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相当微妙的一件事,当被问到最爱的一餐是什么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妈妈的味道”。然而迈出家中厨房,放眼餐饮领域,我们却很少能够见到女性的身影。在《时代》杂志2013年评选出的11位“食物之神”中,没有一位女性厨师上榜。今天借着3.8节,我们想要专门花一点时间,好好聊一聊:美食行业中,那些值得被看到的女性。1895年,一位法国女记者Marthe Distel创办了一份烹饪杂志,以及和杂志同名的烹饪学校,初衷只是帮助主妇们提高厨艺。这所学校的名字是蓝带Le Cordon Bleu。她大概率是没有想到,后来这所学校的多少毕业生,直接改变了美食界的潮流。其中最响亮的名字,是Julia Child。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让习惯了工业制品的美国大众,学会欣赏高级食材和法式料理。1933年,是米其林历史上第一次开始评选三星餐厅。当年在全法国,有23家餐厅获得了三星称号,其中2家餐厅都是女性主厨。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位,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拥有两间米其林三星餐馆的厨师。主厨Eugénie Brazier和她餐厅里的其他男厨师她叫Eugénie Brazier,你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也许听说过她的徒弟,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法国新浪潮烹饪的创始人之一。即便有前人打下了如此辉煌的历史基底,在21世纪的今天,女性想要进入fine dining的后厨,仍然困难重重。现在全球评上米其林星级的餐厅超过3000家,但历史上摘得星星的女主厨,只有113位。“地狱厨神”戈登·拉姆齐的餐厅开业14年,才招入第一位女性厨师。当时的英国,总共有121家餐厅有米其林星,但只有7家餐厅的主厨是女性,仅仅占据5%的比例。这位女主厨Clare Smyth,回忆自己刚进入厨房时,听到最多的评价是:“你不应该在这里,厨师不是女性该做的工作。”而她自己独立门户开设的餐厅Core,在今年刚刚拿下米其林三星。在整个亚洲,至少有 22 间由女性主厨带领的餐厅,摘下过米其林星。在曼谷,第一家获得米其林星的街头小食店老板Supinya Junsuta,已经76岁,依然夜夜坚守街头,用镬气澎湃的热炒征服一众食客。 在上海,Obscura 餐厅的谭绮文DeAille Tam,以大胆的解构思路,挑战人们对中式八大菜系的固有想象。两周前,她刚拿下2021年亚洲最佳女厨师奖。如果女性进入fine dining已经困难重重,能够闯入葡萄酒行业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在不少产区,女性进酒窖这件事,甚至一度曾被视为禁忌。很能说明事实的数据是:在美国最大产区加州,只有4%的酒庄是由女性拥有,只有10%的酒庄首席酿酒师是女性。然而,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Leroy,是一位女性酿造的,她就是“勃艮第女王“的拉露女士(Lalou Bize-Leroy)。这也是现代成立的酒庄中,唯一能够与罗曼尼康帝酒庄比肩的顶级名家。在一份Wine-searcher 2018年的榜单上,勃艮第产区最贵的十款葡萄酒中,足足4款都是来自Leroy,实力足以让世界为之惊叹。哦对了,波尔多最出名的那家拉菲酒庄,现如今也是女性掌管。庄主是年仅31岁的Saskia de Rothschild,也是拉菲古堡史上最年轻的掌门人。
图源网易
在中国,最出色的葡萄酒酿酒师,也是女性:来自银色高地的高源。评论界打分极严苛的Jancis Robinson对她不吝赞美:“她是现今中国最卓越的酿酒师之一。” 她的酒庄,是最早被葡萄酒红宝书《Wolrd Atlas Of Wine》收录的宁夏酒庄之一。在2011年,曾以91分的高分,刷新了Robert Parker对中国酒的最高分记录。她的黑皮诺,至今还保持着中国最高的黑皮诺评分记录。
酿造的酒款,甚至登上过国宴餐桌,这是国内独立酒庄罕见的荣誉。同样令人开心的是,葡萄酒评论界,也逐渐出现了更多女性的声音。 1953年开创的葡萄酒大师(MW)专业资格考试,堪称世界上最难的资格考试。在1970年才诞生第一位女性得主。至今全世界也只有149人通过,其中三分之一是女性。 就在2020年,中国第一次拥有了2位Master of Wine,其中一位是来自杭州的刘琳。至于中国的白酒,你可能听说了,茅台的总工程师王莉,上个月刚被提名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抛开舆论争议不说,在品茅台这件事上,应该没有人比她更懂。再多说一句,五粮液董事也是位女性,陈林。她的资格认证包括但不限于: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白酒国家特邀评委……她对白酒发酵技术的革新,还拿下了中国白酒科技成果一等奖。看看传统印象中“男性气质”代言词的威士忌,也拥有不少女性的身影。
Bessie Williamson,世界数一数二的泥煤威士忌拉弗格Laphroaig,能存活至今,要仰仗她在二战期间的努力。就在2016年,世界上终于出现了第一家完全由女性掌管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厂!Heather Nealson这家酒厂,目前年产量30000升,很小,但总归是个划时代的开始。
说起啤酒,大众印象中极少将它与女性形象联系起来。
但其实,中国最权威的精酿大奖赛CCBA组委会主席黄涛、最权威的啤酒资质考试之一Cicerone的大纲翻译者郝帅,都是女性。
如果你喝国产精酿,大概率听说过台虎,这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一家台湾精酿品牌。台虎的总酿酒师许若玮,握有Master Brewer执照,还是英国世界啤酒大赛WBA评审,扛起25公斤一包的麦芽也是健步如飞。 作为“咖啡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咖啡师大赛WBC自2000年创办以来,一度是男性的天下。直到波兰咖啡师Agnieszka Rojewska,在2018年打破局面,证明女性也可以在咖啡圈闯出一片天。2019年WBC的冠军是韩国的Jooyeon Jeon对了,那一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的冠军奖杯,也被一位女性抱走了。她叫杜嘉宁,是第一位拿下世界手冲冠军的中国人。当年,整个咖啡圈都在为中国咖啡师得到世界认可而激动。 实际上,女性从业者在咖啡圈的影响力,要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女烘焙师,王诗如,不仅拿过无数烘焙大奖,还是世界杯测大赛冠军的教练,被尊称为“台湾杯测界教母”,入行17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咖啡从业者。 2014年,WBC出现了第一位华人女主审,她叫王旻旻,是全球最年轻的国际咖啡裁判长。
图源:搜狐
至今,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选拔赛(CBC)里,已经有3位女性拿下CBC冠军了。 1945年,一本收录中国各地200多个菜谱的书在美国出版了。也许今天没多少人知道这本书,但它的作者,发明了“stir-fry”一词,第一次将中式旺火烹炒介绍给美国人。她叫杨步伟,不仅懂吃,还是中国最早的妇产科医师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位女性食谱作家Grace Young则将玄妙的“镬气”翻译为“the Breath of a Wok”,同名书籍一举拿下堪称“食谱书界诺贝尔奖”的IACP Awards,再一次在海外掀起中式炒菜的热潮。
她说:“再不做些什么,这些味道就连同一代人的历史消逝了。” 她是民国著名美食家江孔殷太史的孙女,著作等身,晚年依旧坚持写作。她的食谱抢救了大量“濒临绝种”的粤菜。她说:“我想让如今的人知道吃是福气,要好好珍惜,要知味辨味,要对食物有要求,不要囫囵吞枣。”这几年,国产美食纪录片的质量一次次刷新我们的期待。前年《风味原产地》还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线了。这部Netflix上的第一部中国纪录片的制片人,也是位女性。李洁,这位美食纪录片行业的元老级人物,20多年来像人类学家一样追踪探索各地美食。她相信:“即便是‘美食荒漠‘也肯定有自己的食物和等待发现的故事,而食物正是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窗口。”在美食文化传播转向自媒体的时代,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女性崭露头角,在不同菜色和料理风格中游刃有余。比如B站美食领域粉丝量最多的绵羊料理,既能亲自上阵压竹升面,又能扛起铁叉烤乳猪。比如在B站拥有234万“子女”的Up主小高姐的魔法料理,用亲切详实的美食视频,陪伴无数人度过了疫情期间宅家的日日夜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拥有商业头脑”总是跟男性挂钩。实际上,不少女性都经营着庞大的饮食帝国,深刻影响着你的日常吃喝。
你平时吃的猪肉、鸡肉、酸奶,不少都来自“新希望”。这个全国数一数二的农牧企业,背后就是一位女掌门人,刘畅。谁说女性不能搞好科学农业? 很多家庭厨房里都有的海天酱油,把它推上市值3,000亿高峰的,是人称“酱油女王”的程雪。 还有,在中国遍地开花的星巴克、金拱门,中国区CEO都是女性。 肯德基、必胜客、Taco Bell、小肥羊、黄记煌、东方既白……这几个你应该都吃过吧。它们都属于一个年收入600多亿人民币的餐饮集团——百胜。这个餐饮巨头中国区的掌门人屈翠容,也是全球500强中极少数的华人女性主管之一。不光各大餐饮巨头,市面上不少新消费品牌,背后舵手也是女性:“奈雪の茶”的彭心、“每日黑巧”的林希、“王饱饱”的姚倩、“拉面说”的姚启迪、“米客米酒”的姜晓云、“好欢螺”的张晓献……
*** 最后,我们还想要再说一个小小的事实:这个每天在给你们推荐的好吃好喝的美食公司,从编辑部、到选品部门再到运营和客服,90%都是女性。
与上面列举的事迹相比,我们所做的,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和她们一样,我们都是鲜活的个体,在工作,在思考,在创造。
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要传达给所有女性的祝福:能放开吃你想吃的,能自由追求你想做的职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如果你还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女性故事,也欢迎到评论区讲一讲,与吃喝有关无关都可以!
文|Aixin、eimo 编辑|mmr
感谢凯叽、鱼籽协助提供资料! |