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0

[哲史艺丛] 无缘列传《唐书》,他硬是凭实力在诗史留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0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缘列传《唐书》,他硬是凭实力在诗史留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菊斋 Author 连歌


IMG_2519.PNG

本 文 约 296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他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字甚号谁,家庭背景,许多事迹皆不详。


班班有文在人间,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云。


——《新唐书·列传》


谜一样的男人,唯留一卷诗作传承千年。


他叫祖咏。



说起祖咏,绝不能错过一场科考公案。


开元年间,长安进士考试,试题为“终南望馀雪”,要求是作六韵十二句。但祖咏写了四句,便起身,提笔交卷。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馀雪》

考官问:“为何?”

祖咏答:“意尽。”

这就好比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不少于800字,而这位考生只写了267字,就上交考官。

若在现代,一定要好好采访下这位考生……

祖咏:难道我这四句不比十二句吗?

记者:“阴岭”所见,“浮”现雪景。时为“暮寒”,地在“林表”,情景“霁色”,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不必再画蛇添足。

祖咏:难道要我为了科考多加几句?

记者:若是纯粹写诗,为了文学,为了艺术,定不能再加。但这可是科举考场,千人竞选官吏,玄宗也看在眼中。若是不按规矩答题,很可能要落第,甚至被上头不喜、阻碍仕途的。

祖咏:那又何妨?


一身傲骨,八斗文才,满腔勇气。

祖咏就这样潇洒地闯入世人的眼中。


祖咏的惊世骇俗之举,也让另一个千古谜题应运而生。

他最后考了多少分?哦不,是他考中进士了没?

唐《极玄集·观猎》说祖咏是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

元《唐才子传·卷一》说祖咏是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

直至现代,也有学者认为祖咏因此诗落榜,后来再次参加科考,于724年及第(《论盛唐诗人祖咏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也有学者考证此诗是725年的考题,祖咏在这一年得中(《〈终南望余雪〉真是“科考落榜诗”吗?》)

也就是说,虽然无法确定《终南望馀雪》的得分,但可以肯定——祖咏仍然考中了进士。而且,约是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

《全唐诗》里有一句话,叫“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能考中进士,算得上年轻有为。

祖咏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难不自豪。


《唐诗纪事》记有一事,说有这么一天,尚书省门前正在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熙熙攘攘,有人欢喜有人忧。落榜的学子正失望地散去,而祖咏说:“落去他两两三三戴帽子,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尽枯死。”

他的傲勇程度,可见一斑。

这种突出的个性,自然也会有人不喜。例如,《唐国史补》便评价说,祖咏轻薄。


然而,祖咏得中进士之后,未能继续一帆风顺。

他想效仿班超终军,立功报国,却只能像闺女求嫁一般,苦苦等待伯乐引荐。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

当时的朝廷,人员流动性不小。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

公元713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任命姚崇担任宰相。

公元716年,唐玄宗罢免姚崇的宰相职务,任命宋璟继任。

公元720年,唐玄宗罢免宋璟的宰相职务,任命张嘉贞继任。

公元723年,唐玄宗罢免张嘉贞的宰相职务,任命张说继任。

朝廷宰相更换较频,其中原因复杂,大抵亦有大臣之间竞争上位、互相排挤的因素。

祖咏得中进士年间,正是张说在任。张说提拔过不少人,包括出名的才子王翰。

王翰为人豪放不羁,喜纵酒,聚英杰,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的《凉州词》,祖咏与这样的人玩得来,常常待在一处,“从禽击鼓,恣为欢赏”。

但很快,张说也于726年受到指控,“徇私潜侈、受纳贿赂”等罪状经查多为属实后,被唐玄宗罢免。

王翰也受张说案件牵连,遭到贬谪,出为汝州长史。

祖咏可能也被当作张说门下,仕途受到影响。

 

仕途不顺,祖咏只有黯然地回到汝坟别墅。而他的朋友们,当时也都遭遇挫折。

王翰贬职仙州后,日日与才士豪侠寻欢作乐,祖咏以百舌鸟为喻,勉励王翰,“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但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王翰又被贬到岭南,在路上逝世。

王翰没有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给祖咏造成影响几何,如今已无从得知。

王维,已闲居多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祖咏与王维互相惦念,心心相印,却也奈何。

四年不相见,相见复何为。
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
升堂还驻马,酌醴便呼儿。
语嘿自相对,安用傍人知。
——《答王维留宿》

丘为,读书多年,屡试不第,屡败屡战。祖咏见丘为如此努力,还无法登榜,又无人举荐,心中愤愤惋惜,不时生出归隐的念头。

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
明主岂能好,今人谁举贤。
国门税征驾,旅食谋归旋。
皦日媚春水,绿蘋香客船。
无媒既不达,予亦思归田。
——《送丘为下第》

年华流逝,朋友又如此,祖咏待在家中,郁郁寡欢,看着自己的仕途逐渐失去光芒。

月夜方浅,微雨歇下。打开窗户,只见凉池更深,竹树生风。清冷的露珠沾湿了他的衣襟。

他忍不住寄语友人郭微,慨叹自己陆沉埋没。

前阶微雨歇,开户散窥林。
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
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
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心。
依稀成梦想,影响绝徽音。
谁念穷居者,明时嗟陆沉。
——祖咏《家园夜坐寄郭微》


与官场浮沉相比,自然的清净闲适,吸引了祖咏的注意力。

他生逢开元盛世,得以游山玩水。

东到淮泗,近海岸;西至长安,观华岳。

北上燕台,望蓟门;南旅江南,入扬子津,游金陵水亭。

他喜爱这山水,故而山水在他的笔下,亦能明净自然,令人内心宁静。

昼眺伊川曲,岩间霁色明。
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
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
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
——《陆浑水亭》

但他越是南下,越是想家。一个恋家的人,难以畅游四海,心中总有归念,要像那大雁一般飞回自己的北巢。即便是山水,也无法治愈。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泊扬子津》

再后来,他多病缠身,便是有出仕的心,也无出仕的力。

王维记挂着他,在《赠祖三咏》中写道:“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既然仕途难行,旅途难慰,不如带着家人,就回汝坟别墅,过起质朴的田家生活吧。

最终,祖咏做出了归隐的选择,以渔樵自终。

开元盛世结束约五年后,祖咏逝世,死时约四十八岁左右。

他未经历后来的安史之乱,未见到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也未见到丘为官至太子右庶子、高寿九十六岁。若他身体康健,或可得友人引荐、复出报国,也未可知。

但祖咏亦未辜负他近五十年的人生。

在他的岁月里,他未能平步青云,建功立业,一酬报国之志,却也没有虚度光阴,荒废时日。他如同当初终南望馀雪一般,创作着自己的诗。

他或许没有李杜那般惊才绝艳,但也在诗歌创作上用足了心思。读他的诗,体会他的意象、炼字以及用典,就能感受到他下的苦功。

无论是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酬唱诗,祖咏都有代表作。各有千秋,便入得各家眼。所以,他终于能将作品传承千年不散,让世人仍能从诗作中探得他的生平。

失路仕途,独愁多病,但他终于辟出一条诗径,于他身后,终南的积雪,千年不曾散去。



IMG_2252.PNG
END





者丨连歌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排版 | 薛梦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2 02:16 PM , Processed in 0.0883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