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0

无人艇专家、陆39岁美女教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12-06 15:35 联合报 / 记者陈言乔/即时报道



39岁的上海大学教授彭艳研发水下无人艇十年,新近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澎湃新闻)

大陆中国科学报报道,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公布,中国四名科学家新近当选2021年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主席Tyminskiy Vladimir教授向当选外籍院士祝贺。

澎湃新闻报导,当中来自上海大学的彭艳教授还是一名「80后」,她于1982年6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为海洋智能无人艇装备、振动能量收集技术与部元件、装备自供能部元件等,获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等。

报道称,彭艳的研究成果近五年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的多项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等10余个奖项;并发表国内外顶级期刊等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

报道称,彭艳一直致力于海洋智能无人艇装备、海洋感测器的研究工作,带领团队研制了「精海」9个系列无人艇(寓意精卫填海),搭载在海监船、海巡船、雪龙号,在东海、黄海、南海、南极执行大量任务。

「精海」系列无人艇作为我国第一艘在南海、第一艘在南极、第一艘在东海作业的无人艇,进行20多次南海岛礁探测,为填礁造岛提供资料支持、在南极罗斯海为雪龙号首次找到锚地、完成桑吉号海上重大溢油探测与处置、获得了中国第一个无人艇的国家技术发明奖、被国家基金委选为建委以来10大科技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 隶属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在2016年报告指出:中国在无人艇领域取得了进步,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的精海系列。

彭艳在一次公开演说中表示:「经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选择了用10年的时间做海洋无人艇。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125年前中日甲午海战,装备落后导致致远舰沉没,开启了中国近代国耻。 我们沉痛的看到,炮弹里面装的是沙石,作为动力的锅炉由于清政府经费压缩年久失修。 邓世昌等爱国人士纵有一腔热血,怎能报国?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我们,装备弱则国弱,痛定之下而思痛之恨,居虽安之而岂敢忘危。 科技是海洋强国的核心竞争力,10年前我们组建了精海团队,寓意用精卫填海的精神,打造出精确执行海上任务的无人艇"。

她说,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应用,需要大量的海上试验。 十年间精海团队大量时间在海上。 海上环境恶劣,需要不怕冷风吹、海水泡,忍得住晕船,耐得住寂寞。 工作的常态是一边吐得昏天暗地,一边坚持完成调试任务。 这就是精海团队,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 这十年中,酸甜苦辣咸都有过,但是做出最先进最实用的海洋装备,一直是引领大家努力向前走的那一束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8 03:43 PM , Processed in 0.0269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