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0

[哲史艺丛] 一个南宋公务员的诗和远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3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南宋公务员的诗和远方

最爱历史  2021-08-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菊斋 Author 桥中

IMG_1120.JPG

宋 佚名 松阴策杖图局部

来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大多数人不知道王十朋何许人也。


写诗,不如杨万里、陆游;论道,不及叶适、朱熹;抗金,不敢比辛弃疾,韩世忠与岳飞。


但浙南地区农村,小城镇里的妇女、老人,很少有不知道王十朋这个人的。


因为在浙江本土戏越剧的舞台上,有一出久演不衰的剧目,叫做《荆钗记》。讲的就是这个南宋状元从穷困落魄到金榜题名,拒绝宰相配婚,不忘糟糠之妻的故事。


故事近俗而动人,歌颂的是生死不渝的夫妇之爱,宣扬的是情义道德。


故事是编的,人是真的。


王十朋,只是南宋朝廷里一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一生就像一块方正守持的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乐清少年


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冬,乐清梅溪村(今浙江温州)有个婴儿呱呱坠地,取名十朋,字龟龄。


他长得眉垂目藏,颇有佛相,亲戚断言他日后定是一个能文之人。而看相的人说他眉如卧蚕,是愁苦之命。


王十朋七岁入私塾,一边和祖父游历山水,一边开启蒙学教育。


有一次,祖父病倒,病中之人想要吃鲫鱼,十朋就拿了根鱼竿在院子的井里钓鱼。


他说,我也知道水井里没有鱼,只是想要传递自己的孝心给上天罢了。


天地君亲师,他真把儒家思想读到心里去了。


十岁,宋江起义与方腊起义并起。


十四岁,金人入侵,徽宗传位钦宗,北宋的江山摇摇危矣。


十五岁,金兵攻陷汴京城,掳走二帝,北宋亡国了。徽宗之子康王赵构在南京继位,是为南宋高宗。


十六岁,金兵渡江南侵。高宗避寇,一路从越州(今绍兴)奔至明州(今宁波),再到定海(今舟山),最后航海到温州。一国之主,狼狈逃窜至此,令人既悲又痛。


地处浙江最南端的温州,曾经被称为蛮夷之地,和江南的扬州、杭州相比,这片土地的历史痕迹较为薄弱,文化稍逊风骚。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范围的逐步延伸辐射,自西晋永嘉南渡以后,到今日王十朋所处的南宋之际,温州和中央的政治文化逐渐接近。


这个少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切地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成败民族的兴亡和自己个体的休戚相关。


在很早的年纪里,他就隐约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


生在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命。


顺命而走,顺势而为。


小小年纪的王十朋在普通而朴实的家庭中长大,此时已经感受到了自己身处国家的动乱和苦难。他渐渐树立下为国为民的鸿志,试图用书生的手,挽回北方的半壁江山,平息民间的疾苦。


帝乡五载乱离中,亿万苍生陷犬戎。

二圣远征沙漠北,六龙遥渡浙江东。

斩奸盍请朱云剑,射虏依贯李广弓。

借问秦廷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

——王十朋【伤时感怀其二】


这是他的愁。


圣主南巡驻六飞,邦人咫尺见天威。

间关高帝尚鞍马,谨厚汉光犹绛衣。

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

佇看天仗还京阙,无复矛头慧紫薇。

——王十朋【驾幸温州次僧宗觉韵】


这是他的愿。


这是一个南宋书生的十九岁。


别急,他这离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求学与科举

二十六岁,抗金将领李光转移到温州,途经乐清,王十朋投书求见。


他说,我这个破烂书生仰慕先生很久了,今天您路过宝地,能抽空见个面吗?


李光没理他。


二十九岁,科举正式恢复,乱糟糟一片。王十朋第一次赴试,落第。


三十二岁,父亲去世,他一边守丧,一边办学养家。


三十五岁,丧期满。花开满山时,他离开家乡前往太学。过雁荡山,赏天台,一路洒下满纸诗文。


三十六岁,第二次赴试,落第。


IMG_1121.JPG

明 刘琰 骑马游山图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此后十年,他六次赴补太学,艰修苦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声誉。


然而,屡试不第。没办法,战乱频发,主战主和,臣子吵个不停,皇帝头疼不已。朝廷自顾不暇,百姓朝生夕死,这世道,有点难。


四十三岁的时候,看见鬓边第一根白发,他也曾沉吟过。回老家,招生,教学,种花,旅游,写点小作文。可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一生,缺了点什么。


这功名啊,虚虚实实,拿不起,放不下。


这责任啊,来来去去,推不开,卸不了。


高中为官


王十朋这一生,自从做官之后,才丰富多彩起来。


四十六岁,终于进士及第。当年三月,宋高宗亲自在殿堂面试考生。王十朋恭恭敬敬,行了个深深的礼, 提笔从容答对。


两个字——“揽权”。


大致意思就是:皇帝大人,到底是要打仗还是求和,您得自己强硬做决定。臣子是给您办事提供意见的,请您别太纵容他们的扯皮。


对了,既然说到提意见干实事,科举也该好好整顿重归正轨了。不然,您身边连个得力的助手都没有,还指望办成什么事呢?


洋洋洒洒几万言,经学淹通,议论醇正,简直说到皇帝心坎儿里去,也算是切合时弊了。


你看王十朋这个人,人不狠,话挺多。姑且称之为,温柔的倔强。


于是一举高中,获得御笔亲擢第一,喜提状元,自此开始步入他迟到的政治生涯。


IMG_1122.JPG

南宋 佚名 春宴图局部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当年九月,王十朋奉旨前往绍兴担任地方秘书长。几年任满,朝廷又叫他回中央,在国务院喝喝茶,写写发言稿,然后去建王府当老师。建王,即是后来的孝宗。


这是王十朋第一次担任京官,心里很开心。


梅花照归眼,纯色戎行装。

君命不俟驾,安敢怀故乡。

——王十朋【己卯腊月七日解官离越十九日至家明年正月二日被命除秘书省校书郎卜以八日行书二十字】


他为人正直,满腹经纶,虽无恢弘奇异的开世之术,却有着务实爱民的治国之道,因此受到了皇子们和同僚的一致敬重。


有学生撑腰,王十朋说话也硬气起来了,激情澎湃,连上三道奏本弹劾权臣。结果权臣没倒台,同一战队的好友却被贬官了。


肝脑不自爱,精忠为上殚。

危言犯颜易,直道立身难。

去国名逾重,还家迹始安。

相将吾亦去,林下挂衣冠。

——王十朋【送查元章二首 其二】


这是他的羞与愧。


借着生病发烧的缘由,他干脆拂袖辞官,回温州了。


好在不久,高宗禅位,他的皇帝学生登基了。


学生真是好学生,随即下诏请老师出山。


圣主龙飞才十日,魏晨得郡古严陵。

诏书又趣归天阙,愿竭孤忠赞中兴。

——王十朋【赴召】


接受旨意,怀着辅佐明主、抗金血耻的热血,王十朋一路快马轻骑来到严州担任市长,一边处理地方政务,一边频繁给皇帝学生进言。


八个字——任贤、纳谏、赏罚,北伐。


好在孝宗继位之后,锐意回复求治,在主战派的影响下,对老师的劝谏一一采纳,遂决定收复旧土。


但是符离之战的失利,宋军大大受挫,主和派的责难让年轻的皇帝产生了动摇情绪。流离到南方的百姓,终究再没能踏上故国的土地。


从此以后,王十朋放弃了做一只搏击的鹰,变成了一只劳碌的鸟,在繁乱的政务间飞来飞去。


先去饶州当市长。一上任,连年干旱的土地突然下起倾盆大雨。


平反冤狱,断公案,如果有闲暇就和说得上知心话的同事结个诗社,一边散步一边吟唱。


再赴任夔州。发动官兵军民齐上阵修筑城墙,他就坐在修缮现场给大伙讲家国一体的道理。


莫将逆旅视居官,直作吾家活计看。

墙壁时时为修葺,安知劳苦是平安。

——王十朋【修垒】


接着又到湖州去治理洪水。一入湖州境,雨霁天晴,虹霞满天。


五十六岁归乡,才住了两个月,朝廷又下诏书,给你加个荣誉教授的职称,你去福建泉州治治学吧。


于是又来到泉州,创办贡院,亲自给学生们讲授儒家经典。


三年后,又移守台州。此时,王十朋五十九岁了,他已经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回顾为官十三载,没有丰功伟绩,只是细水长流。把该做的做好,把能做的做到。


于是他颤巍巍提起笔,写下了自己最伤心的一句话:


干不动了,请让我回家吧,请让我回家吧。


皇帝学生当然不准许。他把老师接回京城,免去朝拜,赐予御座,赠上紫衣金带,又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教习。


可长期累牍的公案已经消耗他半生的精力。细细思量,宦游十五载,十九岁时的建功立业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七八岁是读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准则,也做到一半了。


最终,孝宗亲见这个年迈的老人的苦情,给予他龙图阁学士的美官职称,准许回乡。


一年后,王十朋在群山环抱的故居去世,享年六十岁。


静水流深


作为平民知识分子,王十朋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队伍。为官,体察下情,清廉务实;写诗,平易真实,以诗记事,不巧弄辞章,不附庸风雅。


官僚与文人,是他的两重身份。文气与俗气,是他的两种气质。这两种身份与气质的结合便是两宋时期士大夫的典型形象。


时常有人问,读书有什么用?


没有风花雪夜,没有惊天动地。不为留名青史,不为荣华富贵。读书,读到的是一个“正”字。只是踏踏实实地干,认认真真地活。


王十朋不是划过夜空的天才流星,只是历史长河里的浪花一朵。和你我一样,十朋也只是个普通人,当我们仰望星空,见星辰璀璨、流光溢彩时,当我们敬佩、仰慕、赞叹天才时,不妨也低头看看自己。


其实,如若专注坚持,心中有正道,静水流深,你也可以做得很不错。



参考文献:

1.卞瑞艳:《王十朋研究论稿》,暨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论文,2011年6月8日

2.吴鹫山:《王十朋年谱(上)》,《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3.吴鹫山:《王十朋年谱(下)》,《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2 01:22 PM , Processed in 0.0568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