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12-21 06:47 AM 编辑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引言部分原题为《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2011年第1期),主文部分原题为《重新恢复中国家庭的神圣性(2014年第1期)》。篇幅所限,注释请参见原刊。 文章仅代表 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评论
爱情是西方资本家为了解决玩女人搞出来的东西,现在也宣传成人尽皆知的东西了,事实上夫妻之间并非都靠爱情,更多的是启于爱情终于责任。如果一味崇尚爱情,爱冷了情淡了,是不是就要离了?情这个东西,是时来时去的,不是可靠的东西,什么一生相守相爱,90%的人都不会有。相信爱情就跟相信一夜情,本质是一样的。
——————————————————————————————————————————————————
物质条件和婚姻的关系几乎就是自然关联,就相当于小时候的动物世界所说“鸭嘴兽找配偶,要找尾巴肥厚的公鸭嘴兽作为伴侣,因为这类鸭嘴兽的食物充分”、动物界需要靠决斗获得生育权==要有能力保护族群、要有能力获得食物 => 动物界的食物==人类世界的物质;所以物质条件和婚姻关系本来就有自然联系。
婚姻一直都伴有着某种竞争关系,比如上一辈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心灵手巧、会自修自补就被作为配偶的青睐对象,而这种“自修自补”的能力在进入我们这一辈就演变成了“需要会挣钱”,而淡化了“自修自补”,甚至对于那些“只会自修自补,不会挣大钱”的人被渐渐淡化出视野。所以,婚姻本来就和每个时代的攀比对象发生关联。上一辈人,物质匮乏,所以心灵手巧是角逐的标准;我们这辈人,有钱能买艺术品,淡化了手艺人,甚至一些手艺面临失传的风险,而把挣钱作为角逐标准。
对于上文提到的“只要养的起,一夫多妻也没什么”,在我看来,农村的文化程度不高,意味着“他们很实际”;反而是城里的文化、进步人士会去宣扬一夫一妻。就相当于前些年关于农村有低俗演出一样,城里搞低俗演出很难,人口密度高导致更易被举报,而乡村人口密度低,如果村里人都想看低俗表演,那也并不难。
从目前的拐卖儿童、抱养收买的情况来看,可能是因为我看到报道不全面,但貌似农村收买较多;这是否也和农民的现实、农村人口密度低、监管难,有关?
“娶媳妇的前提是男方在城镇购置一套楼房,再算上彩礼、酒席等开支,至少花费二三十万元。没有钱的人只能做“光棍”。”——城里也是如此,媒人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有婚房吗?”(坐标:上海)所以,房子变成了全国的刚需。我们单位现在就有79年生人,因为早年动迁是大产证,自己是外包工没有资金另购住房,又不能卖了现有(大产证-一个小区是一张产证,每个独栋不能单独交易)住房去换2套分开的住房,当然也可能有一些自身原因,但作为同事,我只能打听到“被没婚房耽误”的理由。
再看看过去的电视剧、故事里说得“父亲花了自己多半的所得,送儿子去接受教育”,来看今天的“育儿贵”,就觉得“不稀奇”了。貌似:除了1949年到90年代这段时期外,其它大多数时间,育儿都需要倾尽普通人家的大多可支配收入。
所以,本文所说的一些事,在我看来,属于“理想”,甚至是“幻想”。看起来是“既想去约束,但貌似不走原来的老路,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掉的”。不论你如何巧妙的使用“市场经济来替代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都先天存在“竞争”的基因,这种“竞争”不会仅仅只出现在经济领域,也必然下意识的被代入“结婚、育儿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除了政府的法律高压使得一些事很难进行外,法律外的安全地带很难实质有效去推进成笔者的理想状态。
更何况,坊间女性还有一种观点:“女人一生中有两次投胎的机会,一次是大家都有的那个生下来的投胎,另一个是嫁对郎的投胎”,结合“物质条件和婚姻关系是自然关联”来看,物质和婚姻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背景下,必然将物质能力、挣钱能力作为攀比的标杆。除了人们自律或本身的价值追求外,其它的愿望是“奢望”。
如何从被择偶中胜出?物质只是第一块敲门砖,否则都没有媒人来接这个活儿。自由恋爱,最终也逃不过丈母娘的那句“婚房有吗?”。我另一个同事在完成成人高等教育后,就被丈母娘的婚房要求卡了很多年,最后分手。
前两天跟另一个同事聊天,说到眼下的“婚房前提”,同事是个已婚mm,对婚房就没特殊要求,反而觉得“跟父母住得近是最好的,因为好照顾”;问题是:当大环境是要“先有婚房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过五官斩六将到‘不介意婚房、只介意人品’呢?”,相亲也好、自由恋爱也好,遇到不要求“婚房”的丈人概率是多少?
反正我当初相亲时,这些拦在别人门前的拦路虎,都对我不是问题;但对别人到底有多少苦衷?又耽误了多少人?
——————————————————————————————————————————————————————————————————————
个人认为,无论一个社会的开放与保守是哪样,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进步。
结婚后有了孩子双方就得对家庭负责,因为孩子没有选择权,是无辜者。婚前和婚内没有孩子,你想泛滥是你自己的事。
婚姻不稳定看是小问题,但达到一定数量,对社会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不婚,不育,非婚生子(有不结婚想要孩子,有婚内出轨的私生子),丁克,同性等问题就会开始上升,最终打破人们对家庭观念的影响。
目前有些婚外出轨有私生子的人(事实重婚),有部分人不但没有愧疚感,还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因为法律无法惩罚到这群人,私生子最多算婚外产物。如果婚外有私生子的人直接判重婚,我想大多数的人就会考虑我是否敢要这孩子,即是对现有家庭的负责,也是对第三者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因为私生子在中国,无论你怎么潮,始终要背负者不好听的名声。
大家是由小家构成,家和万事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