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岳阳,如何走入山湖南的中心?
湘北门户的岳阳,自古以来兵家必争。过长江,只需拿下岳阳,便扼住湖南咽喉。之后顺湘江直下,整个湖南尽入囊中。可谓得岳阳者得湖南。
东汉末年,孙权以岳阳一地,牵制刘备在湖南全省的兵力。岳阳的战略地位由此得到重视。为了阅军,鲁肃在洞庭湖畔修建了大名鼎鼎的岳阳楼。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岳阳,战争年代,被视为湖南的军事重镇;和平年代,则“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于名人荟萃,岳阳渐成湖南的文化重镇。 延续2000多年的端午节,源于岳阳的汨罗江。公元前278年,被贬岳阳十年之久的屈原悲愤投江,这条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河流,经司马迁、贾谊等人的凭吊,成为走进中国文化的一条名河。岳阳,从此成为历代文人争相到此一游之地。
摄影/陈敏捷 岳阳楼,则是岳阳的流量高地。以岳阳楼为主题的诗词作品,保守估计也有数百首。岳阳楼也带火了洞庭湖,共同成为检索岳阳历史的关键词。
楼不在高,有文则名。山西临汾也有一座岳阳楼,矗立千年却不为人知。民国时,湖南、山西两省因“岳阳”一名的归属颇有争执,最终,山西临汾市岳阳县被迫改名安泽县,湖南得以沿用岳阳之名。可以说,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居功至伟。有意思的是,范仲淹写作此文时,并不在岳阳,《岳阳楼记》属于“看图作文”。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与岳阳楼遥遥相望,是神话与历史交织的文化名岛,在武侠世界里,它被视为天下第一帮丐帮的总舵。有500多年历史的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民居文化…… 千年文脉,塑造了潇湘文化多情的一面,然而在岳阳,湖南人骨子里的霸蛮精神不曾磨灭。近代,岳阳成为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平江,这个位于深山之中的“小地方”,爆发了平江起义,先后走出了64位共和国将军,是中国四大将军县之一。近代的岳阳人,很湖南。
2500多年的历史,代表2500多年的文化传承,历史和文化既是岳阳的过去,也是岳阳面向未来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