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1993年,堪称中国电影在戛纳的第一个黄金之年。
1994,张艺谋的《活着》获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巩俐和葛优现身戛纳红毯。连续几年下来,巩俐已经有了几分驾轻就熟的气质,但一旁的葛优显然还有些拘谨。
在颁奖礼上,主持人公布当届戛纳最佳男演员奖,半晌竟无人上台领奖。在主持人又念了两遍之后,巩俐一拍身旁的葛优,葛优看了一眼手中写着法语名的信封,连忙上台,接下了这尊属于他的,也是当时的中国影史上唯一一个戛纳影帝荣誉。
之后,葛优又当了几年的“影史唯一华人戛纳影帝”,直到第二位在新世纪之初诞生。
2000年,是中国电影在戛纳的第二个黄金之年。
在这一年的戛纳舞台上,杨德昌凭借《一一》夺得最佳导演奖,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夺得评审团大奖;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王家卫携《花样年华》亮相戛纳,一举助推梁朝伟夺得第二个华人戛纳影帝荣誉。
这并非梁朝伟角逐影帝的第一次尝试。早在1997年,他就和张国荣凭借《春光乍泄》同时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的影帝提名,然而却双双惜败于《她是如此可爱》的西恩·潘——不过巧的是,那一年,《春光乍泄》反倒为王家卫拿下戛纳最佳导演。
王家卫再一次和梁朝伟一起现身戛纳,是2004的《2046》。
当时王家卫的拖延症已经闹得世人皆知,要展映了片子还没剪完;要不是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给他面子,最后警车鸣笛开道送《2046》到戛纳放映,想必就不会出现了。
还好,梁朝伟并没有管王家卫,拉着《2046》的卡司上了戛纳的红毯,就是一个史诗级同框:章子怡、梁朝伟、巩俐、木村拓哉、刘嘉玲,这个在戛纳吸睛无数的梦幻阵容,至今还鲜活在一批影迷的印象中。
同时,梁朝伟还和《花样年华》的老搭档张曼玉来了个重聚:客串了《2046》的张曼玉,那年也迎来了自己在戛纳的荣誉巅峰——凭借和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合作的法国剧情片《清洁》,张曼玉成功斩获最佳女演员,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华人戛纳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