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9|回复: 0

[影乐之声] 知乎万赞:作为演员,演电影和演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9 07: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乎万赞:作为演员,演电影和演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知乎高赞 2022-04-19 07:00


对于观众而言,看电影和看电视剧自然是不一样的感受


那么对于演员而言,演电影和演电视剧也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吗?


今天为大家分享来自演员张译和咏梅的亲自回答,听一听那些荧幕背后的故事。



 作为演员,演电影和演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答主:张译5.4 万人赞同了该回答)



大家好,我是演员张译。
 
这个题目也是我此前多年来一直的困惑,最近几年终于搞清楚了一些,说得不一定对,与大家分享。
 
既然这个问题是问「演」起来的不同,我想就只从表演的技术层面做一个回答。
 
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在尺寸、精度、节奏和风格上都有区别,这里我只谈一下尺寸。
 
演员有太多的门类,歌唱演员、舞蹈演员、戏曲演员、曲艺演员,杂技、魔术、口技、配音、广播剧、器乐、小品、影视剧等等演员……
 
不同的行当又有各自的表演形式。
 
从大的形式属性上划分,相声、小品、话剧、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应该是同一个范畴的,都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基础的表演。
 
换句话说,这几种艺术门类最接近人们的生活。
 
所以这几个行当内的演员常常会有彼此跨界的演出。他们所需要调整的,就是表演的尺寸,也叫表演的分寸。
 
对于尺寸的要求,来源于三个方面:表演的平台、观演关系,以及其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1、表演平台

相声、小品和话剧的表演平台是剧场的舞台,或者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往往和观众的实际距离比较远。
 
观众时常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演员就需要放大台词的音量,以及肢体的语言,向观众传递自己的表演。
 
这就是为什么在剧场里看一台话剧的演出,你也许很受用,但是从光盘上看同一台话剧的演出视频,你就会觉得演员好夸张的道理。
 
同理,电视台的晚会小品,摄像师也不会经常给小品演员过多的面部特写,因为那真的会吓到电视机前的观众。
 
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平台,是摄像机和摄影机的镜头,镜头又分不同的景别。
 
全景,演员可以参照话剧的表演尺寸,进行肢体和语言的适度放大;
 
中景,演员就要回归到生活化的表演尺寸;
 
近景和特写,则需要演员在生活化的基础上,适度地缩减尺寸。
 
举个例子:话剧中的吃惊,也许猛地站起身是合适的,在镜头里,如果是近景,你猛地站起身,就「出画」了。
 
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影视剧演员,是为镜头表演的,尺寸必须在镜头的方寸之间,让观众看着舒服。
 

2、观演关系

相声、小品和话剧都是舞台表演,演员和摄像机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他们主要依托的是和现场观众的互动。
 
演员和观众的关系,简称观演关系。
 
观众现场的掌声、笑声,甚至嘈杂声、喝倒彩的声音都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
 
观众积极互动的反应,会让演员亢奋,他们知道,一切恰到好处。
 
反之,那些嘈杂、冷淡、喝倒彩、手机铃声,会让演员慌乱,从而下意识的加大表演的尺寸,「讨好」观众,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共鸣。
 
影视剧演员的观众从时空上而言,是间接看到他们的表演的。
 
观看的介质是电视机、电脑、移动客户端和电影院。

电视机、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的屏幕尺寸很小,所以略有瑕疵或者夸张,观众不会太计较。
 
不是观众不想计较,实在是我们的肉眼没有那么强大的纠错能力。
 
但是电影,是为电影银幕服务的,演员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地放大。

再加上观影的环境是封闭的、黑暗的,观众的投入度更强。
 
于是,电影里的表演就要格外的谨慎,严格按照观众可以接受的尺寸执行。
 
观众可以接受的尺寸又是什么呢?

是生活的尺寸,或者符合生活尺寸的,艺术化的尺寸。
 

3、艺术效果

相声和小品,是以追求笑果为目的的艺术形式,从编剧、导演到演员的表演,都会夸张于生活,所以表演尺寸最大。
 
话剧表演追求的还是完全的现实主义,但是因为舞台的限制,所以尺寸略低,但仍旧大于生活中的真实尺寸。
 
影视剧全是近乎实景的拍摄,追求的是真实。

通过真实,引导观众进入一场梦境般的观赏体验,以尽可能真实的情绪感染观众,力求与观众同喜同悲。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都可以达到这种催眠的效果。
 
因此电视剧的表演尺寸很小,尽量靠近生活。

而电影,我们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在上述全部的现实主义表演行当之中,电影表演的尺寸是最小的。
 
在电影里表现吃惊,也许,只需要眨一下眼睛。
 
 
答主:咏梅297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知乎的朋友们好,我是咏梅,很早以前就是知乎的注册用户了,以匿名状态逛了很久,现在终于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在我看来其实是电视剧更面向于普罗大众,更通俗。

电影相对更严谨,可以表达更深刻、深入的东西。
 
我觉得对于演员来说,演电影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是,演电影需要准备的时间长得多。
 
在演电影的时候,如果演员的状态还不够,或者没有饱满表达的情况下,戏是不能过的,但在拍电视剧的时候,宽容度可能更高一些。
 
拍《地久天长》之前,我去福建生活了一个星期,去体验。
 
因为那个戏有一个时间和地域上的跨度,所以必须要先去熟悉一下。
 
这部戏都是一帮成熟演员,然后剧本又很扎实,很成熟,而且有一个很好的导演,所以演员在一起的时候需要磨合的部分就比较少。
 
因为演的又是生活,我们跟景春的合作就是默契的一塌糊涂,我们都不需要有讨论。
 
只是每次拍摄的时候导演来告诉我们这场戏大家要做什么,就开始了。
 
比方说,这场戏我们演吃饭,很生活化的一场戏,孩子过生日大家一起吃饭。
 
导演说一说这个梗概,我们就开始演了。
 
演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的人根本打不住,你接不住她的话,你也断不掉,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我们那一场戏可以拍几十分钟。
 
导演不喊停,我们就一直在演,好玩极了。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踊跃,都很有表现力。所以就是在一个台词的框架下,各自发挥。
 
去年我接了一部电视剧,叫《小欢喜》,这部戏其实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讲高考、教育相关的。
 
所以我没有做太多提前的准备,就直接进组了。
 
戏里我的儿子喜欢赛车,所以会有我去尝试理解他,一起开赛车的拍摄。
 
本来这段戏是有替身的,但因为我自己很喜欢开车,就主动要求自己开。
 
然后戏里王砚辉、我和郭子凡,我们一家三口就都是自己开的赛车。进这个组我拍的第一场戏就是车戏,那场戏我拍的蛮辛苦的。
 
因为现场台词有改动,然后拍摄又是在棚里,不是公路上,脑子里要去想象在路上的感觉。
 
那是我第一天跟王砚辉老师搭戏,我们两个都有一点硬碰硬的感觉,最主要的就是我的状态是很多年都没有拍电视剧了,所以当时接这个戏时,我不是真正的准备好了。
 
电视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拍摄周期比较长,量比较大。
 
有的时候拍到快结束了,你才觉得这个角色的感觉刚刚找对,然后就要杀青了,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整体上,对演员的表演来说,剧本还是影响很大的。因为一个好的剧本它能激发出所有人自己最真诚的感受。
 
就像你听到一个好的音乐,你本能地就是想跟着去跳舞,可能你平常都不太会跳舞,但听着那个音乐你不自觉地就会开始跳舞,拍戏是一样的。
 

题图: 《一秒钟》

编辑: 鑫鑫向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7 11:12 PM , Processed in 0.0405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