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纳出生于1948年,在印度洋的桑给巴尔岛(Zanzibar)长大,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难民来到英国。1963年12月从英国殖民统治下和平解放后,桑给巴尔经历了一场革命,阿比德·卡鲁米总统的政权导致了对阿拉伯裔公民的压迫和迫害,发生了屠杀。古尔纳作为受害的少数民族,在完成学业后被迫离开家庭,逃离当时刚刚成立的坦桑尼亚共和国。当时他十八岁。直到1984年,他才有可能回到桑给巴尔,在父亲去世前不久见到了他的父亲。直到最近退休之前,古尔纳一直是坎特伯雷肯特大学英语和后殖民文学教授,主要关注沃尔·索因卡(Wole Soyinka)、Ngũgĩ wa Thiong 'o和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等作家。
古尔纳已经出版了十部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难民的混乱贯穿了他的创作。21岁时,他在英语的流放中开始写作,尽管斯瓦希里语是他的第一语言,但英语成了他的文学工具。他曾说过,在桑给巴尔,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斯瓦希里语的文学作品,他最早的作品严格来说不能算作文学作品。阿拉伯和波斯诗歌,特别是《天方夜谭》,是他早期和重要的源泉,《古兰经》也是。但从莎士比亚到V. S.奈保尔(V. S. Naipaul)的英语传统,成为了他作品的特色。尽管如此,必须强调的是,他有意识地打破传统,颠覆殖民视角,突出土著人口的视角。因此,他的小说《遗弃》(2005)讲述的是一段爱情故事,与他所谓的“帝国罗曼史”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在“帝国罗曼史”中,一个传统上的欧洲英雄从国外浪漫的越境中归来,故事在此基础上达到了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在格纳,故事继续在非洲的土地上,实际上从来没有结束。
古尔纳的作品来自他的流亡时期,但与他离开的地方的关系有关,这意味着记忆对他作品的起源至关重要。他的处女作《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写于1987年,讲述了一场失败的起义,将我们带到了非洲大陆。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主人公试图摆脱沿海地区的社会困境,希望得到内罗毕一位富有的叔叔的庇护。相反,他被羞辱了,回到了破碎的家庭,酗酒暴力的父亲和被迫卖淫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