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1

为何故宫牌匾上的「门」字不带鉤?谁加上就没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1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03/11 网推 李佩妘


Capture.PNG
事实上,「门」字不带鉤脚的写法源于宋朝。(示意图/达志影像)

去过北京故宫,或是有看清宫剧的人不难发现,每座宫殿的牌匾,无论是乾清门、太和门等等,牌匾上的「门」字笔画都不带鉤,而是直直写下。这样的现象,一错就是千百年,为何却没人改正?其实背后暗藏皇家一大禁忌!


根据《搜狐网》报导,「门」字末笔带鉤的正确写法,在汉朝时还是有的,直到南宋将首都迁到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被烧个精光,有大臣上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最后一划都有鉤脚,「带火笔」,才会招来恶火。宋高宗赵构因此下令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还规定宫殿匾额上的「门」字都不能加上鉤脚。

后来的朝代也一直沿用这样的作法,直到明朝开国初期,还因此要了一个大臣的命。当时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便命大臣詹希原写门匾,不过詹希原在写的时候,把「门」字的最后一竖向内稍微鉤起了一些,此举让朱元璋十分不满,大怒说「门下有个鉤,这不是要绊倒人吗?有才学的人进不来,你是想闭门堵住贤士的路吗?」詹希原因此掉了脑袋,此后明朝的各处宫殿、城门的「门」字跟先朝一样不带鉤脚。

到了清朝时期,因为金人入关,对于中原的习俗不太了解,因此故宫仍有一些带有鉤脚的匾额,某天乾隆看到正阳门的匾额时,发现「门」字有鉤,便说「朕是真龙天子,从这个鉤子下面走过,会不会刮掉龙鳞啊?」大臣听到后,便立刻将匾额上的「门」字改掉,而这些匾额也一直流传至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8 01:28 AM , Processed in 0.0287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