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投资建设的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开港,此前曾频遭美国政府污蔑打压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9-03 16:01:38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以色列时报》(The Times of Israel)、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1日,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SIPG)投资建设,并拥有25年经营权的自动化集装箱港口——以色列海法新港,当天正式开港。
报道分析称,以色列在其地中海沿岸开放这一全新航运港口,将为饱受延误困扰的航运业带来急需的竞争,降低进口成本,并提升本国作为地区贸易中心的地位,为经济带来实质好处。
从最初竞标到最终开港,共历时6年时间,期间海法新港始终备受关注。对于这一项目,美国方面屡以所谓“安全担忧”作污蔑打压,而对于中国在以色列投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美国政府也用“美以安全关系”受到损害威胁以色列。
虽然以色列政府官员早已为海法新港项目的安全性“背书”,商业人士也称这只是单纯的“商业决定”,但仍有一部分以色列媒体污名化中企在其国内参与投资建设,甚至撺掇本国政府效仿美国,中止这些项目。对此,我驻以色列使馆新闻发言人8月26日登报发文,予以了驳斥和澄清。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6年17亿美元,“海法新港初长成”
2015年5月,以色列港口发展及资产公司与上港集团在特拉维夫签署协议,正式授予上港集团海法新港码头25年的特许经营权。2018年港口建设工程正式启动,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
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1日,以色列海法新港举行了开港仪式。以色列交通部长梅拉夫·米夏埃利(Merav Michael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确信,我们不仅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促进当地繁荣,还可抓住机遇,为中东邻国作出真正的贡献。”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公参戴玉明则表示,海法新港是中以互利共赢合作的一个缩影。2022年1月将迎来中以建交30周年,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以色列交通部长梅拉夫·米夏埃利在开港仪式上发表视频演讲 图自以媒
《以色列时报》介绍,虽然以色列的港口已能够处理装载数千个集装箱,但由于海港航运业屡次经历严重的交通堵塞和延误事件,还是推高了各种商品的价格,包括家用产品、原材料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以色列13频道几周前则报道称,这些延误会给该国经济每月造成约2.18亿美元的损失。
历时6年建设,耗资17亿美元,在容纳了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后,海法新港能够装载18000个甚至是更多的集装箱,更大级别的货船也可停靠至此。这是以色列60年来迎来的首个新码头,也是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此,以色列港口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扎克·布鲁门塔尔(Yitzhak Blumenthal)认为,这一港口是“以色列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布鲁门塔尔说:“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型港口,它的开放将彻底改变(以色列)经济,并影响我们所有人,从实业家到消费者,因为它将降低生活成本。”
路透社则认为,在与邻国阿联酋和巴林等阿拉伯国家恢复关系正常化之后,以色列开启了与海湾地区的贸易,海法新港无疑正处于地区中心的有利位置,将为以色列创造出新的贸易机会。
据介绍,以色列几乎所有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海运路线进行的,海法港位于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市,海法是以色列的物流和工业中心、地中海沿岸的铁路枢纽之一,在国际航运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法港则是以色列最大最繁忙的航运枢纽,拥有约一半的货运量,也是地中海东部最大的港口之一。
资料图:以色列海法港
中企投建海法新港,美方始终紧盯
不过,《以色列时报》还指出,从最初项目竞标,到中企中标,再到如今开港,海法新港这一项目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美国方面。
由于海法港此前定期举办美以海军联合演习,并时常有美国海军船只停泊,美方竟宣称,担心中国会利用该港口收集附近以色列海军设施和美军方面的情报,引发了所谓“安全担忧”,甚至还鼓动以色列审查中国投资。
2019年1月17日,以色列《国土报》曾援引一名参与授予上港集团合同的以色列官员的话称,允许将码头租给中国企业是通过了以色列所有相关安全部门审查的。
“中国的船只停靠在世界各地。无论何时,每个港口都会有中国船只,为何他们需要投资经营一个港口?”这名官员回应道。
“关于中国(投资)的安全警告是一个笑话,彻底疯了,”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官员则评价说, “如果他们想收集情报,他们可以简单地在海法租一套公寓,而不是投资港口的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