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1

局势在变 中美"苏黎世会谈"多处细节透美谈判意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7 06: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局势在变 中美"苏黎世会谈"多处细节透美谈判意图
来源:国防时报
2021-10-7 18:53

 
c404.jpg  10月6日,中美“苏黎世会谈”拉开帷幕,杨洁篪此次对阵沙利文,这是继今年3月“阿拉斯加会谈”以来,中美两国的第三次高级别会谈。

  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来看,按照中美两国元首于9月10日通话达成的共识,经两国高层商榷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

  此次会谈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会晤选址为何在苏黎世?



  今年中美会谈的选址都显得特别有意思,第一次美国定在阿拉斯加,美其名曰是为了“公平”起见,第二次美国气象大使访华,定在离北京不远的天津,第三次,定在远离两国的瑞士苏黎世。

  说起瑞士苏黎世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世界上首个永久中立国家,瑞士苏黎世多次承办大型国际政治会议,其中非常有名的是冷战时期大国领导人会晤。

  瑞士苏黎世作为欧洲最富裕的城市,无论在生活水准还是安全程度上都值得被信任,除此之外,瑞士还是和平的象征,中美两国会议选址于此,看来也是颇有寓意。

  二、中美双方派出的谈判人选有何讲究?

  对于此次中美两国的会晤人选,可以说大有看头。


  中方派出的是外表儒雅、内里硬气的杨洁篪主任,在第一次阿拉斯加会晤上,杨洁篪主任铿锵有力的发言让大家记忆犹新。杨洁篪主任有着丰富的外交经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处理外交事务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而美国则派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沙利文现年45岁,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家安全顾问,仅陪伴拜登(专题)一年时间,就委以重任,可见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沙利文在对华问题上一直反对保守派炒作的“新冷战”,他认为,美国需要积极联合盟友与中国开展竞争,这点与拜登的想法非常一致。不得不说,沙利文作为美国总统的近身大臣,在外交领域方面非常有想法。

  三、中美双方会后如何表态?

  中美双方在会后表示,彼此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局势问题进行了全面、坦诚、深入探讨。

  不过令外界好奇的是,相比于中美阿拉斯加会谈的剑拔弩张,以及天津会谈的针锋相对,此次会谈有何进展?是否预示着中美关系会有新的开始?

  白宫在会后声明中称,此次会晤是建设性的,并透露了沙利文在会谈中提出的“如何管控美中关系存在的风险,以及有兴趣合作应对重大跨国挑战的领域”,其中还谈及包括所谓的人权、新疆、南海、香港(专题)以及台湾(专题)等有关问题。



  白宫还称,沙利文在会谈中明确提到:美国还将继续与中国进行高层接触,进行开展负责任的竞争,并称美国会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对此,杨洁篪表示,中方重视拜登总统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注意到美方表示无意遏制中国发展,不搞“新冷战”,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

  杨洁篪强调,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处理好两国关系,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攸关世界前途命运。并阐述了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除此之外,双方还就气候变化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同意就重要问题保持经常性对话和沟通。

  此次中美双方选址“第三方”,各种细节均透露美国此次是本着“竞争之意”来进行谈判,至于是否有诚意,还要看美国未来实际怎么做。

  对于美国来说,当下最棘手的当然是债务危机。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讲话中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在经贸上实现“长久共存”,换句话说,美国一面想避免更大的危机,一面又想寻求与中国发展,这才是拜登的真实目的。

  按照美国的设想,如果这次“苏黎世对话”真能收获一定的成果,那么肯定有助于缓解中美关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国进一步陷入危机。
 楼主| 发表于 2021-10-7 06: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社评:中美苏黎世会晤有成果不是偶然的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10-7 06:59 AM 编辑

社评:中美苏黎世会晤有成果不是偶然的

来源:环球网
2021-10-07 11:50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6日在苏黎世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会晤,双方发布的新闻稿在各自的语境中都更加积极,这表明会晤是有成果的。



双方都谈到,要落实两国元首9月10日通话的精神,公开的新闻稿都没有针对对方的负面描述和指责,对分歧的用词比较含蓄。美方官员对媒体透露,双方还讨论了两国元首今年底之前举行视频会晤的可能性。

然而,对照双方新闻稿,仍可以看出两国的严重分歧。杨洁篪强调,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他主张美方应该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要求美方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但美方的新闻稿仍两次用美方通常的语境谈论“竞争”,并且像美方近期的几次表态一样使用了“负责任的竞争”提法,同时强调管理风险。

c401.png

可以看出,美方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义以及他们对华政策的基本思路没有变。美方新闻稿强调将继续投资美国的国家实力,并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这与美方常说的“从实力地位出发”并且强化盟友体系与中国激烈竞争的主旨是一样的。

不过,美方近来把“对抗”与竞争、合作往一起说的少了,反复强调不想打“新冷战”,要防止竞争变成对抗。贸易代表戴琪还表示美国不追求脱钩,而是愿意在新的基础上“重新挂钩”,另外还有释放孟晚舟、准备重启中美经贸磋商等行动和积极表态,美方的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也是明显的。

中国不作原则性让步、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一根本策略在产生效果。美方总说要“从实力地位出发”,但恰是它的实力远远不够实现它遏制中国发展的野心。美国遭遇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迄今死亡人数超过70万,不仅让美国经济更深跌入滥发钞票的刺激模式,也暴露了美国体制的根本弱点,削弱了它的全球影响力。

美国加强盟友体系,主要拉住的是澳大利亚和日本,但过去是澳日狐假虎威,现在更像是美国虎假狐威,美国的对华全面攻势迅速显现疲态。

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华盛顿,它不得不缓和一些力有不逮的对华冲突,调整对华政策的节奏。在美国反华舆论甚嚣尘上的时候,这种调整的空间又是有限的,对外宣示尤其会受到美国国内政治逻辑的限制,所以中国人不能对拜登政府“改弦更张”抱有幻想,我们须用自己的坚实行动给中美关系增加我方当仁不让的牵引力。

必须看到,我方坚持当前对美路线的持久力很强。美方的对华战略很富有想象力,但能力托不住。在美国反复讨论基建的时候,中国的基建又实际往前赶了一程,美国的盟友体系越搞越复杂,叠床架屋,但老盟友法国却陷入愤怒,德国“北溪-2”继续脱轨,美国的阿富汗溃败则让华盛顿的所有盟友感到心寒。

总之,美国的这一切做得很吃力,而中国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持续发展,就能够积累自己的战略主动性。我们的路线脚踏实地又非常可靠,有无数可以自我把控的发力点。

我们当然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形成建设性的变化,但双方对彼此关系认知和预期相互靠近的障碍仍有很多。美国的霸权思维根深蒂固,他们的反思只会在力不从心和失败出现的时候才会发生。中国须继续不断做好自己的事情,让美国最终认识到,遏制中国发展决非其可为之事。保持这个过程和它的终点方向,美国的对华政策就会逐渐接受现实,探寻通过与中国共存、合作的方式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8 11:53 PM , Processed in 0.0493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