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4|回复: 3

美国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 逾十人受轻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8 05: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 逾十人受轻伤

文章来源: 法广
于 2021-10-08 02:17:13

c432.jpg 局势紧张的南海水域,美国一艘海狼级核动力潜艇2日下午撞上一个不明物体,多人受伤,未危及生命。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声明指,潜艇的核推进装置与空间都没有受到影响,仍可全面运行,损害情形仍在评估中,并会对事件进行调查。

根据英美传媒报道,肇事的潜艇为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SSN 22),当时正前往关岛,而舰队声明虽然只提及撞上「一个物体」的地点是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水域,但美国官员则指事件发生在南海,從該片水域的軍事活动看来,核潜艇应该不是撞上另一艘潜艇,但任何一宗发生在水底的撞击事件都是可疑的。据报,撞击造成少于15人受轻伤,当中两人的伤势被列为「中度」。

霍士新闻对官员指核潜艇并非撞上另一艘潜艇持怀疑态度,指海军事隔多日才公布事件,以及该区的紧张势态和中国军机近期水扰台等情况看来,公众应该关注在未来数星期会否有另一起潜艇或水底物器被刮花或有凹痕的事故出现。


「康涅狄格」号是一艘海狼级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在1997年下水,翌年底开始服役。到了2019年3月,舰艇进行维护与现代化改造,耗资1700万美元,目前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海狼级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05: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方严重关切:美方碰撞了什么,是否造成核泄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10-8 05:50 AM 编辑

中方严重关切:美方碰撞了什么,是否造成核泄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0-08 16:30:45


10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称,10月2日,美国有一艘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有媒体称,此次事故发生在中国南海,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

c433.jpg

USNI报道截图,图中为7月31日停靠在日本横须贺港的“康涅狄格”号

中方对此次事故表示严重关切。”赵立坚表示,美方作为当事方应详细澄清事故有关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具体地点,美方航行意图、事故详情,到底碰撞了什么、是否造成核泄漏,是否破坏了当地海洋环境等等。

赵立坚说,对于这次事故我还想强调三点:

第一,长期以来,美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这是此次事故的根源,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风险。

第二,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缺乏透明度,不负责任。中国及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质疑事件真相和美方意图。

第三,美国和英国最近决定与澳大利亚这一无核武器国家开展核潜艇合作,肆无忌惮地向亚太地区扩散核潜艇,此举将制造核扩散风险,诱发军备竞赛,破坏东南亚无核区建设,发生核事故的概率也会大幅上升。美方应摒弃陈旧的冷战零和思维和狭隘的地缘政治观念,停止这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错误做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05: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10-8 06:09 AM 编辑

网上有人说:

“南海平均深度都在几千米,远超核潜艇的最大潜深。所以肯定不是撞了海底礁石什么的。只能是撞了人工物体。”

平均深度高不代表没有岛礁,实际上南海确实有那么多岛礁,也就很有可能有同样多的暗礁,所以撞上礁石可能性也很高。不如说如果真的检测到核泄漏,那么撞上礁石就是美国一方的责任,非要在美国人自己招供之前就给编排个两艇相撞出来,那么相撞的另一方是不是也有责任了?相当于变相帮美国脱罪。


——————————————————————————

这型潜艇美国也只有3艘,每一条都有点区别,不断改进提升。这条可以说是美国最精锐最先进的核潜艇了。

可能撞上了这东东

c434.jpeg

这次被撞了之后,恐怕就算修复,十有八九也要留下暗伤提前退役的。美国之前被撞过的潜艇都是这么个结局。估计美国海军心疼死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06: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10-8 06:25 AM 编辑

网评:

国第二天就宣布俺家有3700多颗核弹,这就是回答,明显惊着了,最多是日本,荷兰潜艇出事,怎么会是海狼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8 11:49 PM , Processed in 0.0302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