNA的器皿”。DNA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效用?
09
Yi:有什么是你早年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怀疑的东西?
10
Yi:如果世界上任何一个已经过世的人可以活过来,并回答一个问题,你想问谁?问他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4 01:49 PM , Processed in 0.0536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