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南最有名的小吃,是缠缠绵绵,酸酸辣辣的洋芋搅团。摄影/严肃
-风物君语-
最不甘肃的陇南
通吃陕西与四川
陇南,位处长江流域,种水稻、产茶叶,是最不甘肃的甘肃城市。
▲ 文县天池,说这是甘肃,你信吗? 摄影/冉创昌
她处在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之交,向西,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往东不远,就是雄伟的秦岭,而若是往北,也有沟壑丛生的黄土高原挡住去路。山川奇险之间,自然诞生独特风味。
▲ 陇南,位于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交界,是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咽喉之地。 制图/Paprika
这里的饮食,也如同地理位置一样“不南不北”,融汇了三省所长——粗面细做,杂粮巧吃,油泼辣子浆水面,饼饼馍馍罐罐茶……每一种都跨越了山川区隔,带来舌尖上的全新体验。
01
自北向南,陇南人吃得有多“杂”?
甘肃唯一的亚热带气候区在陇南,自北向南,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次第展开。陇南味道也如同多元气候分区,有了几分由北向南的渐变。
▲ 挂面,陇南常见的一种食物。 摄影/冉创昌
陇南人的主食,并不只是单纯的米或者面。山地里多种植玉米、荞麦、洋芋等杂粮,在陇南人的手里,就变成了玉米糁(shēn)糁、荞面节节、莜面窝窝……
最本真的陇南生活味道,莫过于一碗寻常的搅团(散饭)。
▲ 搅一锅搅团,不亚于进行一场健身。 摄影/冉创昌
上了《风味人间》的武都洋芋(土豆)搅团,是陇南最有名的小吃。在武都的饮食市场,你总能听到“哐、哐、哐……”的声音。没错,这就是砸洋芋搅团的现场。洋芋蒸熟去皮,就按在木槽里,拿大锤砸,这样砸出来的搅团,口感比起软趴趴的土豆泥,要柔韧劲道得多。
▲ 砸好的洋芋搅团粘性很强。 摄影/冉创昌
砸之外,做搅团主要靠搅。“散饭(搅团)要想好,三百六十搅”,烧好开水,一点点下玉米面粉或是荞面粉,同时,另一只手用擀面杖不停地在锅里搅和。随着面越加越多,锅里的搅团越来越稠,直到粘稠到你搅不动为止,口感和味道刚刚好。
陇南人的童年回忆里,少不了一碗“黄团长”或者“灰团长”,这说的就是杂粮做的搅团。
▲ “黄团长”的配色虽然红绿灯,吃起来可一点都不含糊。摄影/专注美食的大雄,图/图虫·创意
搅团的调味,多元自由,腌韭菜蒜苗,再浇香醋辣子,酸辣可口,是最普遍的吃法;如果来勺清香的浆水,就会变成夏天的一道清凉小吃。
同样搅出来的好味道,还有各种杂粮凉粉。宕昌县哈达铺的凉粉,用荞麦配豆类,爽滑而晶莹,礼县宽川的凉粉,主打荞麦,拿盆来盛,突出一个豪迈,调上一勺火热的油泼辣子,再配上来自陕西的面皮,是满满的西北风情。
▲ 礼县宽川凉拌荞麦凉粉。摄影/李玉明
一路向南,在陇南临近四川的武都区、康县、文县三地,各式杂粮也带上了一抹来自南方的温软细腻,这就是——豆花。
▲ 豆花在陇南,可以搭配各种食物。 摄影/冉创昌
南豆花、北杂粮,强强结合,诞生了有名的陇南豆花面。
与成都、贵阳的豆花面不同,陇南豆花面,面需以手擀面为好,面的原材料很“杂”,白面、荞面、黄豆面、玉米面优中选优,再搭配上好黄豆打出的豆花。其调味重点是各类“杂菜”:韭菜炒青椒、油泼辣子、拌香椿芽,炒酸菜等,根据各自口味随意取舍。或讲究麻辣鲜香,或主打清淡本味,很是诱人。
除了豆花子,成县人还把豆浆配上主粮,改造成独特的甜浆。所谓甜浆,便是大米加入豆浆中熬制。一碗甜浆端上桌来,米粒散在豆浆中,口感独特,加一勺白糖,爽滑甜香,不但解渴,还管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