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0|回复: 0

[哲史艺丛] 谁是辜鸿铭的白月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5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是辜鸿铭的白月光?

 阿舒 山河小岁月  2021-06-11

热烈祝贺高考结束的同学们!


昨天半夜收到好几条私信,都是今年听阿舒年初写的《觉醒年代》安利文好好看剧备考的小可爱,早就告诉你们了吧,里面的知识点绝对是今年高考必考!!!欢迎call me神算子阿舒。


21.png

《觉醒年代》这部宝藏剧,不仅提供高考知识点,也教给我许多新知识,比如今天的标题就来自读者的提问,我审题审不懂,于是发了一条朋友圈来提问——


22.jpg


在朋友们的解惑之下,我终于明白,所谓“毒唯”,就是“除了你以外,讨厌一切人”。


辜鸿铭是一个有趣的人,但这个角度更有趣,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辜鸿铭究竟算不算蔡元培的“毒唯”呢?


23.jpg


24.png


让我们分两步走。


先看看是不是够“毒”,再看是不是够“唯”。


毒肯定是毒的,且不用说其他,我曾经买过一本岳麓书社1988年出版的小册子《文坛怪杰辜鸿铭》,里面搜集了大量和辜鸿铭同时代人所写的辜鸿铭印象。然后发现,辜鸿铭先生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


胡适肯定是看不起的,《觉醒年代》里说胡适说的是下等英语是真事。


25.jpg


胡适推崇白话文改良,辜鸿铭就揶揄:


现在的人,包括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字教授,用词作文都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字典里也只有“从良”这个字词,指的是娼妓弃邪从正,没有说“改良”的。“改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你既然已经是“良”了,还改什么?难道要把“良”改回去退而从“娼”吗?


Image


骂骂胡适完全是小儿科,骂唐绍仪是“土芥尚书”,骂张謇是“犬马状元”。


26.jpg

张謇

最狠还是骂袁世凯。有一次,袁世凯对德国公使说,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办实事的。辜鸿铭听到了就讲:“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


27.png



到了最高等级,辜鸿铭连老佛爷都骂过。慈禧太后过生日,辜鸿铭在公开场合写了一首歌:“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满座面如土色,只有他毫不在意。


28.jpg


中国的看不起,外国的也看不起。辜鸿铭见伊藤博文,伊藤说:“久闻阁下精通西洋之学,难道还不知道,孔子的学说能够施行于数千年之前,却不能施行于当今的二十世纪么?”辜鸿铭回应道:“数千年前的法则是三三得九,到了今天二十世纪,其法则仍然是三三得九。”


29.jpg


在公共汽车上倒着读《泰晤士报》,旁边英国人笑话,老头就用一口流利英语反杀曰,《泰晤士报》这么简单的报纸,只配倒着看。


但这并不妨碍西方人对辜鸿铭的趋之若鹜。1920年,毛姆一到中国,也迫不及待想要拜访辜鸿铭,“去拜会这位哲学家是我这次可算是艰苦跋涉的旅途的目的之一。他是中国最大的儒学权威。


最终答应见毛姆的辜鸿铭说:“我很荣幸你想来看我,贵国人只是跟苦力和买办打交道,他们以为每个中国人必然的不是苦力就是买办。


30.png


从这个角度来看,辜鸿铭对于蔡元培确实是不同寻常的敬重了。


第一证据便是辜鸿铭最讨厌的学生罗家伦的回忆,罗家伦说,辜鸿铭上课时经常说:


“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31.png


第二证据来自周作人:


“有一次北大开文科教授会,讨论功课,各人纷纷发言,蔡校长也站起来想要说话,辜鸿铭一眼看见首先大声说道,现在请大家听校长的吩咐!”


——周作人,《雨天的书·红楼名人》


眼高于顶如辜鸿铭,为什么独独看得上蔡元培?


有人说,这是因为蔡元培聘请辜鸿铭获得了北大教习。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要知道,早在1903年京师大学堂刚刚成立,便已经邀请辜鸿铭执教,有电文为证:


“武昌端制台,大学堂奏派辜员外汤生为副总教习,祈来京,盼切。熙、庆。”


“南京张宫保鉴,辜君鸿铭精通西学,早蒙识拔,钦仰尤深。刻学务需才,已奏派副总教习。请趣早临,无任叩祷。熙、庆、艳。”


这里的“熙”是张百熙,时为负责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端制台”和“张宫保”是辜鸿铭当时的直属上司湖广总督端方和两江总督张之洞。不过,当时辜鸿铭当着公务员,并没有赴任,《皇朝续文献通考》上有答案:“后补员外郎辜汤生同张鹤龄为副总教习,汤固辞不就。


辜鸿铭正式进入北大是在1915年,此时蔡元培还没有担任北大校长,所以,把辜鸿铭高看蔡元培的原因归于“知遇之恩”,恐怕不能算是全部理由。


另有人认为,蔡元培本人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就当了翰林,比起先学英文后学中文的辜鸿铭来说,确实属于优秀学生。辜鸿铭向来对于国学成绩优秀的人是比较尊重的。不过,他大约不知道,翰林蔡元培年轻时候最擅长的乃是制作炸弹和炼毒,他制作的毒药,猫舔几滴立刻毒发身亡。而毒药和炸弹的对象,则是辜鸿铭要保卫的大清国家长慈禧太后。


32.jpg


不过,要真的讲起辜鸿铭的“唯粉”,我的答案却不是蔡元培。


论辜鸿铭的“真爱”,我认为蔡元培比不上另一个人——


张之洞。


33.png

张之洞


34.png


辜鸿铭结识张之洞,是在1885年。


那一年,张之洞刚刚在中法战争中获得一场难得的胜利,这大约是这位探花人生中意气风发的起点。


那一年,辜鸿铭在新加坡遇到李鸿章的幕僚马建忠,这个出生在马来西亚的青年牢牢记着父亲临终前对他的教诲:


35.png


当他听说张之洞正在四处延揽人才的时候,“年三十”的辜鸿铭决心回国。张之洞聘用辜鸿铭为“洋文案,主办秘书、翻译及礼宾诸务”。


那时候的辜鸿铭英文虽好,中文却不怎么通。于是,张之洞亲自教授他“读《论语》,查字典”。


张之洞过生日,沈曾植来拜寿。张之洞赶紧对辜鸿铭说,沈曾植学问好啊,你去跟他请教请教。结果,沈曾植见了辜鸿铭,居然一言不发。辜鸿铭请教原因,沈回答:


你说的话,我都懂。我说的话,你要懂,需要再读二十年书。


年轻的辜鸿铭深受刺激,于是奋发图强好好读书,“穷‘四书’‘五经’”。


被沈曾植嫌弃的辜鸿铭,张探花却亲自教授《论语》,还教他查阅《康熙字典》,这是什么神仙情谊!!!


在张之洞的幕府之中,辜鸿铭见证了张之洞兴办汉阳铁厂,设立自强学堂。他完全理解了张之洞这位封疆大吏在晚清政坛中的沉浮、痛苦与坚持。


36.png

《走向共和》里的辜汤生X张香帅非常值得一看


张之洞一生,强调“通经致用”,学儒是为了干什么——为了学以致用。他说,“读书趋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


辜鸿铭对此评价,张之洞为了国家富强,舍“理”而言“势”,为了君子人格又要舍“势”而言“理”,一言以蔽之,张之洞在宗教上像一个耶稣,但是政治上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这是张之洞的痛苦。


但辜鸿铭未必领会。年轻气盛的辜鸿铭曾经给张之洞提了很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他的一位幕僚同事就说:“君言皆从是非上著论,故不能耸听。香帅为人,是知利害不知是非。君欲其动听,必从利害上讲,始能入。”这件事被人告发到张之洞耳朵里,张大怒说:“是何人言馀知利害不知是非?如谓余知利害,试问馀今日有偌大家事否?所谓利者安在?我所讲究者乃公利,并非私利。私利不可讲,而公利不可不讲。”辜鸿铭回答:“《大学》言:‘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然则小人为长国家而务财用,岂非亦系言公利乎?”


虽然生气,最终,张之洞还是“默然让茶,即退出”。


他对辜鸿铭,是宽容而爱护的。


所以,即便他在自己举办的为太后祝寿的宴会上当众念出了“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张之洞仍旧保护了他。


对此,辜鸿铭是知道的,所以他曾经这样说:


屡得罪权要,惟文襄(张之洞)爱护之。


——辜鸿铭,辜鸿铭文集


张之洞知道辜鸿铭的博学,也知道辜鸿铭的鲁莽,他一直把辜鸿铭留在自己身边,直到晚年才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省心的肥缺:黄浦江浚治局督办。


1909年,北京。生了重病的张之洞迎来了摄政王载沣。面对危难的国家局面,年轻的摄政王自信满满,宽慰张之洞说:“怕什么,有兵在!”张之洞立刻吐血,叹气道:“不意闻亡国之言也!”这是这位晚清名臣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则名言。


一语成谶。


列强侵略,内忧外患,究竟什么才能救中国?


康有为的答案是“维新变法”。

孙中山的答案是“革命救国”。

张之洞的答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的答案,许多人是指责他的保守的。《时报》上曾经有这样一段张之洞的评论:


“张之洞之得名也,以其先人而新,后人而旧。十年前之谈新政者,孰不曰张之洞、张之洞哉;近年来守旧见者,又孰不与曰张之洞、张之洞哉。以一人而得新、旧之名,不可谓非中国之人望矣。”


但张之洞的答案,有一个人默默记录了下来,并且在他的余生,在那样多的怪诞行径下,在那样多的毁谤评价下,这个人一直默默坚持,默默践行。


这个人,便是辜鸿铭。


所以我理解他全部的怪诞,包括他的辫子。他是用他的方式,怀念着张之洞。他是用他的方法,继承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他翻译出版了《论语》《中庸》等中国传统经典,不遗余力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所以他撰写了《中国人的精神》,在序言里,他这样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deep, broad, simple)。在此,我可以指出,美国人发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淳朴,但不深沉。”


37.png


他留着辫子,当大家嘲笑他时,他却说:


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辜鸿铭在张之洞去世之后,撰写了《中国牛津运动故事》。这部著作最早出版于1910年,主要从思想的深度评价了张之洞作为清流党人的贡献及局限。朱维铮先生曾经专门撰写了论文予以评价,我也是在看过朱先生的文章之后才开始查找这本书来阅读,在这本书里,辜鸿铭说:“我要讲述我们为中国文明事业而背水一战的故事。


浅薄如我,却被他的结语深深感动:


38.jpg

在这本书的扉页,辜鸿铭题写着五个字:


献给张之洞。


39.png



40.png

1、伍国庆等编,文坛怪杰辜鸿铭,岳麓书社1985

2、辜鸿铭,清流传,东方出版社1997

3、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

4、辜鸿铭,辜鸿铭文集,岳麓书社1985

5、朱维铮,辜鸿铭和他的《清流传》,中国文化1995-06-30

6、朱维铮,辜鸿铭生平及其它非考证,读书1994-04-10

7、高令印,辜鸿铭与张之洞,福建学刊1991-04

8、纪录片《先生·辜鸿铭》CCTV科教频道

4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2 10:07 PM , Processed in 0.0575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